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大势所趋,但现状值得思考。本文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实,总结了阻碍其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在国际化进程日益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如何采取对策迎难而上,真正实现与世界先进教育领域的接轨,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 跨越式发展
随着民办高校地位的逐步提高与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外合作办学是“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表明,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强调了对外沟通合作的重要性,更为民办高校向外发展开启了一扇大门。民办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政策导向,正确面对机遇与挑战,加大对外合作的力度,变滚动式发展为跨越式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的数据显示,我国民办高校办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如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市,民办高校合作办学不仅数量多,办学质量也十分突出。西部如新疆、青海等省市地区无任何民办高校合作办学项目。这种不平衡的区域分布特点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究其原因大体如下:一是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中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能够吸引相当多的优势人才与资金流动,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二是地缘优势显著,其中一些省市可以与邻国合作办学,利于互通有无。
我国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主要集中为以下四种:国内培养获得国外文凭,即国内院校引进国外院校资源,学生在国内接受教育即可获得国外文凭;国内国外院校分别就读获取学位,即学生根据自身需要与课程设置,自由选择国内国外任意一方就读,学分修满即可获得国内国外学历学位;国内外合作认证教育,即国内国外院校提供相应课程帮助学生考取相应证书,并获得学历认证;国内外院校联合成立二级学院,即依托国内外高校的办学实力,共同开办二级院校,毕业生毕业可获得本科文凭。
从已开办对外合作的民办高校看,其学历结构主要涵盖了大学专科、本科及硕士三个层次。其中专科层次办学规模较为成熟,本科层次办学正在发展阶段,硕士层次办学还在摸索阶段。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艺术、计算机、机械等专业上,涵盖范围较小。综上,我国民办高校合作办学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有待更新,整体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
二、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办学认识模糊。在教育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民办高校举办合作办学的进程也在加快,但往往忽视了合作办学的目的与实质。民办高校在大兴合作办学的同时应建立相关的量化标准审核国外院校的资质与水准,以审慎的态度与严谨的标准选择合作方,了解对方在本国及国际上的办学质量与地位,多渠道了解其资金来源、办学背景、师资力量等。但国内某些民办院校在国际化水平不高的背景下,没有提高认识觉悟与认识水平,盲目选择国外院校作为合作者,存在随“随意挑选”、“来者不拒”的情况。
2.对外合作机制体制僵化。民办高校内部体制与国外高校办学体制不尽相同。在外事管理中,民办高校整体参与度不高,尤其是对外合作办学遇到问题时,负责沟通交流皆为学校高层部门与高层人士,并不能使参与对外教学的下一级部门、教师参与其中,无法深刻了解实际合作办学中出现的问题。机制僵化,层级突出,扁平化管理不到位,导致整体合作办学运作缺乏灵活性。
3.管理不规范,政策不到位。中外合作办学是近年来的新兴事物,历史进程短,实践经验乏善可陈。教育监管部门和相关教学机构对此管理松散,其中涉及一些法律问题比较模糊,对合作办学的可行性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盲目办学,积极冒进,忽略管理漏洞,缺乏前瞻性。与此同时,一些部门缺乏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保障,涉及财政、税收、国际人才流动与聘任等方面的协调和组织并不完善,对民办高校合作办学的未来发展与教学质量的保证添加了不稳定因素。
4.民办高校资金短缺、利益为先。通常,国外的捐资办学提倡公益性、非营利性,而我国民间办学是个人投资行为,其实质是以营利为目的,将获取经济效益作为根本出发点。这导致我国民办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中难以拨出大量资金。但在国际合作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必不可少,在考虑生存与营收的同时,民办高校由于国家财政资金拨款不到位而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在保证个体利益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适度发展。资金的短缺难以供给国内外优秀教师队伍的组建、先进教学设备和仪器的更新,限制民办高校对外合作的进程。
5.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储备不足。民办高校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国际合作办学需要的教师不仅要有精准的教师专业技能与知识储备,更要有国际化背景与双语转换能力。然而,这种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所需的社会地位及物质保障,国内大多民办高校并不能满足。这就导致对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教师素质较低,缺乏一流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才。不仅妨碍民办高校对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与声望,更不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三、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对策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源缩减,民办高校整体队伍将会进行一系列重新洗牌。如何顺应时代在所有民办高校中脱颖而出,这应该值得所有民办高校决策者思考。在对外合作办学的同时,要提升发觉优势资源与优秀合作者的敏锐度,充分认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认识到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引进优势资源并加以利用的重要性,打破思想的局限性,真正将中外合作办学从理想照进现实。
2.我国民办高校在选择国际合作者的同时,要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办学项目的开展,切合自身发展目標,有针对性地开设对外合作的内容。与此同时,注重当地市场的需求,开发适应本校生源水平和择业方向的一系列课程,充分体现自身优势,让合作办学项目真正产生有利影响,使品牌化、特色化的国际合作办学成为民办院校的金字招牌。 3.政策完善对于民办高校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高校内部及外部政策不完善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面对高校内部职责不清、政策不明,外部环境政令不调、效率不高的情况,民办高校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与成熟体系,取其精华加以利用,突破政策的障碍。其他外部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民办高校在实施国际合作过程中办事效率的顺畅,提高能效,真正在内外管理上为民办高校添砖加瓦。
4.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对外合作办学的重点。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不精已经成为制约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阻碍。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国际化教师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应该严格控制教师招聘的标准,鼓励教师精进业务。同时,安排相关教师参与国际化培训课程,打造一支立足中国、展望世界的教师队伍。最后,保障优秀国际化教师的基本物质生活,建立相应的薪酬激励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5.民办高校要为自身发展谋求更多的渠道,不仅要让管理者和教师队伍走出国门,接受国际化的培训与塑造,而且要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途径如下:提供海外专业就读、海外公司实习、交换生项目、异国夏令营、文化活动、国际论坛等多种形式。
综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趋势愈加明显,民办高校应审时度势,立足长远,在充分理解现状的同时,破除一切阻碍其向前发展的障碍。在新时代的政策指引下,抓住一切有助于提高自身办学水平的资源。树立崭新的办学意识,创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制度体系,打造精品教学团队,促进国家间先进经验的交流,从而真正建立适应国际化、网络化的高等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EB/0L].http://www.gov.cn/test/2005-06/29/content_10930.htm,2015.12.30.
[2]袁青山.美国私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大学的分类管理和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5).
[3]薛卫洋.我国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困境及突破[J].复旦教育论坛,2016(3).
[4]李维民.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41-45.
[5]陈大立.中外合作办学法律问题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6]董圣足.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制度构架:国际比较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3(9).
基金項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重点课题,项目编号:JGJX2016B26。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 跨越式发展
随着民办高校地位的逐步提高与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外合作办学是“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表明,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强调了对外沟通合作的重要性,更为民办高校向外发展开启了一扇大门。民办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政策导向,正确面对机遇与挑战,加大对外合作的力度,变滚动式发展为跨越式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的数据显示,我国民办高校办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如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市,民办高校合作办学不仅数量多,办学质量也十分突出。西部如新疆、青海等省市地区无任何民办高校合作办学项目。这种不平衡的区域分布特点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究其原因大体如下:一是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中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能够吸引相当多的优势人才与资金流动,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二是地缘优势显著,其中一些省市可以与邻国合作办学,利于互通有无。
我国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主要集中为以下四种:国内培养获得国外文凭,即国内院校引进国外院校资源,学生在国内接受教育即可获得国外文凭;国内国外院校分别就读获取学位,即学生根据自身需要与课程设置,自由选择国内国外任意一方就读,学分修满即可获得国内国外学历学位;国内外合作认证教育,即国内国外院校提供相应课程帮助学生考取相应证书,并获得学历认证;国内外院校联合成立二级学院,即依托国内外高校的办学实力,共同开办二级院校,毕业生毕业可获得本科文凭。
从已开办对外合作的民办高校看,其学历结构主要涵盖了大学专科、本科及硕士三个层次。其中专科层次办学规模较为成熟,本科层次办学正在发展阶段,硕士层次办学还在摸索阶段。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艺术、计算机、机械等专业上,涵盖范围较小。综上,我国民办高校合作办学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有待更新,整体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
二、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办学认识模糊。在教育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民办高校举办合作办学的进程也在加快,但往往忽视了合作办学的目的与实质。民办高校在大兴合作办学的同时应建立相关的量化标准审核国外院校的资质与水准,以审慎的态度与严谨的标准选择合作方,了解对方在本国及国际上的办学质量与地位,多渠道了解其资金来源、办学背景、师资力量等。但国内某些民办院校在国际化水平不高的背景下,没有提高认识觉悟与认识水平,盲目选择国外院校作为合作者,存在随“随意挑选”、“来者不拒”的情况。
2.对外合作机制体制僵化。民办高校内部体制与国外高校办学体制不尽相同。在外事管理中,民办高校整体参与度不高,尤其是对外合作办学遇到问题时,负责沟通交流皆为学校高层部门与高层人士,并不能使参与对外教学的下一级部门、教师参与其中,无法深刻了解实际合作办学中出现的问题。机制僵化,层级突出,扁平化管理不到位,导致整体合作办学运作缺乏灵活性。
3.管理不规范,政策不到位。中外合作办学是近年来的新兴事物,历史进程短,实践经验乏善可陈。教育监管部门和相关教学机构对此管理松散,其中涉及一些法律问题比较模糊,对合作办学的可行性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盲目办学,积极冒进,忽略管理漏洞,缺乏前瞻性。与此同时,一些部门缺乏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保障,涉及财政、税收、国际人才流动与聘任等方面的协调和组织并不完善,对民办高校合作办学的未来发展与教学质量的保证添加了不稳定因素。
4.民办高校资金短缺、利益为先。通常,国外的捐资办学提倡公益性、非营利性,而我国民间办学是个人投资行为,其实质是以营利为目的,将获取经济效益作为根本出发点。这导致我国民办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中难以拨出大量资金。但在国际合作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必不可少,在考虑生存与营收的同时,民办高校由于国家财政资金拨款不到位而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在保证个体利益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适度发展。资金的短缺难以供给国内外优秀教师队伍的组建、先进教学设备和仪器的更新,限制民办高校对外合作的进程。
5.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储备不足。民办高校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国际合作办学需要的教师不仅要有精准的教师专业技能与知识储备,更要有国际化背景与双语转换能力。然而,这种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所需的社会地位及物质保障,国内大多民办高校并不能满足。这就导致对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教师素质较低,缺乏一流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才。不仅妨碍民办高校对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与声望,更不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三、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对策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源缩减,民办高校整体队伍将会进行一系列重新洗牌。如何顺应时代在所有民办高校中脱颖而出,这应该值得所有民办高校决策者思考。在对外合作办学的同时,要提升发觉优势资源与优秀合作者的敏锐度,充分认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认识到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引进优势资源并加以利用的重要性,打破思想的局限性,真正将中外合作办学从理想照进现实。
2.我国民办高校在选择国际合作者的同时,要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办学项目的开展,切合自身发展目標,有针对性地开设对外合作的内容。与此同时,注重当地市场的需求,开发适应本校生源水平和择业方向的一系列课程,充分体现自身优势,让合作办学项目真正产生有利影响,使品牌化、特色化的国际合作办学成为民办院校的金字招牌。 3.政策完善对于民办高校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高校内部及外部政策不完善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面对高校内部职责不清、政策不明,外部环境政令不调、效率不高的情况,民办高校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与成熟体系,取其精华加以利用,突破政策的障碍。其他外部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民办高校在实施国际合作过程中办事效率的顺畅,提高能效,真正在内外管理上为民办高校添砖加瓦。
4.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对外合作办学的重点。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不精已经成为制约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阻碍。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国际化教师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应该严格控制教师招聘的标准,鼓励教师精进业务。同时,安排相关教师参与国际化培训课程,打造一支立足中国、展望世界的教师队伍。最后,保障优秀国际化教师的基本物质生活,建立相应的薪酬激励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5.民办高校要为自身发展谋求更多的渠道,不仅要让管理者和教师队伍走出国门,接受国际化的培训与塑造,而且要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途径如下:提供海外专业就读、海外公司实习、交换生项目、异国夏令营、文化活动、国际论坛等多种形式。
综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趋势愈加明显,民办高校应审时度势,立足长远,在充分理解现状的同时,破除一切阻碍其向前发展的障碍。在新时代的政策指引下,抓住一切有助于提高自身办学水平的资源。树立崭新的办学意识,创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制度体系,打造精品教学团队,促进国家间先进经验的交流,从而真正建立适应国际化、网络化的高等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EB/0L].http://www.gov.cn/test/2005-06/29/content_10930.htm,2015.12.30.
[2]袁青山.美国私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大学的分类管理和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5).
[3]薛卫洋.我国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困境及突破[J].复旦教育论坛,2016(3).
[4]李维民.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2):41-45.
[5]陈大立.中外合作办学法律问题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6]董圣足.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制度构架:国际比较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3(9).
基金項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重点课题,项目编号:JGJX2016B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