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以张天翼的作品《华威先生》为基础,对其讽刺艺术进行解析。
关键词:《华威先生》;张天翼;讽刺艺术;解析
张天翼是现代文学史上“左联”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以独特的讽刺风格而闻名,《华威先生》这部作品是张天翼的代表作,是中国短篇小说史上具有很大分量的著名作品,其主旨在于揭示抗战初期统一战线内部的阴暗面,在当时的左翼文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虽然篇幅不长,仅有五千字,但经过作者对几个会议片段的精彩描写,以及对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段的成功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党老爷”的典型形象,揭示了华威先生这个反面人物的本质特征。
一、《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解析
(一)恰如其分的道具配置
在《华威先生》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为华威先生找了几种恰到好处的道具,在此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描写,比如,那“永远夹着”的“公文皮包”,以及是不是需要掏出来看一下的怀表,那全城跑得最快、铃也踏得最响的包车、“密司黄知道我的意见”,那拿雪茄的姿势,以示他的胸有成竹,随处都可以发号施令等等描写[1]。
通过上述的对华威先生的相关描写,使得作者虽然没有对华威先生进行肖像的描写刻画,但也能给读者形成一种官派十足的华威先生形象,人们会联想到,华威先生由于善于钻营,日子过得很惬意,但是华威先生也经常使用心机,所以会导致早早发胖也还没有达到大腹便便的地步,在读者的眼中,华威先生有着一张肌肉丰满并且表情变幻莫测的脸,会根据场合的不同挂上不同的表情;读者也会想象到华威先生行色匆忙,且是不是会看一看怀表,与此同时,华威先生的嘴也不会闲着,他会边看表边说“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等等;让读者想象到华威先生尚未达到拥有小轿车的官阶,所以只好骑着一辆包车全城飞跑,为了显得自己很威风,将自己的包车铃踩得是全城最响的,而且无论华威先生去任何地方,都会夹着那只皮包,拎着一根黑色的手杖,挺着自己不太圆滑的肚子迈着庄重的步子走来走去。就这样,张天翼先生将我国30年代的几件官场上比较常用的时髦物件配置到华威先生的身上,加之精干的语言、动作的描绘,将华威先生官僚派头和日常生活一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又不失其独特的个性,这一些列的动作、心理的描写需要作者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和对相关人员心理活动的深度洞察。
(二)自相矛盾的情节安排
《华威先生》这部短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很简单的,仅仅是写了华威先生一天的活动,为了达到作者想要达到的讽刺意味和讽刺效果,作者在描写中采取了欲擒故纵的写作手法,安排小说中的华威先生在“忙”字上下足了功夫,使得华威先生的言语以及动作等等日常活动都体现了“忙”着一含义,使读者从表面上能看出华威先生“忙”却不叫苦不喊累,塑造出一副甘心为党为公为人名而积极抗日、忠诚报国的大忙人形象,给人一种只有华威先生那样的人才能有能力或是有资格去身兼那么多的职务,但是在这种整日的焦头烂额的“忙”的背后,身兼多职的华威先生却可以有时间去赴宴会、去醉酒,去跟爱妻调情,在这种“忙”背景下映衬出来的“闲”才会使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华威先生的“忙”是做给别人看的,是表面的,这种明“忙”暗“闲”的表现手法看似有一定的矛盾,却暴露了华威先生的真实面目,通过这种方式的描写,作品的讽刺意味和效果就达到了,满足了读者对华威先生这一丰满人物形象的了解[2]。
(三)漫画式的描写手法
张天翼少年时期学过绘画,一定的绘画基础使得张天翼先生在后来进行讽刺文学创作中运用漫画式描写手法时如鱼得水,应用自如,在《华威先生》这部作品中,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张天翼在创作《华威先生》时运用了单纯的色调、鲜明的对比以及大胆的夸张等描写手法。
所谓单纯的色调就是抓住所要讽刺对象的最富有特征的丑恶行为或思想进行集中讽刺,加强讽刺的突出性和集中度,在表现手法的方面则表现为对对象某一特征动作的反复渲染。
(四)个性化语言
语言的泼辣风趣以及明快洗练、诙谐幽默也也构成了张天翼小说的特点,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更好塑造。
华威先生在难民会成立的时候不肯当主席,却对主席人选进行了指定,并且当别人做主席的工作汇报的时候,华威先生却要中间插上一杠子,大声说“我提议!”[6],当主席正在认真地作报告的时候他会猛地站起来朝主席挥挥手,“虽然主席的报告没作完,我已经明白了……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一个盛气凌人、耀武扬威的国民党新派官僚形象,言简意赅,寓庄于谐,令人回味无穷,个性化语言的运用使得全文自然紧凑,略而不简,形成了极强的讽刺效果。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华威先生》虽然只有一个人物,五千余字,甚至没有涉及到矛盾冲突,却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极强的典型性、概括力,并通过幽默辛辣的笔法了,将夸张手法、个性化语言以及漫画式手法等积极运用到创作过程中,强烈讽刺了当时背景下的国名党委派官僚的各种丑恶作风,并形成了张天翼独具特色的讽刺艺术。
参考文献:
[1]朱庆华.《华威先生》与《在其香居茶馆里》讽刺个性之比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98-102.
[2]王克勇.异曲同工各领风骚——评《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围城》的讽刺艺术风格[J].语文学刊,1999,05:18-21.
关键词:《华威先生》;张天翼;讽刺艺术;解析
张天翼是现代文学史上“左联”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以独特的讽刺风格而闻名,《华威先生》这部作品是张天翼的代表作,是中国短篇小说史上具有很大分量的著名作品,其主旨在于揭示抗战初期统一战线内部的阴暗面,在当时的左翼文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虽然篇幅不长,仅有五千字,但经过作者对几个会议片段的精彩描写,以及对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段的成功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党老爷”的典型形象,揭示了华威先生这个反面人物的本质特征。
一、《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解析
(一)恰如其分的道具配置
在《华威先生》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为华威先生找了几种恰到好处的道具,在此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描写,比如,那“永远夹着”的“公文皮包”,以及是不是需要掏出来看一下的怀表,那全城跑得最快、铃也踏得最响的包车、“密司黄知道我的意见”,那拿雪茄的姿势,以示他的胸有成竹,随处都可以发号施令等等描写[1]。
通过上述的对华威先生的相关描写,使得作者虽然没有对华威先生进行肖像的描写刻画,但也能给读者形成一种官派十足的华威先生形象,人们会联想到,华威先生由于善于钻营,日子过得很惬意,但是华威先生也经常使用心机,所以会导致早早发胖也还没有达到大腹便便的地步,在读者的眼中,华威先生有着一张肌肉丰满并且表情变幻莫测的脸,会根据场合的不同挂上不同的表情;读者也会想象到华威先生行色匆忙,且是不是会看一看怀表,与此同时,华威先生的嘴也不会闲着,他会边看表边说“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等等;让读者想象到华威先生尚未达到拥有小轿车的官阶,所以只好骑着一辆包车全城飞跑,为了显得自己很威风,将自己的包车铃踩得是全城最响的,而且无论华威先生去任何地方,都会夹着那只皮包,拎着一根黑色的手杖,挺着自己不太圆滑的肚子迈着庄重的步子走来走去。就这样,张天翼先生将我国30年代的几件官场上比较常用的时髦物件配置到华威先生的身上,加之精干的语言、动作的描绘,将华威先生官僚派头和日常生活一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又不失其独特的个性,这一些列的动作、心理的描写需要作者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和对相关人员心理活动的深度洞察。
(二)自相矛盾的情节安排
《华威先生》这部短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很简单的,仅仅是写了华威先生一天的活动,为了达到作者想要达到的讽刺意味和讽刺效果,作者在描写中采取了欲擒故纵的写作手法,安排小说中的华威先生在“忙”字上下足了功夫,使得华威先生的言语以及动作等等日常活动都体现了“忙”着一含义,使读者从表面上能看出华威先生“忙”却不叫苦不喊累,塑造出一副甘心为党为公为人名而积极抗日、忠诚报国的大忙人形象,给人一种只有华威先生那样的人才能有能力或是有资格去身兼那么多的职务,但是在这种整日的焦头烂额的“忙”的背后,身兼多职的华威先生却可以有时间去赴宴会、去醉酒,去跟爱妻调情,在这种“忙”背景下映衬出来的“闲”才会使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华威先生的“忙”是做给别人看的,是表面的,这种明“忙”暗“闲”的表现手法看似有一定的矛盾,却暴露了华威先生的真实面目,通过这种方式的描写,作品的讽刺意味和效果就达到了,满足了读者对华威先生这一丰满人物形象的了解[2]。
(三)漫画式的描写手法
张天翼少年时期学过绘画,一定的绘画基础使得张天翼先生在后来进行讽刺文学创作中运用漫画式描写手法时如鱼得水,应用自如,在《华威先生》这部作品中,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张天翼在创作《华威先生》时运用了单纯的色调、鲜明的对比以及大胆的夸张等描写手法。
所谓单纯的色调就是抓住所要讽刺对象的最富有特征的丑恶行为或思想进行集中讽刺,加强讽刺的突出性和集中度,在表现手法的方面则表现为对对象某一特征动作的反复渲染。
(四)个性化语言
语言的泼辣风趣以及明快洗练、诙谐幽默也也构成了张天翼小说的特点,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更好塑造。
华威先生在难民会成立的时候不肯当主席,却对主席人选进行了指定,并且当别人做主席的工作汇报的时候,华威先生却要中间插上一杠子,大声说“我提议!”[6],当主席正在认真地作报告的时候他会猛地站起来朝主席挥挥手,“虽然主席的报告没作完,我已经明白了……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一个盛气凌人、耀武扬威的国民党新派官僚形象,言简意赅,寓庄于谐,令人回味无穷,个性化语言的运用使得全文自然紧凑,略而不简,形成了极强的讽刺效果。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华威先生》虽然只有一个人物,五千余字,甚至没有涉及到矛盾冲突,却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极强的典型性、概括力,并通过幽默辛辣的笔法了,将夸张手法、个性化语言以及漫画式手法等积极运用到创作过程中,强烈讽刺了当时背景下的国名党委派官僚的各种丑恶作风,并形成了张天翼独具特色的讽刺艺术。
参考文献:
[1]朱庆华.《华威先生》与《在其香居茶馆里》讽刺个性之比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98-102.
[2]王克勇.异曲同工各领风骚——评《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围城》的讽刺艺术风格[J].语文学刊,1999,0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