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36年人类实施第一例肾移植以来,各国临床器官移植技术和科研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中国的首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于1972年12月由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施行,近年来中国大陆活体肾移植数量大大增加,总计已超过千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中心2010至今已完成417例肾移植,其中亲属活体肾移植158例,移植肾1年、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了98.11%、97.01%,移植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亲属活体捐肾渐成最大肾源
根据专家介绍,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如果发展到尿毒症期,药物治疗无效,只有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透析仅能清除体内产生的部分毒素,长期透析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且长期不能脱离医院,生活质量较常人差之甚远,而肾移植目前仍然是治疗尿毒症的最好办法。由于肾源十分紧张,目前,DCD(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与亲属活体捐肾已越来越成为肾移植的最大来源趋势。亲属活体肾移植有很多优点:提高了供体和受体间的相容性;可按理想组织配型结果选择供肾,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较尸体肾移植小,对移植肾及其他器官的毒性作用小,感染的发生率低,有利于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活体亲属供肾可按接受者的身体情况和经济情况安排手术时间,不须长期等待而提高治疗费用甚至丧失移植时机等。目前,国内每年新增的尿毒症患者有十二万之多,其中大部分需要肾脏移植治疗,但由于器官来源不足,每年有百分之五在等待中失去生命。
活体器官移植仍存在争论,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对于每一个申请移植的个体,包括捐献者和受捐者都做严格的审查,一方面要延续生命,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对一个健康人(供器官者)实施完全无利的手术时把风险降到最小。有时处于两难的境地,需要集体的智慧给患者提供决策支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活体器官移植的具体程序
移植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宣教
活体肾移植患者和捐献者初步审核
活体肾移植患者和捐献者详细身体检查
活体肾移植患者及捐献者身份证明材料准备
身份证读卡仪确认患者及捐献者家庭全体成员身份
电话询问当地公安部门确认患者及捐献者身份
湘雅二医院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对活体肾移植进行审核和批复
省卫生厅对活体肾移植供受体进行审查
活体肾移植患者及捐献者择期安排手术
移植术后上报移植数据并长期跟踪随访
供受者都需出具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包括:①双方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②双方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③供受体双方当地派出所和当地居委会出具的双方各自的户籍证明;④单独出具的双方关系证明。
活体肾移植并非想捐就捐
对于活体器官移植伦理的伦理申请,伦理委员会的审查重点是捐献者是否真实地表达知情同意,供、受者双方是否真正知情、自愿,捐献者的权益是否受到保护。自2010年起,我们对将近20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进行审批,因为在审核之前已经有严格的核实和判断,否定的案例只有不到10例,但实际完成手术的就只有158例,有些是身体方面的原因;有些患者在等待的过程中突发疾病;有些是供者突然会有一些情绪的变化(害怕或者担忧),或者是供者的其它亲属突然不愿意其进行捐献。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这里特别提到的是一个刚满18岁的小女孩,她的父亲45岁,患有尿毒症,小女孩救父心切,自己提出来要捐献一个肾脏给她的父亲,所有的身份证明审批资料都完全真实,健康状况也达到标准。小女孩表示,父亲是她们一家的顶梁柱,少了父亲整个家就会垮掉。虽然小女孩态度坚决,但第一次审批,伦理委员会投了暂缓一票,我们认为小女孩思想尚未成熟,还未踏入社会,考虑事情不够全面,对于未来的预知甚少,我们希望能给她一段时间考虑,认清供肾对于她以后生活的影响。
总体来说,家庭成员的利益是趋于一致的,她们愿意彼此帮助,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但是,同一家庭的不同成员对于未来期望不可能一致的,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差别可能也很大。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活体器官捐献者必须年满18周岁,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3年以上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与否对一个需要肾移植的家庭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医护人员的责任也更大,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护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监测、家人的关爱与术后料理等。伦理委员会对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的情况也十分关注,正在详细调查捐献者和受捐者术后生命质量情况。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载体,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然而,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是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我们用数据证明了这一事实。我院近年来亲属活体肾移植数据见下表。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供者男性40例,女性118例;父亲捐献给子女29.1%,母亲捐献给子女50.6%,夫妻之间捐献5.7%,兄弟姊妹之间捐献14.6%。父母亲给子女捐献肾脏的有126例,比例高达79.7%,一方面说明遗传学的原因,组织配型更容易成功,另一方面也更能说明人世间父母亲对子女的那份无私的爱。
关爱生命,感动人间大爱。活体肾移植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伦理和法律等各个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每一个器官捐献者都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把器官捐献出来,让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这种高尚情操值得全社会的尊重,而向这些英雄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医务人员更细致的工作和倡导全社会更多的关注。
亲属活体捐肾渐成最大肾源
根据专家介绍,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如果发展到尿毒症期,药物治疗无效,只有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透析仅能清除体内产生的部分毒素,长期透析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且长期不能脱离医院,生活质量较常人差之甚远,而肾移植目前仍然是治疗尿毒症的最好办法。由于肾源十分紧张,目前,DCD(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与亲属活体捐肾已越来越成为肾移植的最大来源趋势。亲属活体肾移植有很多优点:提高了供体和受体间的相容性;可按理想组织配型结果选择供肾,术后免疫抑制剂用量较尸体肾移植小,对移植肾及其他器官的毒性作用小,感染的发生率低,有利于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活体亲属供肾可按接受者的身体情况和经济情况安排手术时间,不须长期等待而提高治疗费用甚至丧失移植时机等。目前,国内每年新增的尿毒症患者有十二万之多,其中大部分需要肾脏移植治疗,但由于器官来源不足,每年有百分之五在等待中失去生命。
活体器官移植仍存在争论,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对于每一个申请移植的个体,包括捐献者和受捐者都做严格的审查,一方面要延续生命,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对一个健康人(供器官者)实施完全无利的手术时把风险降到最小。有时处于两难的境地,需要集体的智慧给患者提供决策支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活体器官移植的具体程序
移植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宣教
活体肾移植患者和捐献者初步审核
活体肾移植患者和捐献者详细身体检查
活体肾移植患者及捐献者身份证明材料准备
身份证读卡仪确认患者及捐献者家庭全体成员身份
电话询问当地公安部门确认患者及捐献者身份
湘雅二医院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对活体肾移植进行审核和批复
省卫生厅对活体肾移植供受体进行审查
活体肾移植患者及捐献者择期安排手术
移植术后上报移植数据并长期跟踪随访
供受者都需出具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包括:①双方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②双方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③供受体双方当地派出所和当地居委会出具的双方各自的户籍证明;④单独出具的双方关系证明。
活体肾移植并非想捐就捐
对于活体器官移植伦理的伦理申请,伦理委员会的审查重点是捐献者是否真实地表达知情同意,供、受者双方是否真正知情、自愿,捐献者的权益是否受到保护。自2010年起,我们对将近20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进行审批,因为在审核之前已经有严格的核实和判断,否定的案例只有不到10例,但实际完成手术的就只有158例,有些是身体方面的原因;有些患者在等待的过程中突发疾病;有些是供者突然会有一些情绪的变化(害怕或者担忧),或者是供者的其它亲属突然不愿意其进行捐献。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这里特别提到的是一个刚满18岁的小女孩,她的父亲45岁,患有尿毒症,小女孩救父心切,自己提出来要捐献一个肾脏给她的父亲,所有的身份证明审批资料都完全真实,健康状况也达到标准。小女孩表示,父亲是她们一家的顶梁柱,少了父亲整个家就会垮掉。虽然小女孩态度坚决,但第一次审批,伦理委员会投了暂缓一票,我们认为小女孩思想尚未成熟,还未踏入社会,考虑事情不够全面,对于未来的预知甚少,我们希望能给她一段时间考虑,认清供肾对于她以后生活的影响。
总体来说,家庭成员的利益是趋于一致的,她们愿意彼此帮助,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但是,同一家庭的不同成员对于未来期望不可能一致的,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差别可能也很大。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活体器官捐献者必须年满18周岁,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3年以上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与否对一个需要肾移植的家庭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医护人员的责任也更大,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护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与监测、家人的关爱与术后料理等。伦理委员会对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的情况也十分关注,正在详细调查捐献者和受捐者术后生命质量情况。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载体,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然而,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是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我们用数据证明了这一事实。我院近年来亲属活体肾移植数据见下表。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供者男性40例,女性118例;父亲捐献给子女29.1%,母亲捐献给子女50.6%,夫妻之间捐献5.7%,兄弟姊妹之间捐献14.6%。父母亲给子女捐献肾脏的有126例,比例高达79.7%,一方面说明遗传学的原因,组织配型更容易成功,另一方面也更能说明人世间父母亲对子女的那份无私的爱。
关爱生命,感动人间大爱。活体肾移植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伦理和法律等各个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每一个器官捐献者都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把器官捐献出来,让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这种高尚情操值得全社会的尊重,而向这些英雄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医务人员更细致的工作和倡导全社会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