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养老是“夕阳工程”。面对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 如何使住宅区的规划与建设更有利于丰富和提高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 使他们积极健康地去享受余暇时间, 安度晚年, 是每个建筑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老年人的特点,探讨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规划措施。
关键词:老年人特点老龄化居住区规划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如今,世界上有1/3 国家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一直在增长。就我国而言,由于人口控制的特殊政策及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加突出,自90 年代始,我国已由成年型向老年型年龄结构过渡。据预测,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呈加速化趋势。本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在居住区规划和设计工作中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老年人的特点
从人口学的角度而言, 人口老化应包括人的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两个部分。人的个体老化是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均存在的, 属于“人”在成长发育周期中的自然现象。而人口老龄化则是指人口的群体老化, 是在社会、经济、科技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人的个体老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生命活动, 一般随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步发展, 各国根据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具体国情对老年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综合人的体能、智能和生理、心理状况, 我国规定60 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或55 岁及以上女性人口称为老年人口( 老年人) 。老年人在离职以后, 由于生活结构转折、生活规律及时间安排聚变( 工作时间由长变短, 闲暇时间由短变长等) , 体能和智能随着年龄增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和变化。老年人随着自然规律的发展, 各脏器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 抵抗力下降, 各种疾病开始缠身。在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同时, 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也逐步降低。所以老年人不仅在生理上表现出体力下降、腰酸乏力、行动不便、行动迟缓、易疲劳等特点, 而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易激动、怕孤独、渴望与家人及亲朋交流沟通等老人特有的心态特征。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规划措施
在今后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 必须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对居住环境提出的要求, 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为年老者提供恰当的生活空间和条件, 满足他们身体和精神的各种需求, 充实其生活内容, 提高生命质量。
1、完善小区内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
居住区规划应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应该照顾到所有的居民。在以往的居住区规划中, 从规划布局到单体设计、从住宅的外部环境设计到内部装饰装修, 基本上都是以成年人和身体健康者的行动标准为依据, 没有考虑到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在人口老龄化的状况下, 整个社会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居住区规划正在向“居住社区”规划延伸, 把“居住社区”建设作为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深层次的研究课题, 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居住环境, 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种种特殊要求。如在今后的居住区规划中配套建设老年人活动设施——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 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和交往的场所; 修建托老所, 或是老年人日托中心, 白天可为老年人提供餐饮、娱乐等服务, 晚上老年人可回到家中与儿女团聚; 修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建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 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卫生保健等服务; 以及修建老年公寓、老年人咨询中心等。各种服务设施的尺度必须满足老年人的使用要求。
2、创造适宜的户外休闲活动空间
随着我国竞技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 居住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房屋的选择。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状态下, 居住区的环境必须有适合老年人健身、娱乐、休闲、交往的户外活动场所( 如: 晨练场、门球场等) 和适合他们散步消遣之空间( 如: 各种开放性的空间) 。老年人具有“欲交往, 怕孤独”的特点, 需要热闹的, 有生活氛围并能直接得到许多社会信息, 便于到达和自然聚集的场所, 居住区中的户外活动空间宜相对开放, 不宜过于幽静。老年人在户外的活动绝大部分是一种社会性的、集体性的活动, 让自己置身于众生之中, 通过耳闻目睹, 看别人的以及被别人看, 体现自我, 获得新鲜的感受和激情。因此居住区规划中针对老年人的户外休闲空间环境设计, 仅仅考虑环境优美是不够的,应从老年人的心理要求和行为特征出发, 创造一种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户外环境。
3、房型的创新设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老年人口迅速增加, 老年人养老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现有的养老模式有: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及家庭养老+ 社会服务三种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内社会养老及家庭养老+ 社会社会服务的方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养老、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家庭养老的方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占主导地位。另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 独生子女增多, 家庭结构进一步小型化、简单化, 老少代沟加深, 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 老少间的观念、生活习惯不同, 因此许多老年人既希望能够家庭养老, 得到孩子们的关爱, 能够经常见到子女, 多些相互交流的机会,又希望具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因此, 在今后的居住区规划中, 为适应新一代家庭养老机制的需要, 应大力推广“邻居型”和“合住型”的住宅房型, 使两代人就近居住, 即可在生活上相互照应, 又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使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受影响。“邻居型”住宅——分而不离, 是指在居住区内按一定比例建造一批适合老年人居住的老年住宅, 或是在一幢住宅的套型组织上穿插设置适合于老年人居住的房型, 同时通过住房供应体系、养老机制和国家政策的配套来鼓励和满足两代人分户近居的养老敬老要求。这样既可以两代人分居, 又可以住得很近, 实现近距离的网络式家庭关系。“合住型”住宅——可分可合, 是指在一套住房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模式, 例如复式住宅、跃层住宅。这种形式有利于两代人生活上的彼此照顾和感情上的相互交流, 同时又有相对独立的卧室、卫生间等生活居住空间, 相互干扰小, 各自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我们曾在1997 年的邯郸市春场院老干楼的设计中进行过这方面的探索: 一套住宅内可两代同住, 生活相对独立, 又有各自的卫生间、居室和客厅。户型做到“动静”分区明确, 入户玄关处宽敞, 满足室内外活动的换鞋、更衣的需求, 并且起到室内外温度转换的作用; 客厅的设置做到“内外有别”, 设置单独的会客厅和起居厅, 可以单独会见客人或是会客时不影响家人的起居生活。
4、建设住宅内智能环境, 关爱老年人生活
居住区的智能环境一般是指将电脑互联网、光缆通讯、防灾控制、水电燃气消耗的自动采集等新技术服务应用于小区, 创造一个信息快速、管理先进、帮助及时的居住区。在老年人住宅内, 各项设施的设置均应方便老年人使用, 如厨房设备、卫生洁具、电器开关、沙发坐椅、床等的尺度都要适合老年人安全、方便地使用。同时由于老年人各种机能的下降, 时常会有不可预测和突发的事件发生, 故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还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智能环境, 以体现对居住区的功能、结构、环境、服务及运行管理等多层面在人口老龄化下的优化与支持。例如居住区内的管理中心通过智能系统, 能够随时掌握老人居住环境内所发生的一切, 以便能及时对诸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医疗救护、意外事故、求助等提供紧急帮助; 能及时确定有效的方式, 为老年人提供方便、舒适和富有活力的场所、环境及设施项目, 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性活动; 服务中心能迅速回应老年人的各种要求, 如护理、生活服务、休闲娱乐、聊天、读报、咨询等, 使他们能获得各种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静,赵家辉.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养老[J]. 城市规划. 2000(02)
[2] 徐清,俞维.从老龄化视角看杭州市居住区规划建设[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4)
[3] 杜辉.新形势下城市居住区规划的对策与思考[J]. 四川建筑. 2003(06)
[4] 高飛,李肇星.浅谈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J]. 山西建筑. 2006(09)
关键词:老年人特点老龄化居住区规划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如今,世界上有1/3 国家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一直在增长。就我国而言,由于人口控制的特殊政策及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加突出,自90 年代始,我国已由成年型向老年型年龄结构过渡。据预测,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呈加速化趋势。本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在居住区规划和设计工作中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老年人的特点
从人口学的角度而言, 人口老化应包括人的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两个部分。人的个体老化是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均存在的, 属于“人”在成长发育周期中的自然现象。而人口老龄化则是指人口的群体老化, 是在社会、经济、科技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人的个体老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生命活动, 一般随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步发展, 各国根据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具体国情对老年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综合人的体能、智能和生理、心理状况, 我国规定60 岁及以上男性人口或55 岁及以上女性人口称为老年人口( 老年人) 。老年人在离职以后, 由于生活结构转折、生活规律及时间安排聚变( 工作时间由长变短, 闲暇时间由短变长等) , 体能和智能随着年龄增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和变化。老年人随着自然规律的发展, 各脏器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 抵抗力下降, 各种疾病开始缠身。在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同时, 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也逐步降低。所以老年人不仅在生理上表现出体力下降、腰酸乏力、行动不便、行动迟缓、易疲劳等特点, 而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易激动、怕孤独、渴望与家人及亲朋交流沟通等老人特有的心态特征。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规划措施
在今后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 必须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对居住环境提出的要求, 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为年老者提供恰当的生活空间和条件, 满足他们身体和精神的各种需求, 充实其生活内容, 提高生命质量。
1、完善小区内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
居住区规划应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应该照顾到所有的居民。在以往的居住区规划中, 从规划布局到单体设计、从住宅的外部环境设计到内部装饰装修, 基本上都是以成年人和身体健康者的行动标准为依据, 没有考虑到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在人口老龄化的状况下, 整个社会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居住区规划正在向“居住社区”规划延伸, 把“居住社区”建设作为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深层次的研究课题, 建设适宜老年人的居住环境, 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种种特殊要求。如在今后的居住区规划中配套建设老年人活动设施——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 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和交往的场所; 修建托老所, 或是老年人日托中心, 白天可为老年人提供餐饮、娱乐等服务, 晚上老年人可回到家中与儿女团聚; 修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建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 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卫生保健等服务; 以及修建老年公寓、老年人咨询中心等。各种服务设施的尺度必须满足老年人的使用要求。
2、创造适宜的户外休闲活动空间
随着我国竞技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 居住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房屋的选择。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状态下, 居住区的环境必须有适合老年人健身、娱乐、休闲、交往的户外活动场所( 如: 晨练场、门球场等) 和适合他们散步消遣之空间( 如: 各种开放性的空间) 。老年人具有“欲交往, 怕孤独”的特点, 需要热闹的, 有生活氛围并能直接得到许多社会信息, 便于到达和自然聚集的场所, 居住区中的户外活动空间宜相对开放, 不宜过于幽静。老年人在户外的活动绝大部分是一种社会性的、集体性的活动, 让自己置身于众生之中, 通过耳闻目睹, 看别人的以及被别人看, 体现自我, 获得新鲜的感受和激情。因此居住区规划中针对老年人的户外休闲空间环境设计, 仅仅考虑环境优美是不够的,应从老年人的心理要求和行为特征出发, 创造一种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户外环境。
3、房型的创新设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老年人口迅速增加, 老年人养老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现有的养老模式有: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及家庭养老+ 社会服务三种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内社会养老及家庭养老+ 社会社会服务的方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养老、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家庭养老的方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占主导地位。另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 独生子女增多, 家庭结构进一步小型化、简单化, 老少代沟加深, 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 老少间的观念、生活习惯不同, 因此许多老年人既希望能够家庭养老, 得到孩子们的关爱, 能够经常见到子女, 多些相互交流的机会,又希望具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因此, 在今后的居住区规划中, 为适应新一代家庭养老机制的需要, 应大力推广“邻居型”和“合住型”的住宅房型, 使两代人就近居住, 即可在生活上相互照应, 又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使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受影响。“邻居型”住宅——分而不离, 是指在居住区内按一定比例建造一批适合老年人居住的老年住宅, 或是在一幢住宅的套型组织上穿插设置适合于老年人居住的房型, 同时通过住房供应体系、养老机制和国家政策的配套来鼓励和满足两代人分户近居的养老敬老要求。这样既可以两代人分居, 又可以住得很近, 实现近距离的网络式家庭关系。“合住型”住宅——可分可合, 是指在一套住房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模式, 例如复式住宅、跃层住宅。这种形式有利于两代人生活上的彼此照顾和感情上的相互交流, 同时又有相对独立的卧室、卫生间等生活居住空间, 相互干扰小, 各自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我们曾在1997 年的邯郸市春场院老干楼的设计中进行过这方面的探索: 一套住宅内可两代同住, 生活相对独立, 又有各自的卫生间、居室和客厅。户型做到“动静”分区明确, 入户玄关处宽敞, 满足室内外活动的换鞋、更衣的需求, 并且起到室内外温度转换的作用; 客厅的设置做到“内外有别”, 设置单独的会客厅和起居厅, 可以单独会见客人或是会客时不影响家人的起居生活。
4、建设住宅内智能环境, 关爱老年人生活
居住区的智能环境一般是指将电脑互联网、光缆通讯、防灾控制、水电燃气消耗的自动采集等新技术服务应用于小区, 创造一个信息快速、管理先进、帮助及时的居住区。在老年人住宅内, 各项设施的设置均应方便老年人使用, 如厨房设备、卫生洁具、电器开关、沙发坐椅、床等的尺度都要适合老年人安全、方便地使用。同时由于老年人各种机能的下降, 时常会有不可预测和突发的事件发生, 故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还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智能环境, 以体现对居住区的功能、结构、环境、服务及运行管理等多层面在人口老龄化下的优化与支持。例如居住区内的管理中心通过智能系统, 能够随时掌握老人居住环境内所发生的一切, 以便能及时对诸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医疗救护、意外事故、求助等提供紧急帮助; 能及时确定有效的方式, 为老年人提供方便、舒适和富有活力的场所、环境及设施项目, 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性活动; 服务中心能迅速回应老年人的各种要求, 如护理、生活服务、休闲娱乐、聊天、读报、咨询等, 使他们能获得各种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静,赵家辉.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养老[J]. 城市规划. 2000(02)
[2] 徐清,俞维.从老龄化视角看杭州市居住区规划建设[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4)
[3] 杜辉.新形势下城市居住区规划的对策与思考[J]. 四川建筑. 2003(06)
[4] 高飛,李肇星.浅谈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J]. 山西建筑. 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