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护理健康教育对骨伤科保守治疗痹症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50例采用传统保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保守治疗+健康教育,疗程14天。结果 治疗组痊愈30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痊愈13例,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访三个月,治疗组复发12例,复发率24%,对照组复发37例,复发率74%。结论 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保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治愈率,并能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颈肩腰腿痛保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21-02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护理工作新模式—临床路径是近几年来国外提出的一种诊疗护理新模式,它通过个性化、流程化、标准化的诊疗护理方案,兼顾效益—成本,达到预期的诊疗护理效果,控制病人的医疗费用。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现代人们对电脑、手机的依赖,而又缺乏规律性的运动。颈肩、腰腿痛病发率逐年上升,出现不同程度颈椎病症状。我院对此类疾病进行了中医特色的保守治疗,但效果还是不够满意。在如火如荼的优质护理工作开展以来,在原有中医特色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了我科自行制定的颈肩腰腿痛的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入选标准 ①年龄20-70岁,性别不限;②临床诊断为颈椎病或腰椎盘突出症的患者并使用中医特色治疗;③患者无相关手术史;④无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及系统疾病。
1.1.2 排除标准 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不能配合完成相关治疗③不能遵医嘱进行复诊和随访、资料不全、观察期遇有特殊情况而终止治疗者。
1.1.3 一般资料 共入选的100例患者,病程三月到三年,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传统保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保守治疗+健康教育。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期、症状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我科的颈椎病/腰突症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了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
1.2.1.1 在病人入院第一天 入院介绍:介绍病房及病室环境、设施的使用,医护人员、制度(陪护探视制度)、服务项目食堂地点、订餐方法,一次性物品的领取等。入院评估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安全指导工作:防跌的宣教,疼痛的宣教,活动的指导包括下床的方法。在医生下具医嘱后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宣教:相关检查的注意事项,用药的指导,药熨、敷药、静电、针灸、牵引的注意事项。
1.2.1.2 在病人住院前期,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对疼痛明显者指导其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并教会患者一些可以缓解疼痛的穴位(腰腿痛:肾腧、腰腧、环跳、足三里;颈肩痛:大椎、肩井、肩廖、合谷等)对睡眠不佳者可指导患者睡前泡脚,点按百会、三阴交、神门穴等。饮食指导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苦寒生冷、辛辣刺激之品,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多次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需掌握正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服药时间,多以温服为宜,服药期间忌口等。另外合理安排好综合治疗的顺序,听取患者治疗后的反馈,告知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积极与医生沟通,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1.2.1.3 在病人住院后期,重点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的指导,如:腰背肌锻炼、颈椎操的指导、活动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在饮食上可食补气益血,补益肝肾等滋补食物,如动物肝肾、牛羊肉、大枣等。
1.2.1.4 出院指导 注意防寒保暖、固定姿势时间过久,负重的活动。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1.2.1.5 出院随访中的指导 了解病患出院后情况,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意见。
1.2.2 疗效评判标准 痊愈肢体疼痛评分0分,活动正常,出院后一月以上未复发。
显效肢体疼痛评分2分,活动如常,出院后一月未反复加重。
有效肢体疼痛评分减少2分,活动受限,出院后有症状加重情况。
无效两个疗程仍觉肢体疼痛麻木,活动障碍。
1.2.3 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见表1。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P<0.01)。
3 讨 论
颈肩腰腿痛是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病,其病因多与不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有关,治疗也是以综合治疗为多见,但复发率比较高。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这七分养主要还是靠我们护理人员对其提供正确的引导才能实现。护理人员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全方面的对病人生活进行干预,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另外在年轻护士临床经验不足的情况,有了健康教育的护理路径,对日常护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指导意义,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25.
[2] 陈晓慧,周作霞.临床護理路径的概念与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2(7):068.
[关键词]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颈肩腰腿痛保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21-02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护理工作新模式—临床路径是近几年来国外提出的一种诊疗护理新模式,它通过个性化、流程化、标准化的诊疗护理方案,兼顾效益—成本,达到预期的诊疗护理效果,控制病人的医疗费用。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现代人们对电脑、手机的依赖,而又缺乏规律性的运动。颈肩、腰腿痛病发率逐年上升,出现不同程度颈椎病症状。我院对此类疾病进行了中医特色的保守治疗,但效果还是不够满意。在如火如荼的优质护理工作开展以来,在原有中医特色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了我科自行制定的颈肩腰腿痛的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入选标准 ①年龄20-70岁,性别不限;②临床诊断为颈椎病或腰椎盘突出症的患者并使用中医特色治疗;③患者无相关手术史;④无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及系统疾病。
1.1.2 排除标准 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不能配合完成相关治疗③不能遵医嘱进行复诊和随访、资料不全、观察期遇有特殊情况而终止治疗者。
1.1.3 一般资料 共入选的100例患者,病程三月到三年,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传统保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保守治疗+健康教育。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期、症状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我科的颈椎病/腰突症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了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
1.2.1.1 在病人入院第一天 入院介绍:介绍病房及病室环境、设施的使用,医护人员、制度(陪护探视制度)、服务项目食堂地点、订餐方法,一次性物品的领取等。入院评估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安全指导工作:防跌的宣教,疼痛的宣教,活动的指导包括下床的方法。在医生下具医嘱后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宣教:相关检查的注意事项,用药的指导,药熨、敷药、静电、针灸、牵引的注意事项。
1.2.1.2 在病人住院前期,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对疼痛明显者指导其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并教会患者一些可以缓解疼痛的穴位(腰腿痛:肾腧、腰腧、环跳、足三里;颈肩痛:大椎、肩井、肩廖、合谷等)对睡眠不佳者可指导患者睡前泡脚,点按百会、三阴交、神门穴等。饮食指导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苦寒生冷、辛辣刺激之品,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多次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需掌握正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严格服药时间,多以温服为宜,服药期间忌口等。另外合理安排好综合治疗的顺序,听取患者治疗后的反馈,告知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积极与医生沟通,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1.2.1.3 在病人住院后期,重点进行康复功能锻炼的指导,如:腰背肌锻炼、颈椎操的指导、活动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在饮食上可食补气益血,补益肝肾等滋补食物,如动物肝肾、牛羊肉、大枣等。
1.2.1.4 出院指导 注意防寒保暖、固定姿势时间过久,负重的活动。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1.2.1.5 出院随访中的指导 了解病患出院后情况,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意见。
1.2.2 疗效评判标准 痊愈肢体疼痛评分0分,活动正常,出院后一月以上未复发。
显效肢体疼痛评分2分,活动如常,出院后一月未反复加重。
有效肢体疼痛评分减少2分,活动受限,出院后有症状加重情况。
无效两个疗程仍觉肢体疼痛麻木,活动障碍。
1.2.3 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见表1。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P<0.01)。
3 讨 论
颈肩腰腿痛是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病,其病因多与不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有关,治疗也是以综合治疗为多见,但复发率比较高。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这七分养主要还是靠我们护理人员对其提供正确的引导才能实现。护理人员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全方面的对病人生活进行干预,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可以提高治疗的疗效,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另外在年轻护士临床经验不足的情况,有了健康教育的护理路径,对日常护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指导意义,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25.
[2] 陈晓慧,周作霞.临床護理路径的概念与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2(7):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