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香罕和她的“七色花”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6689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香罕

  第一次认识玉香罕是在一次文友聚会上。吃过午饭,她和同伴拿出一套茶具,开始茶艺表演。白色的古袍长裙,窈窕的身材,瀑布般的过腰黑发,典雅规范的沏茶手法,令她倾倒了在座的文友。
  玉香罕是江苏句容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5本散文集,发表作品300万字。近几年,她创建了“七色花”义工团,以“美”和“爱”为主题,组织开展了茶艺、花道、太极、旗袍秀、读书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为社会做公益。

读一本好书,让爱入心灵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句容市图书馆的国学讲堂里却温暖如春,座无虚席,过道也站满了人。这是“七色花”义工团在三八妇女节组织的一场文化沙龙活动。作家王川结合他的《艺术世界》,给女性朋友做了一场“用脚步量过的世界,用眼睛看过的瑰宝”的读书会。
  类似这样的读书会,“七色花”义工团每月都会组织一次。玉香罕觉得,多读书,读好书,是提高女性朋友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让爱入心灵的好途径。她的作家生涯,就得益于喜欢读书。从读书到写书,她笑称自己是和书较上劲了,非常感谢读书给了她写作的勇气和底气。
  玉香罕请扬州琴坊的老师带来古琴的盛宴,让姐妹们从《空城计》和《高山流水》乐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她请江苏戏曲协会的老师冯磊来讲“戏曲鉴赏”,提高姐妹们欣赏戏剧的兴趣和水平。她还邀请国家心理咨询师张燕主讲“女性在职场和生活中的沟通技巧和交流方式”,请《扬子晚报》副刊资深编辑邹小娟来讲沈从文的《边城》,请台湾音乐老师谭卉介绍音乐与文学的关联。
  南京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陈光亚参加过“七色花”的文化沙龙活动后,大为赞赏:“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传承传统文化正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金钥匙。‘七色花’作为民间女性社团,能这么认真执著地坚持办好读书会,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弘扬传统文化,大有益处。”

春天的朗诵者,让美进公益


  玉香罕说,她在养老院做义工时认识了胡姐和费姐,她们都喜欢旗袍、插花、太极、茶道,都热爱公益事业。2015年,三人一拍即合,拉了一帮爱美爱玩的女友,建了一个QQ群,取名“七色花”。七色花瓣寓意七个美好的心愿,象征着合作的幸福。
传统文化活动
“七色花”活动

  旗袍秀是“七色花”早期的招牌,随着义工团名声越来越响,不断接到义演邀请。刚开始,姐妹们热情高涨,积极配合,但时间久了,因涉及到时间精力等问题,许多人退出了。此时,注册陷入窘境,因为“七色花”没有主管部门,不能注册,团队就没有合法资格,无法实现自养,不可能走远。
  玉香罕陷入深深的纠结中。父亲提示她,成功往往就在最失望的一瞬间,要做成一件事,一定要努力坚持。玉香罕想,“七色花”义工团是传承传统文化、为社会公益服务的女性团体,方向正确,应该能得到社会认可和支持。
  在参加团市委组织的一场活动中,玉香罕把“七色花”注册困难的事情,向团市委领导做了汇报。在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七色花”义工团终于注册成功。
  与旗袍秀同时发展的还有“七色花”的太极方阵,几十个姐妹,在费姐的带领下,身着彩色拳服,手持太极剑、太极刀,整齊划一,威风凛凛,成了茅山脚下的一道靓丽风景。
  每年春天的“世界读书日”,“七色花”都要举办读书和义演活动。2019年4月21日,“七色花”应邀在镇江西津渡组织了一场“春天的朗读者”活动。诗歌朗诵,专家演讲,优美的茶艺表演,典雅的古琴演奏,蕴藉的太极方阵,秀美的“风筝舞”……精彩纷呈的节目给数百名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作为压轴的旗袍秀,更是体现了“七色花”围绕传统文化、铸就公益品牌的初心,成为镇江市女性公益团体的一面旗帜。

帮助困境家庭,情洒人间


  2018年1月,“七色花”义工团收到镇江单亲母亲田陶美为绝症女儿求救的信息。
  田陶美女儿周惠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因患病,找到北京某医院做靶向治疗。胡姐登门核实之后,义工团在群里发出了爱心捐款倡议,短短十几天就收到1.7万元。
  那段时间,善款的一次次刷新,和周惠的病情一起牵挂着团友的心。当玉香罕和胡姐把爱心捐款送到田陶美手上时,她说等女儿病好以后,也要参加“七色花”的公益活动,当一名关爱女性的爱心使者。
  这次爱心活动使玉香罕和温州籍女企业家小周结缘。小周说,她来句容十多年了,以后“七色花”的活动,她都会尽可能地参加。
  玉香罕得到启发,决心再团结一批有爱心的女企业家,使“七色花”义工团在公益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玉香罕的女儿一直跟着妈妈做公益。女儿眼中的妈妈是个很厉害的人,“她有人生规划,有写作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我非常佩服她传承传统文化的勇气,她是我的榜样。”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黑人钢琴家谢利博士与白人司机兼保镖托尼结伴,去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演。  一个是去白宫表演过、为时任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好友的钢琴家,一个是平时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底层混混,影片把两人迥异的社会地位、所受教育、生活习惯、性格特征悄无声息地暴露,又自然地展示了他们从彼此相看两厌,到后来相互影响渗透,变得友好和谐。  影片开始,托
期刊
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妇联坚持打造妇联工作品牌,策划开展高品质的线上线下活动,用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为妇女群体办实事办好事,让妇联组织充满生命力和号召力。书写思想引领新篇章  2018年以来,武进区妇联积极开展“巾帼好声音”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组建巾帼讲师团,编排宣传节目《十九大精神宣讲》《党员家庭会》《大家都要学》,依托“社区天天乐”舞台,向全区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同时,组织开展“家·我们这40年
期刊
天鹅绒有“中华奇绝、东方瑰宝”的美誉,却也避免不了现代技术对其的冲击。在这门技艺即将失传之际,丹阳人戴春明伸出了拯救之手。他用六年时间,在不改变天鹅绒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完成半机械织造天鹅绒的技术改革,为天鹅绒传统技艺注入活力。戴春明因此并获得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如今,戴春明的女儿戴玲接过了传承接力棒。慢工细活出巧匠  2005年,戴玲从南京师范大学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看到
期刊
十三年来没有买过一件衣服,一家三口每月开销只有2000元。这在物价极高的香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莫皓光一家三口生活得其乐融融。对他们来说,好的生活,一点都不贵。转变心念,遇见志同道合的她  莫皓光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读书时,他的生活方式跟其他年轻人没什么不同,假期喜欢窝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吃外卖、网购,每天都会制造很多垃圾。  16岁那年,莫皓光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说香港的垃圾填埋场将很
期刊
一定要是才洗的杯子。  一定要是才抓的茶叶。窸窸窣窣的,很安静的声音。  一定要是现烧的水。最好能在第一个气泡开始在壶底形成、升起、爆开生成轻微的响声时,开始守候,一直等到千万个气泡竞相追逐,闹腾出一片喧哗,终于临界时熄火,冲茶。  此时,茶也等很久了,杯子也等很久了,它们仿佛都有了表情。  小资的活法现在很流行,但我这不是。没有茶道,也不引《茶经》,当然也没人送普洱。自己买?不干。太贵。我只是想
期刊
黄山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她一边读书一边创业,成立了成都电科创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后,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开赛,具体内容是机器人羽毛球双打。为了参赛,黄山研发了一款名叫Robomintoner的羽毛球机器人,采用滑轨式挥拍支架与机械运动底盘,背上两个羽毛球拍。反复测试定位与导航、高速运动物体的视觉跟踪识别等系统后,黄山自信能夺得冠军,果不其然,这款机器人收获了比赛大奖。  羽毛球机器人的市场定位是
期刊
35岁的桑娜·马林成长于工人家庭,多年来和母亲相依为命,依靠社会福利生活。她凭借不懈努力从一名售货员成长为芬兰耀眼的政坛明星。前进的动力  “走,你们都滚,愿意去哪就去哪,看着你们就烦……”一个酗酒的男人正在呵斥一对母女,母亲紧紧抱着幼小的女儿,轻声安慰道:“马林,别怕,妈妈这就带你走。”这是幼年时桑娜·马林记忆尤深的一幕。  从那天起,母亲带着她离开了酗酒的父亲,住进了政府提供的出租保障房里,开
期刊
2018年年初,谭振邦离异多年的母亲开始了二婚生活。身为导演的他,用一台手机,跟拍父母二婚的日常生活,旨在告诉所有人,二婚也可以很幸福。而自打离婚后再未相见的父母,通过纪录片与过去和解了。陷入情感危机  谭振邦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在他眼中,自己一直是幸福的小孩,有爱他的父母。  父亲谭玉波和母亲孙淑华都是小镇上的名人。上世纪90年代,谭玉波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会打拳,爱健美,喜欢搞发明,还能
期刊
傅首爾不做平庸女人  傅首尔出生在安徽泾县,小时候和姥姥相依为命的她倍感孤独。长大后,她把所有心思放在学习上,考入北京林业大学英语专业。大学毕业后,傅首尔到合肥工作。  成家后,傅首尔夫妇的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两人完全靠自己打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单曲循环般的生活让傅首尔感觉枯燥乏味。“我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孩子?”要强的她对这样的人生产生了怀疑。“难道我就这样被生活禁锢?”她得了产后抑郁症
期刊
一生践行父亲的嘱托  布茹玛汗·毛勒朵1942年出生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父亲自小和兄弟姐妹们替人放牧谋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全家开始过上好日子。对于给百姓带来新生活的解放军,父母心存感激。弥留之际,父亲叮嘱子女们:“这里是解放军吃着草根才得以解放的,你们要珍惜安宁,守好边境。”布茹玛汗·毛勒朵  布茹玛汗牢记父亲的嘱托,19岁那年,她跟随丈夫托依其别克在吉根乡冬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