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以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手术治疗结果来验证2009年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食管癌TNM分期(以下简称新版分期)对外科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颈胸腹三野清扫或胸腹二野清扫的手术治疗结果,按照新版分期标准重新分期,并分析其与患者术后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209例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35.0%,病因生存率为38.8%。肿瘤浸润深度(T,P=0.004)、转移淋巴结枚数(N,P〈0.001)、远处淋巴结转移(M,P=0.003)、根治性切除(R,P=0.005)均与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而原发肿瘤部位(L,P=0.743)、肿瘤分化程度(G,P=0.653)与预后无关。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T3期与T4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4%和32.0%,P=0.288),而与T4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和0,P〈0.001)。按转移淋巴结组数和野数进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NO期(47.8%)、单组淋巴结转移(37.5%)与2组以上淋巴结转移者(11.3%)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O期(47.8%)、1野淋巴结转移(34.2%)与2野淋巴结转移(12.1%)、3野淋巴结转移者(0)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淋巴结转移的M1期患者行根治性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为20.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P=0.001,RR=1.635)、淋巴结转移组数(P=0.043,RR=1.540)、淋巴结转移野数(P=0.010,RR=2.187)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新版分期能较好地反映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范围是最再要的预后因素。提高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性,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疗来提高手术切除根治性是改善食管癌患者长期疗效的关键。
新版食管癌TNM分期对外科治疗的指导意义
【摘 要】
:
目的以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手术治疗结果来验证2009年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食管癌TNM分期(以下简称新版分期)对外科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颈胸腹三野清扫或胸腹二野清扫的手术治疗结果,按照新版分期标准重新分期,并分析其与患者术后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组209例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35.0%,病因生存率为38.8%。肿瘤浸润深度(T,P=0.004)、转移淋巴结枚数
【机 构】
:
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上海交通大学食管疾病临床诊治中心,200030,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上海交通大学食管疾病临床诊治中心,200030,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上海交通大学食管疾病临床诊治中心,20003
【发表日期】
:
2011年33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亮菌对顺铂化疗所诱发胃肠道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亮菌低剂量组、亮菌中剂量组、亮菌高剂量组和昂丹司琼组。腹腔注射顺铂以制造化疗性大鼠异食癖恶心、呕吐模型,观察亮菌对大鼠高岭土摄入量、饲料摄入量、饮水量及体重的影响。结果造模后24、48、72h,亮菌高、中剂量组及昂丹司琼组大鼠高岭土摄入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尤以造模后24h
患者女,32岁。患者2个月前在左上腹摸到一硬性肿块,无压痛,无腹痛。因无明显不适,故未及时就诊。1周前,腹部肿块日渐增大,腹部超声显示,左上腹不均质偏强回声团,性质待定。胃镜检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体底后壁黏膜下隆起,建议进一步超声内镜检查。
目的比较基于四维CT(40-CT)的3种不同勾画方法勾画原发性肝癌内大体靶体积(IGTV)位置和大小的差异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行胸腹部4D-CT模拟定位,获得10个呼吸时相的CT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在Varian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中,采用3种不同方法,依据碘油沉积范围分别勾画原发肿瘤的IGTV,即(1)在10个呼吸时相CT图像上分别勾画大体肿
目的观察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与甲状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恶性99例,良性231例)行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血清TSH水平、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结节个数,并探讨其与甲状腺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年龄〈20岁和I〉70岁的患者中,甲状腺癌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3.0%和58.3%,明显高于60~69岁组(23.3%,均P〈0.05)。在81例男性患者中,甲状腺癌所占的比例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relatedanemia,CRA)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CRA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肿瘤方面的因素(如失血、溶血、骨髓受侵犯)和针对肿瘤治疗方面的因素(如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肿瘤放射治疗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促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成为治疗CRA的最重要方法。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临床上最常用、
随着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升高,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突显。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2008年全球恶性肿瘤发病1270万例,死亡760万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280万例,死亡195万人。恶性肿瘤已成为21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中低收入国家是恶性肿瘤肆虐的“重灾区”。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TP或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与治疗周期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25例mb~IV期NSCLC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21例,联合TP方案治疗4例,21d为1个周期,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TTP)、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OS)、生活质量变化和不良反应。采用
目的评价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62例Ⅱa~Ⅳ期宫颈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紫杉醇联合铂类组(对照组)71例,紫杉醇135mg/m2,第1天;顺铂80my/m2或卡铂[曲线下面积(AUC)取值4~6],第2天。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组(试验组)91例,紫杉醇脂质体135mg/m2,第1天;顺铂80mg/m2或卡铂(AUC取值4~6),第2天。两组均3周为1个疗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激酶7(Cdc7)和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的表达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Cdc7和MCM2基因的表达,分析Cdc7和MCM2基因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外周血Cdc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38.3%和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