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人生中必不可或缺的活动,不论其年龄大小,人们总是喜爱游戏。”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把学习的活动转化为游戏,那么读书就会变的更加有趣,更加快乐”。因此,在对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小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必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游戏方法引入的必要性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地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好强”的心理,把他们喜欢的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2.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个好的游戏活动会把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使每一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在练习中设计了“老狼和小红帽的”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狼要吃小红帽,小红帽们必需团结起来,合力对付老狼。请9人上台表演“小红帽”,其余的学生一起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我就说:“2点了。”9个学生,每2人抱在一起,请其余的学生列出除法算式,9÷2=4(组)……1(人)。如上不断变换“小红帽”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其余的学生列出不同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样,教室立刻活跃起来了,课堂活了,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学生不仅巩固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创造和设计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游戏和竞争活动。
二、游戏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的具体策略
1. 合理利用教材。教材是“大纲”或“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進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如《左、右》的教学,学生在学习“左、右”前,对“左、右”的认识并非一张白纸。首先利用教材的主题图,从手的左、右引入,初步感知“左、右”;接着通过教材中的“做一做”改编成音乐数学游戏:在音乐声中,做动作,看谁反应快;之后利用教材中“做一做”第2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玩“身边的左右”游戏,请学生找出自己左边、右边的邻居;教材中“做一做”的第3小题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师设计了“你是我的镜子”的数学游戏,体验了“左右”的相对性;然后利用教材第6页“生活中的数学”学以致用,通过实例演示和例举,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课的最后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安排了在音乐声中“拍手、跺脚”的游戏,寓巩固于动作游戏之中。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
2.根据数学教学需要,教师选择多样化的游戏形式。教师首先可以选取情境游戏导入新课程。对于新的课程,小学生往往会有本能的抗拒,这样教师就可以设置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激发出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如学习“认识钟表”,在平时我就观察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于是我就改编利用这游戏来给学生学习认识整时和半时。我提出了做游戏时的要求与注意事项,然后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男生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女生回答:“老狼、老狼八点钟。”……一问一答,朗朗上口,学生热情高涨。如此反复再交换,在教学中便于操作,同时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及时做好游戏介入和调控。在小学数学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首先小学生玩性比较严重,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自发组织极容易偏离教学目的,这样教师就应该在小学生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现象的时候,及时进行游戏引导和更正。此外是教师应该合理把握游戏时间,提高小学生的时间观念,即要合理安排在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游戏,在什么时间开展什么课程,以保障游戏的高效性。
总之,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
一、游戏方法引入的必要性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地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好强”的心理,把他们喜欢的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2.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个好的游戏活动会把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使每一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在练习中设计了“老狼和小红帽的”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狼要吃小红帽,小红帽们必需团结起来,合力对付老狼。请9人上台表演“小红帽”,其余的学生一起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我就说:“2点了。”9个学生,每2人抱在一起,请其余的学生列出除法算式,9÷2=4(组)……1(人)。如上不断变换“小红帽”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其余的学生列出不同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样,教室立刻活跃起来了,课堂活了,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学生不仅巩固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3.体验了成功的喜悦。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创造和设计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游戏和竞争活动。
二、游戏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的具体策略
1. 合理利用教材。教材是“大纲”或“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進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如《左、右》的教学,学生在学习“左、右”前,对“左、右”的认识并非一张白纸。首先利用教材的主题图,从手的左、右引入,初步感知“左、右”;接着通过教材中的“做一做”改编成音乐数学游戏:在音乐声中,做动作,看谁反应快;之后利用教材中“做一做”第2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玩“身边的左右”游戏,请学生找出自己左边、右边的邻居;教材中“做一做”的第3小题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教师设计了“你是我的镜子”的数学游戏,体验了“左右”的相对性;然后利用教材第6页“生活中的数学”学以致用,通过实例演示和例举,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课的最后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安排了在音乐声中“拍手、跺脚”的游戏,寓巩固于动作游戏之中。课结束,趣犹存,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
2.根据数学教学需要,教师选择多样化的游戏形式。教师首先可以选取情境游戏导入新课程。对于新的课程,小学生往往会有本能的抗拒,这样教师就可以设置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激发出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如学习“认识钟表”,在平时我就观察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于是我就改编利用这游戏来给学生学习认识整时和半时。我提出了做游戏时的要求与注意事项,然后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男生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女生回答:“老狼、老狼八点钟。”……一问一答,朗朗上口,学生热情高涨。如此反复再交换,在教学中便于操作,同时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及时做好游戏介入和调控。在小学数学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自身的引导作用。首先小学生玩性比较严重,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自发组织极容易偏离教学目的,这样教师就应该在小学生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现象的时候,及时进行游戏引导和更正。此外是教师应该合理把握游戏时间,提高小学生的时间观念,即要合理安排在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游戏,在什么时间开展什么课程,以保障游戏的高效性。
总之,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