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恩施州作为落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十三五规划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基层党组织现状、经验做法,提出提高恩施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恩施少数民族地区 基层党组织
民族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的重要工作。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欠发达地区,29个少数民族。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不会有湖北的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要在我国现行标准下,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也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恩施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恩施少数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大局,为2020年全民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恩施州基层党组织发展现状
1、自然条件的制约。
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全国其他地方早已存在的差距还存在。自然条件的严酷、交通的不发达和信息的闭塞,造成恩施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对封闭性,社会发育程度低。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持,“无钱办事”的现象十分普遍。
2、基层党组织人才的匮乏。
恩施州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先天不足,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人才难觅的问题。同时,现有的基层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存在“懒、散、软、弱”的现象,后备干部缺乏,现有干部人员老化。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选拔有很大的困难,农村合适的人选少。
3、基层党组织人才的能力欠缺。
一些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基层党员在服务群众方面的能力素质方面,与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不高;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不会运用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对党的群众工作政策缺乏学习,运用政策的能力不强;还有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这也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
二、恩施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经验做法
1、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和改进农牧村基层党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
恩施州探索构建的“村医村教进班子、法律顾问进乡村、农民办事不出村”为抓手的“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模式,村里优秀的医生和教师进入村“两委”班子,有利于建设多方参与的组织体系,更好地发挥在乡村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律师进村、覆盖乡村的法律顾问制度,有利于建设基层法治秩序体系,推进乡村依法治理进程。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村级这个国家治理体系的末端进行网上办公,既惠民便民,又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2、以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为中心,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恩施州鼓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一定的实效。一是以产业发展为落脚点,发展好集体经济。以恩施市芭蕉乡戽口村为例,全村上规模的茶叶生产加工公司20多个,同时茶产业带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村民的收入都达到了小康水平,二是选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选好支部带头人,建好支部班子,选拔有能力有远见支部书记带领全村村民脱贫致富。戽口村的支部书记是全村最先种茶卖家的村户,通过他的带动,全村200多户都加入进来,成立集体茶产业园区,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三、加强恩施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1、健全民主决策和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运行保障
一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在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上,制定完善相关的工作规则,健全完善综合性党组织领导下的事务决策机制,在决策程序上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综合运用财政预算、社会募集、集体收益再分配等途径,有重点地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党组织的办公条件和办事人员的工资待遇,使基层党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二是健全党员教育管理体系。改革党员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开放性、一体化的党员教育管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和平台,准确把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员的学习需求,开展创意党组织生活,增强党内生活吸引力。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开通手机短信平台、建立党员微信圈与党员论坛、设立网络党校、网络 E支部和党支部“QQ 群”等方法,推动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
2、健全基层党组织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基层党组织队伍的活力
一是完善奖励机制,把村“两委”干部的绩效报酬与村“两委”班子评先评优等次挂钩,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同时可以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乡镇和村组织干部下大力气挖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潜力的途径,解决完善村干部奖惩机制问题。重用工作高效快捷、贴心服务群众的干部,调整不胜其职、不在状态的干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择优汰劣机制。二是创新村干部流动机制。村干部发展和出路不仅仅关系到村干部个人,更关系到农村基层的和谐和稳定,创新村干部流动机制,推进千部队伍出路多元化。采取消化、转任、考录、吸收、引导等办法,为村干部个人发展畅通渠道,拓宽出路。对愿意干、敢于干、能干事的人才吸引到基层党组织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刘永哲,高兴国,曹殊.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新时期以来甘肃地方党建的新探索之四[J].甘肃理论学刊,2010.05.
[2]周丰.城镇化背景下基层党组织构建多样化路径探析——以 J 区“1+X”党组织构建为例[J].新西部,2015(27).
(作者单位:中共恩施州委党校)
关键词 恩施少数民族地区 基层党组织
民族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的重要工作。恩施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欠发达地区,29个少数民族。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不会有湖北的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要在我国现行标准下,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也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恩施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提高恩施少数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服务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大局,为2020年全民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恩施州基层党组织发展现状
1、自然条件的制约。
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全国其他地方早已存在的差距还存在。自然条件的严酷、交通的不发达和信息的闭塞,造成恩施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对封闭性,社会发育程度低。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持,“无钱办事”的现象十分普遍。
2、基层党组织人才的匮乏。
恩施州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先天不足,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人才难觅的问题。同时,现有的基层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存在“懒、散、软、弱”的现象,后备干部缺乏,现有干部人员老化。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选拔有很大的困难,农村合适的人选少。
3、基层党组织人才的能力欠缺。
一些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基层党员在服务群众方面的能力素质方面,与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服务群众的自觉性不高;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不会运用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对党的群众工作政策缺乏学习,运用政策的能力不强;还有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这也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
二、恩施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经验做法
1、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和改进农牧村基层党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
恩施州探索构建的“村医村教进班子、法律顾问进乡村、农民办事不出村”为抓手的“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模式,村里优秀的医生和教师进入村“两委”班子,有利于建设多方参与的组织体系,更好地发挥在乡村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律师进村、覆盖乡村的法律顾问制度,有利于建设基层法治秩序体系,推进乡村依法治理进程。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村级这个国家治理体系的末端进行网上办公,既惠民便民,又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2、以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为中心,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恩施州鼓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一定的实效。一是以产业发展为落脚点,发展好集体经济。以恩施市芭蕉乡戽口村为例,全村上规模的茶叶生产加工公司20多个,同时茶产业带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村民的收入都达到了小康水平,二是选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选好支部带头人,建好支部班子,选拔有能力有远见支部书记带领全村村民脱贫致富。戽口村的支部书记是全村最先种茶卖家的村户,通过他的带动,全村200多户都加入进来,成立集体茶产业园区,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三、加强恩施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1、健全民主决策和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运行保障
一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在决策规则和决策程序上,制定完善相关的工作规则,健全完善综合性党组织领导下的事务决策机制,在决策程序上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综合运用财政预算、社会募集、集体收益再分配等途径,有重点地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党组织的办公条件和办事人员的工资待遇,使基层党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二是健全党员教育管理体系。改革党员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开放性、一体化的党员教育管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和平台,准确把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党员的学习需求,开展创意党组织生活,增强党内生活吸引力。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开通手机短信平台、建立党员微信圈与党员论坛、设立网络党校、网络 E支部和党支部“QQ 群”等方法,推动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
2、健全基层党组织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基层党组织队伍的活力
一是完善奖励机制,把村“两委”干部的绩效报酬与村“两委”班子评先评优等次挂钩,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同时可以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乡镇和村组织干部下大力气挖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潜力的途径,解决完善村干部奖惩机制问题。重用工作高效快捷、贴心服务群众的干部,调整不胜其职、不在状态的干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择优汰劣机制。二是创新村干部流动机制。村干部发展和出路不仅仅关系到村干部个人,更关系到农村基层的和谐和稳定,创新村干部流动机制,推进千部队伍出路多元化。采取消化、转任、考录、吸收、引导等办法,为村干部个人发展畅通渠道,拓宽出路。对愿意干、敢于干、能干事的人才吸引到基层党组织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刘永哲,高兴国,曹殊.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新时期以来甘肃地方党建的新探索之四[J].甘肃理论学刊,2010.05.
[2]周丰.城镇化背景下基层党组织构建多样化路径探析——以 J 区“1+X”党组织构建为例[J].新西部,2015(27).
(作者单位:中共恩施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