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阿拉伯语学习中常混淆的语法现象及辨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a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法是语言学习者习得一门语言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被誉为世界最难学语言之一的阿拉伯语,其难就难在语法上。所以只要掌握该语言语法中的一些规律,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有成效。本文将从基础阿拉伯语学习阶段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研究他们常混淆的几种语法现象,探讨基础阿拉伯语学习阶段常见语法现象混淆的缘由,并辨析这些现象,为基础阿拉伯语学习者及基础阿拉伯语语法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阿拉伯语;语法;混淆
  【分类号】H37
  目前我国高校基础阿拉伯语学习阶段通常在大一和大二,笔者以该阶段为基础,选取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2014级和2015级两届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作业、练习、月考、期中和期末试卷,从中发现,学生常对以下语法现象产生混淆:
  一、常混淆的语法现象
  1. 程度状语和状态状语
  该图中出错原因是将程度状语和状态状语的说明对象、种类混淆。状态状语的说明对象是主语、宾语等有所指的人或物。种类有单词、短语、句子作状态状语。而程度状语的说明对象是动作,一般指动词、词根及能起动词作用的派生名词。种类有词根、词根定语、数词、指示代词、??????加原动词词根及置于句首的疑问名词?????? 。图1中的???? ???????是介词短语,所以不能作程度状语,接下来看???? ???????的说明对象,应该描述的是主语???。正确答案是状态状语。
  2. 正偏组合和因缘组合
  该图中的正确答案是?。如选择其他答案,说明学生对因缘组合作定语的条件没有掌握,将意义正偏组合、字面正偏组合和因缘组合三者混在一起,导致错误选择。译句:这本书对初学者来说,没有出现不常使用的词汇。
  3. 状态状语和定语
  此题正确答案是定语。??????? ???? ?? ??? ???????是给前面的述语??? ???作定语。将类似题做错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状态状语的说明对象。
  此题正确答案是状态状語。用来说明前面的确指名词??????在动作发生时的状态。
  4. 确指名词的定语与泛指名词的定语
  如图2是复合词做定语,图3和图4是现在式动词句作定语,这三道题的语法点都涉及到名词的确指与泛指。图2中的语法点是因缘定语,图3中的语法点是现在式动词句给前面的泛指名词作定语。图4的语法点是现在式动词句给确指名词作状态状语。将这道题误认为定语的学生,没有理解动词句给确指名词作定语的基本条件。如果让现在式动词句“????? ?????? ?? ???? ???????”在本句中作定语,正确句式有两种:一种是给泛指名词“ ????? ”作定语,例1:??? ????? ????? ????? ?????? ?? ???? ???????.
  另一种是给确指名词“ ?????? ”作定语,例2:??? ????? ?????? ?????? ????? ?????? ?? ???? ???????.
  二、产生混淆的原因
  从上述的几种语法解答来看,一些语法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如果语法考点是综合性的,那么对基础阶段的学习者来说,出现混淆现象是难免的。根据基础阿拉伯语学习阶段学生对以上语法现象出现的错误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三点:
  1. 汉语思维的影响
  学过外语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当你在习得外语初级阶段时,母语所谓会对你的外语思维产生正负两种作用。同样的,对大多数学习阿拉伯语的大一新生来说,他们都是零起点。2014级27名学生,其中入学之前未接触阿拉伯语的学生15名;之前接触过但没有正式学习过的10名,只有2名学生有阿拉伯语基础。2015级27名学生,其中未接触阿拉伯语的汉族学生15名;之前接触过但没有正式学习过的11名,有一定阿拉伯语基础的学生1名。因此,对这两届学生来说,他们接触、学习、领会阿拉伯语的时间还比较短,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学习该语言的更多技巧,导致在很多时候处理问题时都会以汉语思维去完成。所以会导致图4中的错误。
  2. 阿语语法现象在汉语中的缺失
  汉语和阿拉伯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所以这两门语言有很大差别。就语法方面当然会存在差别,阿拉伯语语法中的性、数、格、指在汉语中能对应上的有数、格,而指在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表示,性在汉语中只有“你 – 妳,他 – 她”的表示,而在阿拉伯语中性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动词、名词在使用时都应注意性的变化。所以学生在做题中常会忽略性、指。如因缘定语类的题会忽视性的一致,如图2,很多学生在做这类题的时候不考虑性,就会错误地选择 ?或 ?选项。
  忽略指,如图3,学生将后面的定语分析为状态状语,那是没有考虑状态状语的说明对象是有所指的。而该句中的现在式动词句是给前面的泛指名词??? ???作定语。
  3. 实际操练欠缺
  基础阶段学生所犯上述的语法错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实际练习不够。学生如果在平时的练习中用心去思考、认真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在考试中一般能够准确完成。但一些学生在练习和考试中屡屡出错,对他们进行调查,结果是:没见过这种题、忘了、跟xx混淆了。从他们的回答和考试结果可以发现,他们平时的操练还不够认真、操练量还不够。
  三、辨析混淆的语法现象
  1. 辨析程度状语和状态状语
  1)首先清楚两者在定义、描述对象和种类之间存在的差异。
  定义:程度状语,用来强调动作或说明动作的状态、程度、性质以及次数的句子成分。 状态状语:用来描述在动作发生或进行过程中主语、宾语、起语、谓语等所出现或存在的状态,或动作发生时外界情况的句子成分。
  描述对象:程度状语,描述对象是动作。状态状语:是确指名词,主要指主语、宾语。   种类:程度状语:A主要用泛指宾格的词根(动词本身的词根或同义词的词根)来表示; B定语代替省略了的词根作程度状语; C数词; D指示代词; E ???? ??+原动词词根; F置于句首的疑问名词??? ??? 。状态状语:A泛指宾格的单词派生名词、词根或普通名词)来表示; B短语状态状语; C句子状态状语。
  2)从定义、描述对象和种类就可以区分程度状语和状态状语。因为没有省略主干成分的句子中的程度状语没有短语和句子来充当,所以常混淆的是表示程度状语的词根、省略了词根的定语和单词状态状语中的派生名词、词根。
  程度状语和状态状语都是用词根来表示时,需要用定义和描述对象来辨析所要说明的对象,用种类来辨析作状语的词根是否是句中动词的词根。通常作程度状语的词根是句中动词的词根或同义词的词根,而状态状语的词根没有限制。例3:
  ??? ??????? ?? ????? ??????.
  动词词根作程度状语,说明动作“ ??? ”。如例4:
  ????? ??????? ?????? ??? ??????.
  词根作状态状语,说明前面的宾语“?????? ”。
  定语代替省略了的词根作程度状语和派生名词作状态状语时,作程度状语的定语是阳性、泛指、单数、宾格名词。如例5:
  ??? ??????? ?? ?????(??????) ??????.
  译句:学生们起得很早。该句省略了词根“????? ”,用词根的定语“ ????? ”来作代程度状语,此时,该定语必须是阳性、泛指、单数、宾格名词。
  作状态状语的派生名词也是泛指、宾格,但性、数要与被描述对象的性、数保持一致。如例6:
  ??? ??????? ?? ????? ????????.
  译句:学生们早早地起了床。该句中派生的主动名词“???????? ”作状态状语,描述主语“ ??????? ”在起床这个动作发生时的状态,其状态状语的性、数与主语的性、数相一致。
  2. 辨析正偏组合和因缘组合
  1)辨析两者主要从其结构,词性,性、数、格、指和使用方面来对比。
  结构:意义正偏组合:一般由两个名词构成。字面正偏组合:正次为能够起修饰作用的派生名词,如:主动名词、被动名词、半主动名词等,而偏次从意义上来说是正次的主语、代主语、宾语。如:???? ??????主语+主动名词;???? ???????宾语+主语。因缘组合:由一个派生名词加一个(与相关代词构成正偏组合的)普通名词组成。如?????? ????? ??????????,译:不常使用的词汇; ???????? ??????? ??????????译:这些不常使用的词汇。
  词性:意义正偏组合:名词性短语;字面正偏组合:形容词性短语;因缘定语:形容词性短语。
  性、数、格、指:意义正偏组合性、数、格体现在正次上,指体现在偏词上;字面正偏组合性、数、格、指都体现在正次上,偏次永远确指、属格;因缘定语性、数同后,格、指同前。如图2????的性、数同其后的名词???????一致,而格、指同被修饰词?????一致。该组合后面的词???????必须与被修饰词?????性、数一致的代词??构成正偏组合,永远处于主格地位。
  使用意义正偏组合在句中作一个名词来用,可以作起语、谓语、主语、宾语、状语以及介词的受词等。字面正偏组合: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起语、谓语、状态状语、定语和受词。因缘组合:作定语或谓语。
  在选择题中区分这三种组合,首先可通过性、数、格、指检查各选项是否符合相对应的组合,其次利用在句中的使用分析组合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最后借助结构、词性和汉语翻译来完成。如图2
  选项? ? ?均符合因缘组合,选项? ? ?不符合正偏组合和因缘组合。如? ? ?作??????的因缘定语,那么?的性应该与后面???????的一致,是阳性,所以答案是?。
  3. 辨析状态状语和定语
  1)首先从两者的定义、在句中的“格”、描述对象的“指”和种类来进行对比。
  定义:状态状语用来说明动作发生时主语、宾语等出现的状态。定语用来修饰或限制前面的名词。
  格:状态状语是宾格。定语与被修饰语同格,主、宾或属格。
  描述对象的指:状态状语所描述对象确指,一般给主语或宾语作状态状语。定语:与被修饰语的指一致,确指或泛指。
  种类:状态状语有单词、短语、句子。定语也有有单词、短语、句子
  2)通过种类中的短语来辨析状态状语和定语:短语作状态状语描述的对象确指名词。例7:
  ????? ????????? ??? ???????. 译句:我吃了这棵树上的苹果。
  而短语作定语被修饰语必须是泛指名词。例8:
  译句:我吃了树上的苹果。 ????? ??????? (??? ???????).
  例7和例9的中文翻译字面意思虽然一样,但其在阿拉伯语中充当的句子成分却不同。
  3)通过种类中的句子来辨析,首先要弄清楚句子作状态状语和定语的情况:
  句子作状态状语有两种情况:一是动词句:A现在式动词句作状态状语,句前无需加任何東西。B过去式动词句作状态状语,肯定居前加 ?????? ,否定句前加 ? 。二是名词句:名词句作状态状语,句首加 ????? 。
  句子作定语也有两种情况:一是给泛指名词作定语:直接用句子作定语,但句中须要一个与被修饰语性、数一致的归词。如例1,动词句作定语:
  ??? ????? ?????( ????? ?????? ?? ???? ???????).
  例9,名词句作定语:
  ???? ??? ????? (????? ?????).
  二是给确指名词作定语:须要在句子与确指名词间加入一个与其性、数一致的“专用关系代词”,使句子成为关系子句,子句中必须有一个与关系代词性、数一致的归词。如例2(表一)专用关系代词表
  4. 辨析确指名词的定语和泛指名词的定语
  给名词作定语的形式有三种:单词作定语、短语作定语和句子作定语。单词作定语只要与前面所修饰的词保持性、数、格、指一致。我们只要辨析句子给名词作定语。
  1)动词句给泛指名词作定语。所修饰词后面直接加动词句,条件式该动词句中必须有一个性、数与泛指名词一致的“归词”。如例1:
  ??? ????? ?????( ????? ?????? ?? ???? ???????).
  现在式动词句给前面的泛指名词“?????”作定语,归词“??”做该动词句的主语,内涵在动词中,与前面所修饰的名词“?????”性、数一致。
  2)动词句给确指名词作定语
  这种情况需要“专用关系代词”及其关系子句来完成,关系子句中必须有一个性、数与泛指名词一致的“归词”。关系代词的选用,要与前面所修饰的词相一致。如例2:
  ??? ????? ??????? ?????? ????? ?????? ?? ???? ???????.
  所修饰的名词“??????”是确指名词,是第三人称、阳性、复数、宾格,应选取的专用关系代词是“??????”;其次,关系字句中的归词“??”的性也与“??????”性一致,内涵在动词中,作关系子句的主语。
其他文献
Abstract Professional ident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
期刊
【分类号】G633.3  一、变革引深思:新媒体技术如何走进语文课堂。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走进了“互联网+”的革新,课堂上各种多媒体技术粉墨登场,“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直观性、情境性、互动性、延伸性等成为了许多教师的新宠。如何将这种新技术引进语文课堂,也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二、白板技术初尝试:《谏太宗十思疏》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模式设计。  (一)聚焦“学言”,特色功能突重点
期刊
摘要:2013年6月,安顺市教科所送课下乡,安顺实验中学老师和紫云县猫营中学老师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交流活动,猫营中学语文组的王泽莉老师和安顺实验中学的陈老师同上一堂课,同上一篇课文——《雪》,他们在教学中对《雪》教学背景的处理各自展现不同的精彩。  关键词:《雪》;同课异构;背景处理;教学相长。  【分类号】G612  “教学有法,教无常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来教,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期刊
【分类号】G424.21  前不久,学校举行中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我有幸再次被学校安排担任语文学科评委。每天听五节课,连续听课一周。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倾听,仔细记录,并不时思考揣摩教者的设计意图。遇有精彩之处,及时标记,并课后与之交流,分享教学智慧。当然,课堂中也不时有一些插曲,出现一些失误或错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失误或错误,如何处理?无非两种办法:一种为不影响教学设计或教学思路,暂时把问题放到课
期刊
〔摘要〕 水科学课程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门地方课程,隶属拓展性课程。教育家杜威称“课程”就是活动。因此,笔者认为,依托活动载体,注重实践体验应是实施水科学这门课程的核心。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课内和课外两大教育教学舞台,充分利用实践小队,获得真实的体验和实践经验,最终发展良好的水科学探究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课程开发 水科学 实践活动  【分类号】G622.4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课程内容开发技术的微观层面着手,创造性地从企业管理领域引入了一种课程内容开发的新技术:鱼骨图技术,并以《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项目课程开发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工作过程 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 知识 技能 鱼骨图技术  【分类号】G434;G720  一、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现状及面临的技术难题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学专家们在宏观层面搭建
期刊
摘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历史课,应该是这样的历史课:历史教学一是与学习视野相关的史论部分,其核心的观念是“求是”;二是与历史知识相关的史实部分,其核心的观念是“求实”;三是与学习思考相关的史实部分,其核心的观念是“求真”。 这样的课才是富有历史味的,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之中“历史意识”正好与 “求是”“求实”“求真”理念不谋而合。  关键词:求是 求实 求真  【分类号
期刊
摘要:运用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对《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这节实验探究课进行目标分析、新授、评价和矫正。通过目标指引,多重评价与矫正,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达到学习目标,并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关键字:掌握学习法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 形成性评价  【分类号】G633.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在教学中,实验侧重讲解,动手纯属形式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学生体验不到物理的魅力,丧失学习兴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课堂上所提问题往往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预先设定的,并不是源于学生,因而忽略了学生的真正疑点,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的作用。这种课堂教学没有学生积极的主动参与,没有思维火花的撞击,没有学生的探究实践,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教育,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依据教学实践,我进行了初中语文问题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提出了表演示范、兴趣激发、矛盾揭示、比較辨析、课堂讨论、制造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当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用”教学观及“言语实践”活动,常见于小语教学活动中。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片段教学为例,反思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之策:一、拨云见日——关于“思维”、“语用”、“核心素养”的再认识。二、授之以渔——思维方法的传授。标新立异——关注“发散(求异)思维、创新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四、齐头并进——思维与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