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结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就给建筑的施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施工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要不断地提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尤其是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其质量的控制。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要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创新,在实际的施工中,要不断地总结施工经验,从而使其质量有所保证。
1、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内容
1.1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产生严重的离析现象,否则浇注后容易形成蜂窝或麻面。运输时间应保证在初凝前浇入模板内捣实完毕。砼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注完毕的最佳时间为≤C30砼,而且气温低于25℃时,延续时间为120分钟。>C30砼,而且气温高于25℃时,延续时间为90分钟虽然商砼在扰动运输中对其进行搅拌,保证所运送的硅不离析但是,这种运输方法都受砼的凝结时间的限制,要求运距不能太长,道路状况好,开往施工现场能在最快时间浇注入模目前,城市不断地扩大,战线不断地拉长。满足砼凝结时间的要求很难做到。而干料注水搅拌法,能使砼搅拌车在驶向施工现场途中,适当的时候或到达工地后再浇水搅拌,就不受砼的凝结时间的限制,这种方式在沿海发达城市已普遍采用。
1.2混凝土拌合
对混凝土进行拌合时,首先我们要确定材料,再进行取样,通过实验来选用最合适的配比设计,尽量不要应用没有实验过的配比方法,防止出现错配或者是少配的问题,如果是经过适配完成后的混凝土还应对其检测,观察它的性能是否达到了标准要求,如果合格后再进行拌合工作。
1.3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浇筑混凝土前,要先检查钢筋连接和模板安装的质量,以保证其符合浇筑混凝土的条件,并确定合理的浇筑施工方法现浇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流程:采用自然流淌、水平分层的浇筑方法,通过斜向分段、持续推移等一次浇筑到顶,浇筑时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不能重新加水浇筑时要把握好混凝土分层的厚度,控制好上下层混凝土的浇筑间隔,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必须完成上一层混凝土的浇筑。为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必须不间断进行,当必须要间断时,也必须在前层混凝土终凝前完成本层的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确保混凝土整体均匀密实,新旧混凝土做到有效衔接,混凝土表面光洁平整。
2、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1混凝土原料控制
作为混凝土原材料的砂、石、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搅拌用水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有很大影响,在施工前必须到搅拌站实地进行考察,严格把关。作为混凝土重要组成的粗、细骨料砂、石要有足够的强度、硬度,质地致密,洁净,不能含有害物质,颗粒级配要合适;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其强度和安定性是重要控制指标,选用的水泥一定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并要有相应的检验合格报告;同时还得控制好粉煤灰、磨细矿渣等混凝土的掺合料用量,使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工程现场来料后按照随车送货单,查清混凝土强度等级、发车时间、送往工地,目测混凝土质量,观察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和离析。对每车混凝土坍落度应现场进行检查,混凝土坍落度不是定值,一般由设计图纸说明确定,通常和泵送高度有关,塌落度过大则容易出现离析、漏浆,过小就会造成泵送困难。
2.2混凝土施工时控制
(1)为防止混凝土自高处倾落产生离析,其自由浇筑高度必须控制在2米以内,超过2m后就要用串筒或溜槽。浇筑墙、柱时应对底部先浇5-10cm厚同混凝土标号的砂浆,并对底层认真振捣,且墙、柱混凝土不能一次浇筑到顶部,应分段浇筑,第一段浇筑通常超过楼层层高的二分之一,沉实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段浇筑。(2)混凝土浇筑应根据构件形状大小及石粒大小选择振捣器。柱、墙、梁通常选择插入式,楼板选择平板式,混凝土石粒大的选用频率低、振幅大的振捣器,石粒小的选用频率高、振幅小的振捣器。振捣混凝土要细致密实,不得漏振或过振,通常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没有明显汽泡出现,混凝土表面已经开始出现均匀的泥浆,并基本达到平整即可。(3)不同等级混凝土邻接面处理。建筑工程中某些构件相交处混凝土较为复杂,如框架结构墙、柱的混凝土强度通常要高于梁、板的,而对此处混凝土浇筑时应先浇高强度混凝土,初凝前再浇筑较低强度,混凝土与之搭接。如果在不同等级混凝土邻接面处理不当将会产生施工冷缝以至留下质量隐患,因此应加强梁柱节点以及剪力墙同梁板混凝土的邻接面处理。对于梁柱节点邻接面,在框架梁、板绑扎钢筋时距离框架柱边50cm的四周,垂直设置两层网眼为0.5×0.5cm钢丝网,钢丝网要与梁板钢筋牢牢绑扎,浇筑时先浇柱混凝土,一直浇到钢丝网处为止,为防止后浇的梁、板混凝土流入到柱子内,柱内混凝土应比楼板面高出15~20cm。对于剪力墙同梁板混凝土的邻接面,在梁、板内距离剪力墙50cm地方平行于剪力墙垂直设置两层网眼为0.5×0.5cm钢丝网,同样将钢丝网与梁板钢筋牢牢绑扎,先浇剪力墙内混凝土,一直浇到钢丝网处,剪力墙内混凝土比梁、板面高出15~20cm。(4)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冲击力作用下,会导致模板发生胀模、走位、漏浆的现象,从而使构件截面尺寸、表面标高以及轴线位置等产生变化,易出现质量缺陷,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这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对模板加固或纠位。(5)建筑工程混凝土现浇面通常较大,如不采取措施其平整度则较难控制,因而可在浇筑面上设置间距为2-3m控制钢筋,钢筋上必须有明显、清晰控制标记。(6)为加强混凝土密实度,避免温度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终凝前应及时对其表面进行多次搓平压实,并及时消除表面泌水。(7)混凝土施工缝设置。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受设计、施工组织以及施工技术等因素影响,不能将结构整体连续浇筑从而必须留置混凝土施工缝,其通常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施工便宜的部位。对于梁、板等受弯构件施工缝宜设在距支座l/3跨度处,因为梁、板此处的剪力与弯矩都较小,且应留置成垂直缝,而柱则留置在基础顶面、梁的下面,设置成水平缝,对于楼梯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踏步的1/3处,且与楼梯踏步纵轴垂直。
2.3混凝土施工后养护
混凝土浇注后如天气干燥、炎热,会导致水分会蒸发过快,使得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形成稳定的结晶,粘结力减弱而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同时,由于水分过早的蒸发使得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因此,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应加强混凝土的温度、湿度控制,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采用蓬布、塑料布等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規模也越来越大,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必须顺应社会的需求,这就必须要更加提高对混凝土技术方面的要求以及质量控制,才能更有力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代启俊.探讨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377-378.
[2]陈玉春.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浅析[J].门窗,2014,01:129.
[3]廖雄群.浅析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1:82-83.
【关键词】 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施工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要不断地提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尤其是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其质量的控制。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要不断地进行发展和创新,在实际的施工中,要不断地总结施工经验,从而使其质量有所保证。
1、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内容
1.1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产生严重的离析现象,否则浇注后容易形成蜂窝或麻面。运输时间应保证在初凝前浇入模板内捣实完毕。砼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注完毕的最佳时间为≤C30砼,而且气温低于25℃时,延续时间为120分钟。>C30砼,而且气温高于25℃时,延续时间为90分钟虽然商砼在扰动运输中对其进行搅拌,保证所运送的硅不离析但是,这种运输方法都受砼的凝结时间的限制,要求运距不能太长,道路状况好,开往施工现场能在最快时间浇注入模目前,城市不断地扩大,战线不断地拉长。满足砼凝结时间的要求很难做到。而干料注水搅拌法,能使砼搅拌车在驶向施工现场途中,适当的时候或到达工地后再浇水搅拌,就不受砼的凝结时间的限制,这种方式在沿海发达城市已普遍采用。
1.2混凝土拌合
对混凝土进行拌合时,首先我们要确定材料,再进行取样,通过实验来选用最合适的配比设计,尽量不要应用没有实验过的配比方法,防止出现错配或者是少配的问题,如果是经过适配完成后的混凝土还应对其检测,观察它的性能是否达到了标准要求,如果合格后再进行拌合工作。
1.3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浇筑混凝土前,要先检查钢筋连接和模板安装的质量,以保证其符合浇筑混凝土的条件,并确定合理的浇筑施工方法现浇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流程:采用自然流淌、水平分层的浇筑方法,通过斜向分段、持续推移等一次浇筑到顶,浇筑时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不能重新加水浇筑时要把握好混凝土分层的厚度,控制好上下层混凝土的浇筑间隔,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必须完成上一层混凝土的浇筑。为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必须不间断进行,当必须要间断时,也必须在前层混凝土终凝前完成本层的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确保混凝土整体均匀密实,新旧混凝土做到有效衔接,混凝土表面光洁平整。
2、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1混凝土原料控制
作为混凝土原材料的砂、石、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搅拌用水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有很大影响,在施工前必须到搅拌站实地进行考察,严格把关。作为混凝土重要组成的粗、细骨料砂、石要有足够的强度、硬度,质地致密,洁净,不能含有害物质,颗粒级配要合适;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其强度和安定性是重要控制指标,选用的水泥一定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并要有相应的检验合格报告;同时还得控制好粉煤灰、磨细矿渣等混凝土的掺合料用量,使用的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要求。工程现场来料后按照随车送货单,查清混凝土强度等级、发车时间、送往工地,目测混凝土质量,观察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和离析。对每车混凝土坍落度应现场进行检查,混凝土坍落度不是定值,一般由设计图纸说明确定,通常和泵送高度有关,塌落度过大则容易出现离析、漏浆,过小就会造成泵送困难。
2.2混凝土施工时控制
(1)为防止混凝土自高处倾落产生离析,其自由浇筑高度必须控制在2米以内,超过2m后就要用串筒或溜槽。浇筑墙、柱时应对底部先浇5-10cm厚同混凝土标号的砂浆,并对底层认真振捣,且墙、柱混凝土不能一次浇筑到顶部,应分段浇筑,第一段浇筑通常超过楼层层高的二分之一,沉实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段浇筑。(2)混凝土浇筑应根据构件形状大小及石粒大小选择振捣器。柱、墙、梁通常选择插入式,楼板选择平板式,混凝土石粒大的选用频率低、振幅大的振捣器,石粒小的选用频率高、振幅小的振捣器。振捣混凝土要细致密实,不得漏振或过振,通常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没有明显汽泡出现,混凝土表面已经开始出现均匀的泥浆,并基本达到平整即可。(3)不同等级混凝土邻接面处理。建筑工程中某些构件相交处混凝土较为复杂,如框架结构墙、柱的混凝土强度通常要高于梁、板的,而对此处混凝土浇筑时应先浇高强度混凝土,初凝前再浇筑较低强度,混凝土与之搭接。如果在不同等级混凝土邻接面处理不当将会产生施工冷缝以至留下质量隐患,因此应加强梁柱节点以及剪力墙同梁板混凝土的邻接面处理。对于梁柱节点邻接面,在框架梁、板绑扎钢筋时距离框架柱边50cm的四周,垂直设置两层网眼为0.5×0.5cm钢丝网,钢丝网要与梁板钢筋牢牢绑扎,浇筑时先浇柱混凝土,一直浇到钢丝网处为止,为防止后浇的梁、板混凝土流入到柱子内,柱内混凝土应比楼板面高出15~20cm。对于剪力墙同梁板混凝土的邻接面,在梁、板内距离剪力墙50cm地方平行于剪力墙垂直设置两层网眼为0.5×0.5cm钢丝网,同样将钢丝网与梁板钢筋牢牢绑扎,先浇剪力墙内混凝土,一直浇到钢丝网处,剪力墙内混凝土比梁、板面高出15~20cm。(4)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冲击力作用下,会导致模板发生胀模、走位、漏浆的现象,从而使构件截面尺寸、表面标高以及轴线位置等产生变化,易出现质量缺陷,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这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对模板加固或纠位。(5)建筑工程混凝土现浇面通常较大,如不采取措施其平整度则较难控制,因而可在浇筑面上设置间距为2-3m控制钢筋,钢筋上必须有明显、清晰控制标记。(6)为加强混凝土密实度,避免温度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终凝前应及时对其表面进行多次搓平压实,并及时消除表面泌水。(7)混凝土施工缝设置。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受设计、施工组织以及施工技术等因素影响,不能将结构整体连续浇筑从而必须留置混凝土施工缝,其通常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施工便宜的部位。对于梁、板等受弯构件施工缝宜设在距支座l/3跨度处,因为梁、板此处的剪力与弯矩都较小,且应留置成垂直缝,而柱则留置在基础顶面、梁的下面,设置成水平缝,对于楼梯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踏步的1/3处,且与楼梯踏步纵轴垂直。
2.3混凝土施工后养护
混凝土浇注后如天气干燥、炎热,会导致水分会蒸发过快,使得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形成稳定的结晶,粘结力减弱而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同时,由于水分过早的蒸发使得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混凝土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因此,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应加强混凝土的温度、湿度控制,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采用蓬布、塑料布等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規模也越来越大,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必须顺应社会的需求,这就必须要更加提高对混凝土技术方面的要求以及质量控制,才能更有力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代启俊.探讨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377-378.
[2]陈玉春.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浅析[J].门窗,2014,01:129.
[3]廖雄群.浅析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