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比较分析了移动应用程序可用性度量与用户体验度量,在整理其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归纳出已有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基于GQM范式的移动应用程序用户体验通用型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线上问卷与电话访谈收集一线从业者的优化建议,完成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迭代在此基础上,选取滴滴出行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GQM范式的滴滴出行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经过反思得出从移动应用程序用户体验通用型评价指标体系发展为具体产品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变化规律、路径与原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比较分析了移动应用程序可用性度量与用户体验度量,在整理其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归纳出已有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基于GQM范式的移动应用程序用户体验通用型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线上问卷与电话访谈收集一线从业者的优化建议,完成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迭代在此基础上,选取滴滴出行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GQM范式的滴滴出行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经过反思得出从移动应用程序用户体验通用型评价指标体系发展为具体产品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变化规律、路径与原则.
其他文献
晋祠圣母殿供奉的“显灵昭济圣母”像,原为北宋时期的作品,但经过后代多次改塑与重绘.现存塑像服饰仿效一品命妇冠服,服饰融合了宋代与明代宫廷命妇礼服的诸多元素.该服饰的选择,反映了北宋朝廷通过统筹民间祠祀,消解地方分离倾向的国家意志.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沉淀,包含着丰富的美育的内容和实践方法.本文从美育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美育开展的价值与意义,剖析了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设计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文章从文化认知的“目标”“脉络”和“新对象与环境”三个方面,通过对相关设计案例分析,论述了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及进行传统文化体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儿童当下的境遇透射未来,儿童是历史、现在,也是未来.同时,研究者也无法否认自己始终会以成人视角推演儿童心理,以微观权力规定儿童以何种心态、姿态参与未来儿童被置于一个复杂的问题世界,在成人批判日常生活、对问题求解的时候,儿童的想法微不足道,他们既不代表自己,也不代表未来.尽管受限于此悖论,本文仍然尝试通过梳理近百年来国内外儿童博物馆建设及儿童设计相关展览、节目的 多种主张,思考儿童如何可能在“被建构”“被想象”的语境中,以其未萌之态超越人的思维的规定性,实现对真实世界的深度观察、认知与实践,获得“完整的人”
美育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新文科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在新文科建设语境下,新时代美育的理念、内容、方法、目标等将实现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同时,当代美育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关键要素,也亟需融入新文科建设浪潮之中,体现出新时代“新美育”的新气象与新作为,形成新时代美育观,构筑中国坐标、中国体系与中国特色的中国美育发展新格局.本文从对新文科建设思想内涵的宏观思考出发,侧重对新文科之于美育的创新引领来透视新时代“新美育”的转型发展,并对新文科建设语境下正在发生的“新美育”创新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近一年时间,随着地方政府换届工作的推进,许多地方的教育局长都进行了调整。新任教育局长的到来,为区域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新契机。 当然,新任教育局长中,不少来自教育外部,缺少教育工作经历,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尽快从外行变内行,实现专业领导力的提升无疑是不少新任局长现实而紧迫的命题。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出现指导方式远程化、指导内容抽象化、指导者专家化的现象,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基于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这些现象呈现出“脱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空间桎梏的打破”“象征标志的出现”“专家体系的诞生”.然而,审视这些现象,发现存在指导效果不佳、指导针对性不足以及指导者不接地气等问题,需要用“再嵌入”的方式解决.本文从“体、用、神、形、道、术”理论入手,围绕加强政府职能,提出了提供针对性指导服务、将教师引入指导者队伍、加强家校合作三大方面的实践建议.
民国时期美育教育被视为救民、救国的重要路径.美育教育的内容被放置于美术院校、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的育中,以图案和手工教育等设计类课程的方式突出了其观照审美、服务生活和向大众普及的教育理念,为当下中国现代美育教育事业打下基础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价值.
莫高窟第285窟中央现存一高30厘米、长宽均230厘米的方型土坛,诸前贤对其空间的功能多有论述有指方坛为北朝所建者,有元代后补之说者,有依据方坛论及石窟整体造型和功能者,亦有指方坛为敦煌独创之物者云云拙稿结合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所拍摄的老照片及其他资料,首先复原了石窟中央曾安置的佛塔造型及其长宽高等数据;其次推断“中央佛塔”在建造年代上的两种可能性,以及中央佛塔可能建于“北魏”或“西夏”两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含义与空间功能.
从事音乐教育的人恐怕都有这样的感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为教材或参考资料使用上的不方便所累。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音乐教师可以从多角度精选出那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图片、音响和文献资料,并将其依照情节的发展和学生的关注程序,逻辑地剪接起来,使学生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感知,从煽情到移情,从感悟到投入,自然而然地与教学内容形成同构。巧用多媒体,可以有
近年来,社会上经常出现关于学生课业负担过大、课外辅导班火爆等现象的新闻.家长和学生怨声载道,家长教育焦虑情绪不断蔓延.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双减”文件除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课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外,还明确规定了家校协同育人的责任,如家长应充分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等.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始终认为孩子的学习活动,只应该在“专业机构”中由“专业人员”主导完成,认为那些在家庭场景下开展的家务劳务、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等并不属于学习范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