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是指再一次学习,重复学习过的东西,使其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复习课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极为重要。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憾,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但要上好复习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如果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重新梳理数学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系统化,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那么,如何开展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呢?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才能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质量。
一、课前思考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数学知识。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一课不仅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后期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分数约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讲授“因数与倍数”一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课前预习任务如下:任务一,让学生梳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点,再次回顾相关的数学概念。任务二,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应该让学生整理易错题,反思、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地做好知识的归纳,以及解题方法的归纳,使其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
二、课中思考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记忆和学习理论知识,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数学。在“因数与倍数”复习课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流程。
1.展示作品
复习时,学生大多会采用表格、树状图和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相关知识点。表格有助于学生联想各个层面的知识点,能够为复习打好基础;树状图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共性,便于学生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网格化。
2.设计问题
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汇报过于笼统,明显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让学生使用算式表示因数和倍数,只要学生理解了算式,也就理解了因数和倍数。之后,学生对质数、合数提出质疑的时候,教师如果还是围绕因数和倍数的特征解疑,必然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表格中的知识点,表达自己对因数含义、特征、求法的理解。这种明确的提问方式,对学生理解问题,梳理逻辑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交流也会更加全面深刻,自然就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三、课后思考
复习课不只在于夯实学生基础,引导学生对已學知识展开回顾,还在于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经验的积累。在复习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使其能够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
教师:同学们,大家能否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进行复习的?
学生:摘录知识点,列表格;画树状图整理知识点,使知识结构化;收集易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并做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复习其他知识时,我们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由此可见,这节复习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列表格和画树状图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从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方法、特征及应用四个角度展开全面的复习,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实现知识的拓展。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预习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梳理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并通过易错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使其养成正确的复习意识,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
作者单位 西安高新第二小学
一、课前思考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数学知识。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一课不仅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后期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分数约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讲授“因数与倍数”一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课前预习任务如下:任务一,让学生梳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点,再次回顾相关的数学概念。任务二,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应该让学生整理易错题,反思、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地做好知识的归纳,以及解题方法的归纳,使其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
二、课中思考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记忆和学习理论知识,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数学。在“因数与倍数”复习课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流程。
1.展示作品
复习时,学生大多会采用表格、树状图和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相关知识点。表格有助于学生联想各个层面的知识点,能够为复习打好基础;树状图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共性,便于学生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网格化。
2.设计问题
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汇报过于笼统,明显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让学生使用算式表示因数和倍数,只要学生理解了算式,也就理解了因数和倍数。之后,学生对质数、合数提出质疑的时候,教师如果还是围绕因数和倍数的特征解疑,必然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表格中的知识点,表达自己对因数含义、特征、求法的理解。这种明确的提问方式,对学生理解问题,梳理逻辑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交流也会更加全面深刻,自然就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三、课后思考
复习课不只在于夯实学生基础,引导学生对已學知识展开回顾,还在于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经验的积累。在复习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使其能够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
教师:同学们,大家能否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进行复习的?
学生:摘录知识点,列表格;画树状图整理知识点,使知识结构化;收集易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并做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复习其他知识时,我们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由此可见,这节复习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列表格和画树状图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从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方法、特征及应用四个角度展开全面的复习,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实现知识的拓展。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预习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梳理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并通过易错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使其养成正确的复习意识,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
作者单位 西安高新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