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是探究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和内驱力,它是可以激发培养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笔者就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 、让数学生活化,唤起数学意识
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当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时,学生才会体会到知识学习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只有这样的数学才是活生生的,是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我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马路旁,让他们仔细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显然学生观察得很投入,很仔细,有的发现“房子”,有的说“汽车”,有的说“蜻蜓”,更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轴对称的知识时争先恐后说着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再比如上“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我把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问题转化成生活之中的客厅铺地毯的实际问题,孩子们不但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办法,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其实离得很近。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就会使枯燥的知识直观化,产生神奇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需要。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热情,哪来得思维碰撞的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我们必须以“爱”心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给学生关爱,就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会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开端,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如果开场白讲得好,就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用“取经路上吃西瓜”的故事导入新课: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又累又渴,路过一片瓜地,得到一个大西瓜。唐僧说:“沙僧,你把西瓜平均切成4块,每人吃1块吧。”猪八戒立刻叫起来:“每人才1块,太少了。”唐僧又道:“那就平均切成8块,每人吃2块吧。”猪八戒还嫌不够,说至少也要吃3块才够。唐僧只好叫沙僧把西瓜平均分成12块,每人吃3块。猪八戒于是高高兴兴地吃起了西瓜。
老师接着出示问题:同学们,大家想一想,猪八戒吃3块与原来吃1块相比,他真的多吃西瓜了吗?这样的设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让他们在一笑之余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新课内容的学习。
四 、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同时有效而又有价值的操作活动能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课后有这样一个练习题:一块长方形铁皮,长30厘米,宽25厘米如下图,从四个角切掉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一个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有多大?
解题前让每个学生:
1.事先准备一张长30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
2.每个学生动手剪剪,四个角都减去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3.把剪好的纸板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盒子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那么,盒子的容积是多少?
4.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理解:盒子的长=30-5×2=20﹙厘米﹚,盒子的宽=25-5×2=15﹙厘米﹚,盒子的高就是减去的正方形的边长5厘米。这些抽象的难于用描述性语言解释的难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暴露和击破,既发展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以语言的艺术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鼓励和陶冶。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辅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
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为学习之动力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如果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始终认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以此语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 、让数学生活化,唤起数学意识
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当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时,学生才会体会到知识学习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只有这样的数学才是活生生的,是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我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马路旁,让他们仔细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显然学生观察得很投入,很仔细,有的发现“房子”,有的说“汽车”,有的说“蜻蜓”,更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轴对称的知识时争先恐后说着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再比如上“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我把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问题转化成生活之中的客厅铺地毯的实际问题,孩子们不但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办法,同时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其实离得很近。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就会使枯燥的知识直观化,产生神奇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需要。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热情,哪来得思维碰撞的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我们必须以“爱”心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给学生关爱,就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会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开端,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如果开场白讲得好,就能先声夺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用“取经路上吃西瓜”的故事导入新课: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又累又渴,路过一片瓜地,得到一个大西瓜。唐僧说:“沙僧,你把西瓜平均切成4块,每人吃1块吧。”猪八戒立刻叫起来:“每人才1块,太少了。”唐僧又道:“那就平均切成8块,每人吃2块吧。”猪八戒还嫌不够,说至少也要吃3块才够。唐僧只好叫沙僧把西瓜平均分成12块,每人吃3块。猪八戒于是高高兴兴地吃起了西瓜。
老师接着出示问题:同学们,大家想一想,猪八戒吃3块与原来吃1块相比,他真的多吃西瓜了吗?这样的设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让他们在一笑之余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新课内容的学习。
四 、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同时有效而又有价值的操作活动能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课后有这样一个练习题:一块长方形铁皮,长30厘米,宽25厘米如下图,从四个角切掉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一个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有多大?
解题前让每个学生:
1.事先准备一张长30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纸板。
2.每个学生动手剪剪,四个角都减去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3.把剪好的纸板折成一个无盖的盒子,盒子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那么,盒子的容积是多少?
4.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理解:盒子的长=30-5×2=20﹙厘米﹚,盒子的宽=25-5×2=15﹙厘米﹚,盒子的高就是减去的正方形的边长5厘米。这些抽象的难于用描述性语言解释的难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暴露和击破,既发展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以语言的艺术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鼓励和陶冶。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辅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
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为学习之动力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如果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始终认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以此语与各位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