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课堂,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艺术,优化创新,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教学优化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新课程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要教师付出行动,更希望我们广大教师展现给世人的是全新的语文教学。多年的实践经验让我深刻感悟到:要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课堂,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
所谓课堂优化,不是使用什么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对教育过程的一种教育目标具体明确安排,是为了达到这种目标有意识、有科学根据地选择最好的、最适合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优化,实际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呢?我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确定优化教学的目标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每一节课、每一次作文、每一个单元目标的设计确定,都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就是说每一个目标都必须是新课标要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相应的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把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完成最好。
如,教学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时,我对总目标是这样设计的:以训练记叙的读、写、听、说能力为主。从文本上看,是以教学记叙文为主。就其文体知识,根据课文的特点,每一单元都要有目标,如,第一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记叙的要素,第二、三、四单元依次探究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中心、记叙的详略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相应地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任务。
再如,以具体的一篇课文来说,像魏巍的《我的老师》,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首先是记叙的要素,通过教授这一篇课文,使学生在学后真正理解记叙的要素所包含的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完成新课标中关于学习记叙文的要素这一学习任务。
二、优化教学艺术,注重教学实效
为使课堂教学优化,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教育、教养和发展方面,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必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优化。比如:从一堂课来说,注重开讲、提问、结尾等方面的艺术,力求从最优的角度来完全实现课堂教学的总体设想。
开讲,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弹词、相声的开篇,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有吸引人的作用,它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文或本堂课的教学中去。如,在《木兰诗》一课教学中,我以提问方式开讲: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巾帼英雄?同学们一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花木兰、刘胡兰、杨门女将……这时,我来了一个急刹车,又提问,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是谁?同学们大声回答:花木兰。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然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讲木兰从军的故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为本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老师还要善于提问。提问必须要有策略性、思考性、序列性,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要求学生理解在家庭困顿的状况下,父子惜别的深情,学习围绕中心事件详略得当的写法,根据教学目的,我提出如下问题:
⑴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⑵“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
⑶写人一般正面刻画外貌,本文为什么要写背影?
⑷本文是什么激起你的感情波澜?
这几个问题显示了课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把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课文的重点、难点上来,让学生潜心思考,深入钻研,它“少而精”,也问到了点子上。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而且还有完美的结尾,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有头有尾;要完成一件事,既要“善始”,也要“善终”。语文课堂教学结尾,如果不注意,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一定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结尾,如同聚光灯一样,收拢学生纷繁的思绪,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梳成“辫子”,使所学功课了然于心,变瞬时记忆为长时间记忆,永志不忘。
比如,有位教师教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教读接近尾声,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师: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车国话唱歌吧!”请问,这一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生:(学生纷纷举手,一位平时像小弗朗士一样调皮的男孩站了起来)这是对德国侵略者的控诉和讽刺,因为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明天开始只许教德语。可是,阿尔萨斯和洛林是法国的土地。
师:(热情地表扬了这位学生)对!你讲得太好了!(教师觉得学生已经很好地理解了《最后一课》的主题,再去总结课文,概括中心思想,已经没有必要。于是,教师深情地朗诵起来)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沉默,教师哽住了,读不下去了。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仿佛就是韩麦尔先生,进入了角色,拿起一支红粉笔,转身朝向黑板,使出全身力量,奋笔疾书:法兰西万岁!)
正在这个时候,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深情地注视着教师,教师做了个手势,于是班上喊道:“起立!”同学们“刷”地站了起来,向老师表示了前所未有的敬意……
这个结尾,匠心独运。艺术场合,教师进入课文角色,运用文章情、教师情感染学生,巧妙地利用教材,对精彩段落范读,撞击学生的心灵。原小说在高潮中结束,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这篇小说的课堂教学也在高潮中结束,紧扣了学生的心弦,毫无疑义,这种情境下的课堂结尾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远地,弥久而更新。
三、优化创新,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时时、处处将创新手段融入课堂,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创新的语文课堂,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创新的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新的教法与课堂结构;另一方面要注意激发起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善于引导学生排除障碍,标新立异,寻求开发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创新的规律和方法。
以往的作文指导课,学生总觉得枯燥无味。苦思冥想,挤牙膏似的写作文,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就得创新。如何创新呢?我在七年级语文上册说明小制作的作文练习中,创造性地引入小制作比赛。课前布置要求,课堂上进行制作。有的做洋娃娃,有的做小花篮,有的做纸工……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纷纷亮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口述自己的制作过程。课堂上活跃热闹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接下来二十多分钟,学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人人写就了四五百字的说明文。由此可见,只有课堂上充满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总之,为使课堂教学优化,必须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力求从最优的角度来完全实现课堂教学的总体设想,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韦志成著:《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作者单位:542803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第三初级中学)
【关键词】教学优化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新课程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要教师付出行动,更希望我们广大教师展现给世人的是全新的语文教学。多年的实践经验让我深刻感悟到:要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课堂,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
所谓课堂优化,不是使用什么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对教育过程的一种教育目标具体明确安排,是为了达到这种目标有意识、有科学根据地选择最好的、最适合该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优化,实际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呢?我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确定优化教学的目标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每一节课、每一次作文、每一个单元目标的设计确定,都必须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就是说每一个目标都必须是新课标要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相应的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把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完成最好。
如,教学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时,我对总目标是这样设计的:以训练记叙的读、写、听、说能力为主。从文本上看,是以教学记叙文为主。就其文体知识,根据课文的特点,每一单元都要有目标,如,第一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记叙的要素,第二、三、四单元依次探究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中心、记叙的详略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相应地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任务。
再如,以具体的一篇课文来说,像魏巍的《我的老师》,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首先是记叙的要素,通过教授这一篇课文,使学生在学后真正理解记叙的要素所包含的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完成新课标中关于学习记叙文的要素这一学习任务。
二、优化教学艺术,注重教学实效
为使课堂教学优化,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教育、教养和发展方面,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必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优化。比如:从一堂课来说,注重开讲、提问、结尾等方面的艺术,力求从最优的角度来完全实现课堂教学的总体设想。
开讲,如同电影、戏剧的序幕,弹词、相声的开篇,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有吸引人的作用,它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文或本堂课的教学中去。如,在《木兰诗》一课教学中,我以提问方式开讲: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巾帼英雄?同学们一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花木兰、刘胡兰、杨门女将……这时,我来了一个急刹车,又提问,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是谁?同学们大声回答:花木兰。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然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讲木兰从军的故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为本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老师还要善于提问。提问必须要有策略性、思考性、序列性,还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例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要求学生理解在家庭困顿的状况下,父子惜别的深情,学习围绕中心事件详略得当的写法,根据教学目的,我提出如下问题:
⑴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⑵“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
⑶写人一般正面刻画外貌,本文为什么要写背影?
⑷本文是什么激起你的感情波澜?
这几个问题显示了课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把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课文的重点、难点上来,让学生潜心思考,深入钻研,它“少而精”,也问到了点子上。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而且还有完美的结尾,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有头有尾;要完成一件事,既要“善始”,也要“善终”。语文课堂教学结尾,如果不注意,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一定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结尾,如同聚光灯一样,收拢学生纷繁的思绪,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梳成“辫子”,使所学功课了然于心,变瞬时记忆为长时间记忆,永志不忘。
比如,有位教师教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教读接近尾声,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师: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车国话唱歌吧!”请问,这一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生:(学生纷纷举手,一位平时像小弗朗士一样调皮的男孩站了起来)这是对德国侵略者的控诉和讽刺,因为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明天开始只许教德语。可是,阿尔萨斯和洛林是法国的土地。
师:(热情地表扬了这位学生)对!你讲得太好了!(教师觉得学生已经很好地理解了《最后一课》的主题,再去总结课文,概括中心思想,已经没有必要。于是,教师深情地朗诵起来)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沉默,教师哽住了,读不下去了。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仿佛就是韩麦尔先生,进入了角色,拿起一支红粉笔,转身朝向黑板,使出全身力量,奋笔疾书:法兰西万岁!)
正在这个时候,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深情地注视着教师,教师做了个手势,于是班上喊道:“起立!”同学们“刷”地站了起来,向老师表示了前所未有的敬意……
这个结尾,匠心独运。艺术场合,教师进入课文角色,运用文章情、教师情感染学生,巧妙地利用教材,对精彩段落范读,撞击学生的心灵。原小说在高潮中结束,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这篇小说的课堂教学也在高潮中结束,紧扣了学生的心弦,毫无疑义,这种情境下的课堂结尾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远地,弥久而更新。
三、优化创新,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时时、处处将创新手段融入课堂,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创新的语文课堂,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创新的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新的教法与课堂结构;另一方面要注意激发起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善于引导学生排除障碍,标新立异,寻求开发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创新的规律和方法。
以往的作文指导课,学生总觉得枯燥无味。苦思冥想,挤牙膏似的写作文,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就得创新。如何创新呢?我在七年级语文上册说明小制作的作文练习中,创造性地引入小制作比赛。课前布置要求,课堂上进行制作。有的做洋娃娃,有的做小花篮,有的做纸工……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纷纷亮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口述自己的制作过程。课堂上活跃热闹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接下来二十多分钟,学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人人写就了四五百字的说明文。由此可见,只有课堂上充满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总之,为使课堂教学优化,必须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力求从最优的角度来完全实现课堂教学的总体设想,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韦志成著:《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作者单位:542803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第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