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夏玉米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_c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淮北地区夏玉米倒伏类型,分析了造成玉米倒伏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及倒伏后挽救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倒伏;原因;预防措施;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56-02
  玉米是淮北地区主要的粮、饲、经等多种用途的高产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扬,整地、播种、施肥、收获等机械的推广应用,种植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然而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季节自然灾害频发,耕作、种植、管理粗放,每年玉米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倒伏导致玉米减产15%~25%。我国每年因倒伏造成玉米的产量损失近100万t [1-7]。目前我国玉米栽培中倒伏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在玉米生产中,应采取科学的预防和补救措施,使玉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达到稳产、高产、高效的目的。
  1 倒伏类型
  1.1 根倒
  根倒是由于根系发育不良,土壤疏松,在下雨或灌溉后遇到大风发生的倒伏。根倒主要发生在苗期,特别是在播种前进行旋耕或翻耕整地田块,发生根倒后要及时进行扶正或培土固牢。
  1.2 茎倒
  茎倒是由于植株生长发育太快,茎秆细嫩,茎基部承担不了上部整个植株的重量而发生向地弯曲。
  1.3 茎折
  一般有3种:一是在节间部位折断,但植株养分依然能运输正常,植株仍能生长,但这种倒折后叶片光合作用降低,容易造成植株腐烂;二是在节间部位全部折断,植株无法运输养分造成全株死亡;三是病、虫的危害,玉米抽穗后因茎腐病引起或因玉米螟钻蛀茎秆蛀食降低了抗风能力而引起的折断。
  2 倒伏原因
  2.1 整地质量因素
  近年来,农村有效劳动力逐年减少,耕作越来越粗放。现在全面推行小麦秸秆禁烧,有大量的小麦秸秆粉碎施入田间造成整地质量差,土壤通气性差,透水性不良,根系下扎困难,影响根系发展,导致茎秆细弱。
  2.2 品种因素
  由于玉米品种茎秆细软,植株、穗位偏高,果穗偏大,抗倒伏能力差,在遇到大风暴雨时容易发生倒伏。
  2.3 播量因素
  种植密度过大,玉米个体与群体不协调,导致通风透光条件差,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由于种植习惯,加之较粗放的田间管理,有些农民播种后不间苗、不定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植株生长不良,茎秆细弱,抗倒性差。
  2.4 施肥因素
  在对植株施用肥料时,全部施用氮肥,少施或不施磷、钾肥;或者施肥时期不当,易导致玉米营养的失衡,如果生长过快就会引起植株过高,从而使得茎细长,自然根部的组织缺乏強度[5-6],出现倒伏;比如在玉米拔节期追施过多氮肥,致使茎基部3~5节伸长,导致玉米生长过快,茎秆细弱而发生倒伏。若肥料过多,则由于肥料位于根部会烧断根部,引起玉米的根部下伸受限制,失去支持作用从而出现倒伏现象。
  2.5 灌溉因素
  在玉米生长时干旱缺水或浇水过多时,不利于根系发育,也容易导致根茎倒伏。
  2.6 病虫害因素
  茎腐病最易造成玉米穗上部茎秆折断;玉米螟幼虫蛀食茎秆造成空洞,引起茎秆折断。
  2.7 气候因素
  每年7月、8月淮北地区高温且多雨,正值玉米旺长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茎的组织较脆弱,一旦出现大雨、大风、暴雨、冰雹或风雨交加天气就易引发倒伏现象[1-3]。
  3 预防措施
  3.1 选用抗倒伏品种 ,精细整地
  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小麦秸秆要抛撒均匀,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的条件,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增加次生根的生长,增强抗倒能力。
  3.2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合理种植,改善植株个体发育,培育壮苗,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倒伏。
  3.3 氮、磷、钾肥合理施用
  玉米虽然对氮肥需求较大,但在施用氮肥同时增施磷、钾肥可以促进玉米茎秆的机械组织发育,有利于培育壮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再者,避免在玉米拔节期追施氮肥,以免基部节间拉长,造成茎折。
  3.4 科学灌溉
  玉米是夏季作物,每个时期都可能出现干旱,在出现干旱需要看天、看土壤墒情进行科学灌溉,避免水量过大或灌溉后降雨造成倒伏。
  3.5 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期都要施药,以防止玉米茎秆出现病害,尤其要严格控制玉米螟等蛀茎害虫[5-7];对于玉米茎腐病的预防可以选用抗茎腐病的品种;对于玉米螟的防治可以有2种方法:一是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口基数,清除堆放在沟边、路边的旧玉米秸秆;二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制成颗粒剂丢心,用辛硫磷3.75 kg/hm2掺细土120 kg/hm2混匀后丢心。
  3.6 喷施化控剂
  喷施化控剂可在玉米7~10片叶时进行,在喷施时要严格掌握喷施时期及药量。过晚化控,会影响对玉米的控制效果;喷得过早,在化控植株的同时,也抑制雌穗发育。低肥力的中低产田、缺苗补种3类苗地块及因特殊原因生物量明显不足的地块[6-7],不宜化控。高水肥、耐密植的高产田品种地块适于化控。
  4 倒伏后挽救措施
  虽然采取各种栽培技术预防玉米倒伏的发生,但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倒伏依然会发生。倒伏后可采取如下挽救措施。
  4.1 苗期倒伏
  此时玉米苗龄小,可采取将玉米苗扶正,并将根部培土,促进根系发育。
  4.2 拔节期倒伏
  这时玉米气生根正在下扎,植株可以自行恢复起来,不用人工扶正。
  4.3 抽雄灌浆期倒伏
  可以将玉米植株轻轻扶起并找来物品固定,避免用力过大造成根部拔起[8-10]。
  5 参考文献
  [1] 王若冰.淮北地区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J].现代农业科技,2013(3):64-67.
  [2] 李景峰.淮北地区夏玉米渍涝灾害及其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65-67.
  [3] 王恒亮,吴仁海,朱昆,等.玉米倒伏原因与控制措施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1(10):1-5.
  [4] 冷大宾.夏玉米倒伏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5(13):42.
  [5] 王振军,雷晓天,郭志刚.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 2011(10):122-123.
  [6] 徐丽娜,黄收兵,陈刚,等.玉米抗倒伏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 2012(1):5-8.
  [7] 孙冠中.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273.
  [8] 张继余,刘姝,宋朝玉,等.玉米倒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山东农业科学,2009(11):119-121.
  [9] 程富丽,林雄,刘梦星,等.玉米倒伏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105-108.
  [10] 王恒亮,吴仁海,朱昆,等.玉米倒伏成因与控制措施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1(10):1-5.
其他文献
<正>日本东京ink公司近日推出可降解性塑料母粒。该产品采用可降解树脂制成,将被用于农业包装材料之中。该公司将陆续推出使用该材料的食品包装袋等产品,以满足生物塑料行业
目的 检测转基因细胞分泌的表皮生长因子(EGF)是否具有生物活性。方法 将正常表皮细胞加入培养的转基因表皮细胞于上清中培养,与正常表皮细胞加入培养的正常表皮细胞于上清中培养
介绍了汕头市濠江区优质甘薯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原因、具体育种和栽培技术措施、技术体系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以期为该区甘薯的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目的 研究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的肌张力蛋白激酶(MT-PK)基因中三核苷酸CTG(胞嘧啶、胸腺嘧啶、鸟嘌呤)重复数与DM病人心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 用PCR扩增及地高辛杂交法对5例临床诊断DM病人及其中2个
<正>朱光亚院士曾在二机部(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担任副院长,我们都称他朱院长。九院原是二机部(核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当时他担任副所长,改为九院后他担任副院长。我从1960年4
会议
摘要 阐述了无性系良种茶园主要特点,介绍了无性系良种茶园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茶园地选择与整理、选用良种、适期移栽、培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等内容,以期为促进茶叶产业优化发展及增加茶农、茶场收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无性系; 良种茶园;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066-01  无性系茶树良种具有抗寒、抗旱、发
摘要 对宿迁地区4个梨树主栽品种进行性状观察,包括生长势、树形修剪与结果枝特点、物候期、经济性状、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丰水梨幼树期生长旺,结果早,果实品质上乘;新高梨树势强健,树冠大,早产高产,品质上等,投资回报快;幸水梨树势中等,上市早,品质优,但前期产量低,经济效益一般;砀山酥梨树势强,产量高,品质一般,前期效益低,耐贮藏。  关键词 梨树;品种;性状观察;江苏宿迁  中图分类号 S66
摘要 为检验小麦的丰产性及其多抗性,对10个不同来源小麦新品系(种)进行品比鉴定,结果表明:综合考虑,SYM13-1、SYM13-7、SYM13-9的表现优秀,建议推荐到下年度省级及以上试验。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024-0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农业部及安徽省小麦行业标准,对濉溪
分析了现阶段江都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围绕调优布局、建立生产基地、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发展对策。
禽沙门氏菌病是禽类间发病广泛的细菌性疾病之一,其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肠道内。长久以来,欧美等国家都相继开展了禽沙门氏菌病的净化工作,成功控制了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