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参与彰显生命价值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f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生命的关注是教育的真谛所在,提升个体生命质量与其社会存在意义,是教育的终极追求。当前教育因生命的缺席而退化成劳动力的培养,生命教育的兴起是教育的元命题回归。追求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生命价值,不仅能够让学生懂得何以为生,更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为何而生、如何而生的思考,理解生命的价值,进而以旺盛的生命力来表达生命的意义,达至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更广泛的和谐。
  【关键词】主体参与;生命价值;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在高中阶段的深入,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使得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讨论,一次又一次地除去我们思想上的尘埃,以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典型表现。强调紧紧围绕“三个定位”: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基点);努力解决好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落点);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关键),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体现到课堂教学中来,就是彰显课堂的生命价值,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生命价值的一片绿洲。
  课堂教学是学生人生中重要的生命经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课堂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它有令人激动的矛盾冲突,有难以躲避的困惑焦虑,有角逐智力的欢腾愉悦,有切磋琢磨的师生情谊……可以说,这里是一个充满灵气和活力的“大舞台”。
  在这个“大舞台”里一切都可能发生,课堂就是流动着生命的舞台,教师在课堂中应让那些没有生命色彩的知识活化。而知识活化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通过活化使这些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活化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润泽。
  一、积极思考,在思维共振中体现生命价值
  《课程标准》的颁发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缕曙光。但是“标准”的颁发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还是常常万般无奈地看到:课堂上花哨的东西多了,而学科本身的东西却不知何处寻觅。课堂教学有效性严重缺失,抑制了课堂教学整体功能的实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师生双方的思维默契中去积极思考,去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所谓思维共振,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双方的思维能够相互呼应、步调一致、达成共识。教师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有直接的影响。要达到师生的思维共振,关键是教师要创造师生思维的“共振”条件。第一,理清教材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尊路识斯真。”而编者的思路是隐含在教材之中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深入理解教材,理清编者的思维线索和方法。第二,熟悉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平时的思维方法、思维特点、思维态度的倾向、思维活动的准备状态等,教师都应了如指掌。第三,设计教学思路。教师在进行教学构思时应注意教学思路和学生的思路的合拍,恰到好处地在关键之处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创造性的火化随时都可能迸发。
  二、主动创造,在情感共鸣中展示生命价值
  传统课堂的讲授法可以让学生花较少的时间接受尽可能多的知识,见效明显,但容易导致知识与能力相脱节,缺乏发展后劲;教会学生体验生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很难立竿见影,但学生一旦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就有强大的发展后劲。教学中,讲授法是必要的,而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才是根本。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努力把蕴含在知识中的智慧价值和情感价值充分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与情感能力发展的内在统一。新的课程改革,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更加侧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努力寻找情感的真谛。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课堂上只有做到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对学生而言,如果课堂上总是让他们被动地去掌握知识、接受事实,而缺乏积极的情感投入,课堂生活被简化为知识的传递与接受,那么学生就无法体会到创造的智慧与激情,这样的课堂将由于缺乏对智慧的挑战而变得萎靡不振、沉闷和程式化;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只有在教师不断的创造性的实践中,才能充分提升其生命的价值,教师的自由活动才会充满个性特色,才会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
  三、返璞归真,在探索实践中实现生命价值
  近来文化研究,学者们多有引用“草根”一说。我们追求的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应当在很大程度上学习“野草”的精神,在探索实践中让教学内容返璞归真,更能让学生实现其生命价值。“探索实践是学科教学的生命线。”学生学习知识是主动建构的活动过程,教学必须创设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习能够成为给学生带来发展和满足的一项有意义的也应该是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满足自身“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需要。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智能发展,如知识的积累、技能的习成、思维品质的培养等,又要重视给学生以生命的欢愉和享受,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探索而倍增兴趣和信心,获得激励和满足,并因此而产生新的心理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讲台、黑板、粉笔是何等普通而平凡,但又多么绚丽和灿烂。我们只有耕耘课堂,创造课堂,让课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彰显生命价值的一片绿洲。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本试验以"中薯20号"一级种为试验材料,在高垄双行垄作条件下,以当地种植户常规种植密度为对照,研究6个不同密度处理对马铃薯中薯20号的单株薯重、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通过试
2008年江苏省首次采用任务型阅读题型(Task-based reading)。该题型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由文章与图表两部分组成。图表中的题目可分为三类:捕捉信息题
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双季早稻产量为389.0kg/667m2,比常规施肥增产23.5kg,增产6.4%。常宁市早稻配方施肥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3.83%、15.84%、23.7%。氮肥平均利用率比常
为研究南宁石灰改良膨胀土高铁路堤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工程特性,运用相似原理,以室内离心模型试验为主要手段,对路堤模型进行三次干湿循环试验,探究土压力、吸力、含水率、温
兴趣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最为重要的内驱力,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结合高中政治教学现状,总结了几点关于
介绍了一种新型闸门——无门槽反钩闸门,这种闸门布置形式可以有效减少空蚀破坏,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头损失,避免空穴源的产生。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面深入地强化国民的创造意识,发展民族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杰出的创造性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在学校的各科教育教学中推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最佳的环境。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
2012~2014年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了多品种基质不同用量水平下的旱育秧试验,初步明确了适合生产上推广的基质和用量,为进一步验证和探索水稻基质旱育秧基质不同用量间秧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