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財報可信度、稅費提列、內控制度、兩岸法令政策的差異及外部輿論環境的壓力等都是影響台商能否順利回台上市(櫃)的關鍵因素。
在大陸發展的台商中小企業,融資一直是很難突破的瓶頸,加之近來台商轉型升級的推進和大陸央行持續的貨幣緊縮政策,使得本來就融資困難的台商中小企業,更是雪上加霜。對中小型台商企業來說,通過上市(櫃)到公開市場發行股票,無疑成為緩解資金壓力的重要通道。台灣證券交易所從2008年起鼓勵海外台商回台上市後,很多台商也在積極試探回台上市(櫃),華南地區就曾被預計將有一波回台上市熱潮,但迄今仍無具體結果,這與早期台商不重視財報編列、帳目紊亂有關;包括財報可信度、稅費提列、內控制度、兩岸法令政策的差異及外部輿論環境的壓力等成了制約台商能否順利回台上市(櫃)的關鍵因素。
企業自身面臨的挑戰
勤業眾信會計師陳慧銘指出,正要準備上市或上櫃的企業首先要做企業內部的自查。財報表是否規範合乎要求,企業的管理是否健全完善等是企業能否實現上市的第一步。台灣證交法規定,企業回台上市,至少需提供前三年財報,並持續盈利。大陸台商若有意回台上市,必先重編前三年的財報。「重編前三年的財報,就是很高的門檻,而且耗時。」陳慧銘介紹,在重編財報的過程中,經常能發現許多大陸台商為了節稅,有內外兩套帳,或是財報審計不符合國際會計準則(IFRS )等問題。
應收賬款也是審核的重點。主要審查企業是否存在較大數額、賬齡超過一年的應收賬款,以及是否存在較大數額且已判定不能回收的應收賬款沒有核銷。銷貨對象是否真實?在上櫃前主管機關會要求券商及會計師到銷貨客戶處訪問,以驗證銷貨客戶的真實存在。在營業收入項目的審核中,營業成本中原物料成本波動過大,公司有沒有相應的避險措施;對大宗物資原料的採購政策,生產產品有季節性淡旺季變化的,閑置產能如何分配等,都是審核重點。他建議「企業就要提前認真做好規劃。」
稅務方面經常出現「增值稅」認列的問題。為避免繳納增值稅,經常發生銷售對象不願開立發票的情況,此舉將造成台灣主管機關在審查時,擔憂企業是否虛報營業額,或是有違法逃漏稅的疑慮。
兆豐證券資深副總淩岩聘提到,「投資架構上厘清哪一部分是企業要納入上櫃申請的主體架構中,關係到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確定股本,依照未來的營收獲利情況來確定上市的股本;股權調整及稅務規劃,企業在重組的整個過程中,涉及許多稅務問題,如果未能審慎評估,極可能產生額外的稅負成本;另外,控股公司的選擇在重組過程中的安排,是否可讓集團的稅負降低,也要加以考量。」
此外,內控制度與公司治理也是要點。淩岩聘指出,開放回台上市以來,擁有台商最多的大陸華南地區,曾有一波回台上市熱潮,但迄今仍未有具體成果。業內人士分析,這與早期台商不重視財報編列,帳目紊亂有關。此外,華南台商多從事小型加工出口,其家族化經營模式,也使內控制度不健全,影響上市進程。
外部因素制約
除台商自身問題外,主管機關對大陸當地法令的熟悉度,也影響上市進度。舉例來說,依《勞動合同法》規定,台商需替勞工全數提列包括住房、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各項費用,但實務上,如東莞等地方,可能僅需提列三成。這將造成主管機關對企業費用提撥的疑慮。解決台商自身問題,也有賴政策配合。即便是現在政策以鼓勵台商回台上市,仍有台灣民意代表或輿論壓力,以第一上市會掏空台灣資金等,使得許多回台上市的案件一直處在輔導階段。對此,主管機構應盡快制定相應的辦法,或積極出面溝通。上述問題逐漸解決後,台商回台上市腳步應能加快,但「隨著『三年』的關卡逐漸解決後,人民幣匯率升值、外銷不振也將影響台商的經營獲利,也左右台商回台上市(櫃)的成功率。」
團隊合作不可忽視
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強調,無論上市還是上櫃本身是一項複雜艱巨的過程,考驗的是人。團隊合作能力、執行能力及企業老板態度等都關係著上市的快慢程度甚至成功與否。「聯德之所以在眾多回台上櫃的中小企業中拔得頭籌,成為第一家回台上櫃的大陸台企,靠的是整個團隊的合作力。從老板到部門員工上下一條心,目標一致。」
劉芳容建議,要想上市(櫃)成功,對公司存在的問題,企業就要以誠信的態度,及時披露,涉及稅務、關聯交易等公司的任何違規行為,要和自己的律師、會計師溝通,共同尋求解決的方案,而不是故意隱瞞問題,最後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針對兩岸不同法律和財稅制度,申請上櫃企業除了要有台灣方面的律師、會計師之外,也要聘請大陸律師和會計師,對企業在大陸經營中產生的各種報表進行規範處理,兩岸律師和會計師通力合作能更有效地助力企業上市成功。
在大陸發展的台商中小企業,融資一直是很難突破的瓶頸,加之近來台商轉型升級的推進和大陸央行持續的貨幣緊縮政策,使得本來就融資困難的台商中小企業,更是雪上加霜。對中小型台商企業來說,通過上市(櫃)到公開市場發行股票,無疑成為緩解資金壓力的重要通道。台灣證券交易所從2008年起鼓勵海外台商回台上市後,很多台商也在積極試探回台上市(櫃),華南地區就曾被預計將有一波回台上市熱潮,但迄今仍無具體結果,這與早期台商不重視財報編列、帳目紊亂有關;包括財報可信度、稅費提列、內控制度、兩岸法令政策的差異及外部輿論環境的壓力等成了制約台商能否順利回台上市(櫃)的關鍵因素。
企業自身面臨的挑戰
勤業眾信會計師陳慧銘指出,正要準備上市或上櫃的企業首先要做企業內部的自查。財報表是否規範合乎要求,企業的管理是否健全完善等是企業能否實現上市的第一步。台灣證交法規定,企業回台上市,至少需提供前三年財報,並持續盈利。大陸台商若有意回台上市,必先重編前三年的財報。「重編前三年的財報,就是很高的門檻,而且耗時。」陳慧銘介紹,在重編財報的過程中,經常能發現許多大陸台商為了節稅,有內外兩套帳,或是財報審計不符合國際會計準則(IFRS )等問題。
應收賬款也是審核的重點。主要審查企業是否存在較大數額、賬齡超過一年的應收賬款,以及是否存在較大數額且已判定不能回收的應收賬款沒有核銷。銷貨對象是否真實?在上櫃前主管機關會要求券商及會計師到銷貨客戶處訪問,以驗證銷貨客戶的真實存在。在營業收入項目的審核中,營業成本中原物料成本波動過大,公司有沒有相應的避險措施;對大宗物資原料的採購政策,生產產品有季節性淡旺季變化的,閑置產能如何分配等,都是審核重點。他建議「企業就要提前認真做好規劃。」
稅務方面經常出現「增值稅」認列的問題。為避免繳納增值稅,經常發生銷售對象不願開立發票的情況,此舉將造成台灣主管機關在審查時,擔憂企業是否虛報營業額,或是有違法逃漏稅的疑慮。
兆豐證券資深副總淩岩聘提到,「投資架構上厘清哪一部分是企業要納入上櫃申請的主體架構中,關係到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確定股本,依照未來的營收獲利情況來確定上市的股本;股權調整及稅務規劃,企業在重組的整個過程中,涉及許多稅務問題,如果未能審慎評估,極可能產生額外的稅負成本;另外,控股公司的選擇在重組過程中的安排,是否可讓集團的稅負降低,也要加以考量。」
此外,內控制度與公司治理也是要點。淩岩聘指出,開放回台上市以來,擁有台商最多的大陸華南地區,曾有一波回台上市熱潮,但迄今仍未有具體成果。業內人士分析,這與早期台商不重視財報編列,帳目紊亂有關。此外,華南台商多從事小型加工出口,其家族化經營模式,也使內控制度不健全,影響上市進程。
外部因素制約
除台商自身問題外,主管機關對大陸當地法令的熟悉度,也影響上市進度。舉例來說,依《勞動合同法》規定,台商需替勞工全數提列包括住房、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各項費用,但實務上,如東莞等地方,可能僅需提列三成。這將造成主管機關對企業費用提撥的疑慮。解決台商自身問題,也有賴政策配合。即便是現在政策以鼓勵台商回台上市,仍有台灣民意代表或輿論壓力,以第一上市會掏空台灣資金等,使得許多回台上市的案件一直處在輔導階段。對此,主管機構應盡快制定相應的辦法,或積極出面溝通。上述問題逐漸解決後,台商回台上市腳步應能加快,但「隨著『三年』的關卡逐漸解決後,人民幣匯率升值、外銷不振也將影響台商的經營獲利,也左右台商回台上市(櫃)的成功率。」
團隊合作不可忽視
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強調,無論上市還是上櫃本身是一項複雜艱巨的過程,考驗的是人。團隊合作能力、執行能力及企業老板態度等都關係著上市的快慢程度甚至成功與否。「聯德之所以在眾多回台上櫃的中小企業中拔得頭籌,成為第一家回台上櫃的大陸台企,靠的是整個團隊的合作力。從老板到部門員工上下一條心,目標一致。」
劉芳容建議,要想上市(櫃)成功,對公司存在的問題,企業就要以誠信的態度,及時披露,涉及稅務、關聯交易等公司的任何違規行為,要和自己的律師、會計師溝通,共同尋求解決的方案,而不是故意隱瞞問題,最後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針對兩岸不同法律和財稅制度,申請上櫃企業除了要有台灣方面的律師、會計師之外,也要聘請大陸律師和會計師,對企業在大陸經營中產生的各種報表進行規範處理,兩岸律師和會計師通力合作能更有效地助力企業上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