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作者的个人工作经历和学习心得为出发点,探讨在国家各行各业的新改革的新常态下,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的个人发展应该以个人的专业发展为中心,通过提升个人的其它能力融入教学中去,达到向“四周”发展的拓展,从而取得更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关键词:中职教师;个人发展;专业;其它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82-02
一、背景
2013年9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精神,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第一部分是对基本理念的概述,包括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四点。
本文结合笔者本人的工作和学习经历,针对其中的“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对于我们教师个人的发展来说,今后的发展应该是以个人专业为中心,然后向“四周”拓展。
二、以个人专业为中心
作为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是工作成功与否的一大要素。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初中毕业生,我们的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其具有某行业或某岗位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要使受教育者获得优质的教育,在专业学习中取得实用的技能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师就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个人专业能力,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想自己手下出高徒,教师自己就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名师,不断地发展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提升,除了对教授的科目知识的更新掌握,还要从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地从其它方面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三、向“四周”发展
(一)个人的互联网能力。
对于个人的发展,除了自身的专业能力,能紧跟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的,就是要提高和发展教师自己的运用互联网的能力。正如国家教育部2015年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国家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其首先要提高的就是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共享资源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素材。正如文章前面就提到了教师的其中一种能力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由于现在的课程的功能要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要求,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把一些潜在的资源找出来并利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发挥出这些资源的教学功能。对于现在流行的新教学手段,微课和慕课等,也是一些需要利用互联网手段协助的教学手段。
(二)思维的拓展。
在上海的培训,笔者接触到了一种既新而又不新的事物——那就是思维导图。为什么说是既新又不新呢?说这是新事物,原因是我们对思维导图这个名词感到很陌生;而说它不新,则是因为我们其实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在使用。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另外,我们在培训过程中也穿插了一些拓展思维的活动,比如头脑风暴等。
其实,不管是思维导图还是头脑风暴,笔者认为都是重在对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拓展。按照百度百科对思维能力的解释,它就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思维能力包括了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所谓的思维能力的拓展,简单地说就是加强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培训学习收获到一些有用的思维拓展方式,可以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根据笔者本人对思维拓展活动的参与感受,这需要教师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始,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去参与学习过程,别的说什么都没有意义。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如果学生不能吸收大量的知识,只是依靠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知识,要提高其思维能力,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然后,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逐步地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而这一过程实际也是对教师的思维能力的拓展的过程。
四、团队凝聚力和领导力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也就是说,团队是由一些具有共同信念的人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各成员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某一方向,形成比原组织具有更强战斗力的工作群体。一般来讲,一个高效的团队都有一些共同特征:相互依赖与协同,角色定位与责任分担、信息沟通与知识分享、自我管理与授权。
在教学中,无论教师是作为参与者还是组织者,都需要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在办公室教师要面对自己的领导和工作团队;在教室,我们要面对自己的学生,作为科任教师、班主任,我们要管理一个班的好几十名学生,要帮助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管理团队。这些场合都需要教师正确地发挥自己的团队凝聚力和领导力,才能领导团队和在领导者的带领下共同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五、职教发展趋势的理解能力和新政策的解读能力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行业中的一员,除了要有专业能力、利用互联网的能力、团队能力,应该还要有职教发展趋势的理解能力和新政策的解读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使命,但是教师在教书之前应该明确了解自己应该教什么东西,让学生学到什么,才能让自己的学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求。比如“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对于这些政策,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什么,关注什么,都是我们要关心的。然后,随着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们作为中职教育的一员,在未来的十年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根据纲领去把握工作方向,如何调整我们的教学也将是我们要关注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职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是埋头教学,还要抬头关注国家的有关政策,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去把握我们的教育教学,这也就要有职教发展趋势的理解能力和新政策的解读能力。
总之,教师既要教育学生,让学生发展,同时也要让自己多方面发展,让自己发展起来,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好。所以,让我们教师以自己的专业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起来;也让我们的学生以自己的专业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起来。
參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3,教育部.
[2]《2016年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工作要点》2016,教育部.
关键词:中职教师;个人发展;专业;其它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82-02
一、背景
2013年9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精神,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第一部分是对基本理念的概述,包括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四点。
本文结合笔者本人的工作和学习经历,针对其中的“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对于我们教师个人的发展来说,今后的发展应该是以个人专业为中心,然后向“四周”拓展。
二、以个人专业为中心
作为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是工作成功与否的一大要素。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对象——初中毕业生,我们的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其具有某行业或某岗位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要使受教育者获得优质的教育,在专业学习中取得实用的技能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师就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个人专业能力,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想自己手下出高徒,教师自己就要让自己成为一名名师,不断地发展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力求为学生创造最好的教育。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提升,除了对教授的科目知识的更新掌握,还要从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地从其它方面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三、向“四周”发展
(一)个人的互联网能力。
对于个人的发展,除了自身的专业能力,能紧跟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的,就是要提高和发展教师自己的运用互联网的能力。正如国家教育部2015年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国家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其首先要提高的就是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共享资源去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素材。正如文章前面就提到了教师的其中一种能力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由于现在的课程的功能要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要求,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把一些潜在的资源找出来并利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发挥出这些资源的教学功能。对于现在流行的新教学手段,微课和慕课等,也是一些需要利用互联网手段协助的教学手段。
(二)思维的拓展。
在上海的培训,笔者接触到了一种既新而又不新的事物——那就是思维导图。为什么说是既新又不新呢?说这是新事物,原因是我们对思维导图这个名词感到很陌生;而说它不新,则是因为我们其实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在使用。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另外,我们在培训过程中也穿插了一些拓展思维的活动,比如头脑风暴等。
其实,不管是思维导图还是头脑风暴,笔者认为都是重在对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拓展。按照百度百科对思维能力的解释,它就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思维能力包括了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所谓的思维能力的拓展,简单地说就是加强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培训学习收获到一些有用的思维拓展方式,可以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根据笔者本人对思维拓展活动的参与感受,这需要教师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始,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去参与学习过程,别的说什么都没有意义。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如果学生不能吸收大量的知识,只是依靠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知识,要提高其思维能力,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然后,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逐步地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而这一过程实际也是对教师的思维能力的拓展的过程。
四、团队凝聚力和领导力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也就是说,团队是由一些具有共同信念的人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各成员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某一方向,形成比原组织具有更强战斗力的工作群体。一般来讲,一个高效的团队都有一些共同特征:相互依赖与协同,角色定位与责任分担、信息沟通与知识分享、自我管理与授权。
在教学中,无论教师是作为参与者还是组织者,都需要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在办公室教师要面对自己的领导和工作团队;在教室,我们要面对自己的学生,作为科任教师、班主任,我们要管理一个班的好几十名学生,要帮助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管理团队。这些场合都需要教师正确地发挥自己的团队凝聚力和领导力,才能领导团队和在领导者的带领下共同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五、职教发展趋势的理解能力和新政策的解读能力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行业中的一员,除了要有专业能力、利用互联网的能力、团队能力,应该还要有职教发展趋势的理解能力和新政策的解读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使命,但是教师在教书之前应该明确了解自己应该教什么东西,让学生学到什么,才能让自己的学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求。比如“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对于这些政策,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什么,关注什么,都是我们要关心的。然后,随着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们作为中职教育的一员,在未来的十年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根据纲领去把握工作方向,如何调整我们的教学也将是我们要关注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职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是埋头教学,还要抬头关注国家的有关政策,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去把握我们的教育教学,这也就要有职教发展趋势的理解能力和新政策的解读能力。
总之,教师既要教育学生,让学生发展,同时也要让自己多方面发展,让自己发展起来,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好。所以,让我们教师以自己的专业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起来;也让我们的学生以自己的专业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起来。
參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3,教育部.
[2]《2016年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工作要点》2016,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