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薄壁泡沫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炭素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童亭原煤经全组分分离所得的疏中质组为原料,蒙脱土为添加剂,通过简单的炭化过程制备了蒙脱土/泡沫炭复合材料.其微观结构与2种典型泡沫炭微观结构不同,是一种新型的球形泡薄壁结构.研究蒙脱土添加量对泡沫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抗压强度和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蒙脱土与原料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所制备的泡沫炭孔隙率降低,体积密度增加,抗压强度显著提升,热导率下降,200℃下热导率仅为0.069 W/(m?K),是一种良好的轻质隔热材料.
其他文献
分析了钢结构新粉末涂层体系的组成、试验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和试验方法.对比了抛丸前工件表面采用不同的磨料形成的工件表面状态及不同磨料对腐蚀防护的影响;对钢板表面清洁度、烘干时间、涂层体系组合等进行了测试,最终发现磨料采用钢丝切丸,粉末涂层体系采用环氧/环氧富锌底粉+聚酯面粉体系,可达到业主方对高性能涂料的技术指标要求.
中间相沥青炭纤维具有高导热、高模量的优势,既可作为增强体承担载荷,又可作为热传导的载体疏导热量,是一种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高性能纤维材料.中间相沥青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与常规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相比,在保持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热膨胀系数、耐磨性好等性能特点的同时,还兼具高导热特性,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尖端工业等领域.本文综述了中间相沥青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组成、预制体结构设计、界面改性方法、制备工艺、材料性能及其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热牵伸贯穿聚丙烯腈基纤维制备全过程,能够使纤维内部类石墨微晶尺寸增大、沿纤维轴向取向度提高,明显改善纤维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其物理性能.本文概述了牵伸处理在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主要介绍了牵伸在聚丙烯腈基炭纤维、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黏胶基炭纤维、纳米炭纤维以及生物可降解纤维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聚丙烯腈基炭纤维制备各工段(纺丝、预氧化、炭化和石墨化)施加牵伸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对炭纤维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
对比分析浮选法、酸碱法、氢氟酸法、氯化焙烧法以及高温提纯等纯化石墨技术的优缺点,提出采用将氯化焙烧法和高温纯化结合的高温氟利昂纯化技术来纯化石墨.高温氟利昂纯化工艺,选取氟利昂作为纯化气体,在密封真空腔室中加热至2200℃以上进行纯化.通过尾气处理装置,有效解决了尾气带来的环保问题,成功应用于生产.辉光放电质谱(GDMS)检查结果表明,纯化后的杂质含量≤5×10-6以下,理想状态会达到1×10-6以下.
以热塑性酚醛树脂为原料,无水乙醇溶液为发泡剂,通过液相低压发泡工艺,改变酚醛树脂前驱体的发泡条件,研究树脂浓度、发泡压力、发泡温度、固化剂含量对其发泡行为及泡沫炭孔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树脂浓度的增大,泡沫炭的孔径变小,分布更加均匀;固化剂(六亚甲基四胺)最适添加量为10%;孔径结构随着发泡压力的增大呈现规律性变化,合理的发泡压力范围为1.5~2.0 MPa;遵循成核发泡机制,发泡温区在170~190℃范围内可制备完整不易开裂的泡沫炭.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六边蜂窝结构的二维原子晶体,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材料、电学、光学、生物学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综述了石墨烯常用的制备方法(物理制备法、化学制备法、掺杂法、有机合成法等),阐述了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石墨烯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并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通过对不同研究方法及石墨烯产物的品质性能进行对比,最后分析得出了元素掺杂法得到的掺杂石墨烯结构更完整,性能更优异,是最有可能实现石墨烯产业化的制备方法,同时对于石墨烯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