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及学生群体发展特征,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目前该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多元化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方式,来实现该课的教学改革,并最终提升教学效果,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水产养殖学;教学改革
随着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除了给居民提供丰富的膳食蛋白外,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水产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1-2]。除了产量高之外,我国也发展出了越来越多的养殖品种,其中包括了鱼类、甲壳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多种特种水产动物。因此在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特种水产动物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目前扬州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开设了“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的课程,主要从生物学特征、繁殖习性、养殖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来介绍不同特种水产动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来达到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扩大知识面的目的。但是,教学团队在授课的过程中,出现教学偏重理论、知识量大、知识面广、有些类同知识点学生难以辨别等问题,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1 目前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只包括了理论教学,不包含实验教学,共32学时,授课对象为大四学生。虽然在特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有些内容与“鱼类增养殖”重复,知识点难度不大,但是特养动物的种类多,各具特色,因此32学时的教学安排,只能倾向性地讲授某些特定品种,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程度上做的并不够。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特养对象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由于没有见过真实的对象,对课上讲的内容難以理解,而且难以真正地做到融会贯通。如果能够增加一些实验性或者调查性的学时,则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特养品种。另外,传统教学上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地参与性与能动性,在讲授过程中更多偏向于理论,缺少实践,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就没有调动起来,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改革与探析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根据目前“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团队对课程的理论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与探析,以期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水产人才。
2.1 完善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特种水产动物的养殖种类繁多,除了具有食用价值外,有些还具有观赏价值。根据江苏水产业的特征,我们明确了主要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包括:罗氏沼虾、青虾、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鲟鱼、虹鳟、泥鳅、黄鳝、斑点叉尾鮰、大口黑鲈、鳜鱼、暗纹东方鲀和鳗鲡等。对于一些关注度低,产业发展慢的品种,就不作为讲课的重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各种名、特、优水产动物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掌握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的生物学习性,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制定相应的投放、饲养管理技术措施;了解当前特种水产养殖的生产状况,科研进展及发展趋势;树立健康养殖、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思想;同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毕业后从事生产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还可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方式。通过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利用微课视频的“主题明确,占用资源容量小”等特点[3-5],通过视频围绕着某一特定品种进行播放,使学生更加清楚明了讲授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除此之外,可以进行研究性教学探索,将学生随机分组,根据培养方案,给各个组分不同的养殖对象,设列提纲,让组员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讲解,其它各个组打分点评。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改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同时还能够改变课堂氛围。另外,对课时进行优化,抽出一部分学时进行探究性调查,让学生在周边调查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的现状和行情,并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不仅能够紧扣课程主题,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不断学习进步,丰富教学方式,最终来达到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 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考核,教师能够掌握最终的教学效果,而不同的考核体系所反映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由于“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知识庞杂,知识面广,在考前列出提纲划重点,学生通过死记硬背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考试过后,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差,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在传统考核以期终考试为主体,变为平时成绩为主,期终考试为辅的考核体系。另外在平时成绩中主要包括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率,回答问题,随堂小测试和调查汇报等。具体的各个成绩所占比例如下:随堂成绩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30%,出勤率10%,课堂表现10%,调查汇报10%。通过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平时成绩,除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3 总结
我们总结了教学实践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改革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来实现“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的改革探索。而在实践中也发现,这些举措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热情和专注度有着非常显著的目的,并且最终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合格的专业性人才。而作为任课老师,也应该不断保持学习,积极进步,相信在教学改革和个人自身提高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会使该课的教学水平有巨大飞跃。
参考文献:
[1] 谢标.全球有机水产养殖现状及问题[J].世界农业,2005(2):45-47.
[2] 朱卫国, 汪迎春.我国特种水产养殖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271-272.
[3] 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3(10):17-18.
[4] 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6):122-124.
[5] 徐翠锋,郭庆.论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J].职业时空,2014,10(1):74-76.
关键词:“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水产养殖学;教学改革
随着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除了给居民提供丰富的膳食蛋白外,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水产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1-2]。除了产量高之外,我国也发展出了越来越多的养殖品种,其中包括了鱼类、甲壳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多种特种水产动物。因此在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特种水产动物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目前扬州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开设了“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的课程,主要从生物学特征、繁殖习性、养殖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来介绍不同特种水产动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来达到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扩大知识面的目的。但是,教学团队在授课的过程中,出现教学偏重理论、知识量大、知识面广、有些类同知识点学生难以辨别等问题,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1 目前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只包括了理论教学,不包含实验教学,共32学时,授课对象为大四学生。虽然在特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有些内容与“鱼类增养殖”重复,知识点难度不大,但是特养动物的种类多,各具特色,因此32学时的教学安排,只能倾向性地讲授某些特定品种,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程度上做的并不够。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特养对象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由于没有见过真实的对象,对课上讲的内容難以理解,而且难以真正地做到融会贯通。如果能够增加一些实验性或者调查性的学时,则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特养品种。另外,传统教学上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地参与性与能动性,在讲授过程中更多偏向于理论,缺少实践,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就没有调动起来,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改革与探析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根据目前“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团队对课程的理论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与探析,以期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水产人才。
2.1 完善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特种水产动物的养殖种类繁多,除了具有食用价值外,有些还具有观赏价值。根据江苏水产业的特征,我们明确了主要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包括:罗氏沼虾、青虾、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鲟鱼、虹鳟、泥鳅、黄鳝、斑点叉尾鮰、大口黑鲈、鳜鱼、暗纹东方鲀和鳗鲡等。对于一些关注度低,产业发展慢的品种,就不作为讲课的重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各种名、特、优水产动物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掌握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的生物学习性,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制定相应的投放、饲养管理技术措施;了解当前特种水产养殖的生产状况,科研进展及发展趋势;树立健康养殖、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思想;同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毕业后从事生产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还可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方式。通过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利用微课视频的“主题明确,占用资源容量小”等特点[3-5],通过视频围绕着某一特定品种进行播放,使学生更加清楚明了讲授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除此之外,可以进行研究性教学探索,将学生随机分组,根据培养方案,给各个组分不同的养殖对象,设列提纲,让组员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讲解,其它各个组打分点评。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改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同时还能够改变课堂氛围。另外,对课时进行优化,抽出一部分学时进行探究性调查,让学生在周边调查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的现状和行情,并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不仅能够紧扣课程主题,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不断学习进步,丰富教学方式,最终来达到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 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考核,教师能够掌握最终的教学效果,而不同的考核体系所反映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由于“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知识庞杂,知识面广,在考前列出提纲划重点,学生通过死记硬背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考试过后,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差,没有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在传统考核以期终考试为主体,变为平时成绩为主,期终考试为辅的考核体系。另外在平时成绩中主要包括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率,回答问题,随堂小测试和调查汇报等。具体的各个成绩所占比例如下:随堂成绩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30%,出勤率10%,课堂表现10%,调查汇报10%。通过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平时成绩,除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3 总结
我们总结了教学实践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改革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来实现“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的改革探索。而在实践中也发现,这些举措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热情和专注度有着非常显著的目的,并且最终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合格的专业性人才。而作为任课老师,也应该不断保持学习,积极进步,相信在教学改革和个人自身提高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会使该课的教学水平有巨大飞跃。
参考文献:
[1] 谢标.全球有机水产养殖现状及问题[J].世界农业,2005(2):45-47.
[2] 朱卫国, 汪迎春.我国特种水产养殖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271-272.
[3] 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3(10):17-18.
[4] 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6):122-124.
[5] 徐翠锋,郭庆.论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J].职业时空,2014,10(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