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涛涛,男,3岁,是一个刚入园不久的男孩。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每次吃饭总得老师喂几口,自己才勉强动手吃。吃完后,桌子上、身上掉的都是饭粒……
惠惠,女,4岁,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小女孩。她有挑食的习惯,每次吃饭,她总要挑出好多菜来。当老师把菜喂到她嘴里,她都吐出来。不爱吃红萝卜、白菜、葱、肥肉……
皓皓,男,5岁,是一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他有随手乱放、随地乱扔东西的习惯,如脱下衣服随手乱放,吃午点时乱扔果皮纸屑,游戏活动后不收拾玩具……
通过调查,涛涛和皓皓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对小孙子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致使孩子不会独立进餐,物品乱扔乱放,更不会主动收拾玩具。而惠惠跟着父母住,却是由保姆照顾长大。惠惠的妈妈有挑食的习惯,不爱吃的饭菜总是挑拣出来搁置一旁。久而久之,孩子认为自己不爱吃的饭菜也应该挑出来,逐渐也形成了挑食的不良习惯。
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带来或正面或反面的影响,那么家长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的成长?
营造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等都会受到家长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直接而深远的帮助。首先,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氛围。父母要和谐相处,互相体谅,互相尊重,在教育孩子上观点要保持一致。其次,让孩子享受到平等的地位。父母要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经常和孩子谈一些正能量话题,如:今天在幼儿园有什么高兴的事?和小朋友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老师带小朋友们做了什么有趣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氛围的愉悦。第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一定要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共同游戏,共同阅读,共同制作一些玩具,让孩子尽情享受亲子活动带来的快乐,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父母要言传身教
顾晓鸣老师的家庭教育经典案例“一碗面的教育方式”让人很受启发。故事中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时,做到了言传身教,他灵活运用生活资源和智慧教育孩子,一碗鸡蛋面的选择让孩子懂得了“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可能要吃大亏;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会让你吃亏”的道理。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如案例中的惠惠如果母亲不挑食,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经常给孩子讲有关饭菜营养的知识,也能避免孩子挑食。再如出门遇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不随手乱扔垃圾,家里来客人要热情招待等,家长都应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些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孩子的言行,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因此,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必须做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父母的榜样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
父母要相信孩子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相处的过程中都会缺乏耐心,认为孩子小,做事慢,浪费时间,事事包办代替。养成了像案例中涛涛那样不愿主动动手吃饭的习惯,甚至是孩子想自己动手去吃,也会因动作不协调将饭粒洒得到处都是。所以,父母要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锻炼机会与空间,适当做一个“懒”家长,凡是孩子能够自己做的,都应该让他自己完成。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洗袜子、餐后送碗、整理自己的背包等,即使孩子洒了饭,袜子没洗净,包没整理好,只要我们不断鼓励孩子,如用“涛涛自己会吃饭了,这次洒了点饭没关系,下次会更好”这样的语言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摒弃不良的依赖心理,孩子终会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拥有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的力量,在未来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就感。
父母要说话算数
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是高大的、权威的,所以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所给的承诺应及时兑现,做不到的事就不要轻易许诺。父母给孩子做好诚信的榜样,也是增加自己威信、教育孩子诚信的最好方式。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常常用某种奖励来激励孩子,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去完成一件事。但很多父母在孩子完成后却不兑现奖励,有时由于种种原因给忘记了,有时是将允诺的事完全抛在脑后,这样不仅会是对孩子积极情绪的较大打击,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孩子内心带来伤害。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话,就会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下意识地效仿,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作为父母,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对孩子的承诺没有兑现,首先应向孩子诚恳地道歉,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及时改正,博得孩子的谅解。
允许孩子犯错误
好奇、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时期孩子所做的事,也许在父母眼里不可思议,但绝大部分都不是怀有恶意,故意“犯错误”。比如孩子在沙发巾上乱涂乱画,用水杯里的热水浇了花,小剪刀剪破了床单等等。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应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正确辨识孩子的“错误”,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用建议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很多在成人眼中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却是新鲜独特的,会尝试通过动手去弄个明白。而每一次尝试,可能是一次“犯错”,但每一次“犯错”,也就是一次成长。父母要给孩子多一點空间,允许孩子“犯错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家长要带着满满的耐心和责任感陪伴着他们一起走下去。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给孩子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父母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惠惠,女,4岁,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小女孩。她有挑食的习惯,每次吃饭,她总要挑出好多菜来。当老师把菜喂到她嘴里,她都吐出来。不爱吃红萝卜、白菜、葱、肥肉……
皓皓,男,5岁,是一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他有随手乱放、随地乱扔东西的习惯,如脱下衣服随手乱放,吃午点时乱扔果皮纸屑,游戏活动后不收拾玩具……
通过调查,涛涛和皓皓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对小孙子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致使孩子不会独立进餐,物品乱扔乱放,更不会主动收拾玩具。而惠惠跟着父母住,却是由保姆照顾长大。惠惠的妈妈有挑食的习惯,不爱吃的饭菜总是挑拣出来搁置一旁。久而久之,孩子认为自己不爱吃的饭菜也应该挑出来,逐渐也形成了挑食的不良习惯。
家长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带来或正面或反面的影响,那么家长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的成长?

营造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等都会受到家长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直接而深远的帮助。首先,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氛围。父母要和谐相处,互相体谅,互相尊重,在教育孩子上观点要保持一致。其次,让孩子享受到平等的地位。父母要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经常和孩子谈一些正能量话题,如:今天在幼儿园有什么高兴的事?和小朋友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老师带小朋友们做了什么有趣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氛围的愉悦。第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一定要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共同游戏,共同阅读,共同制作一些玩具,让孩子尽情享受亲子活动带来的快乐,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父母要言传身教
顾晓鸣老师的家庭教育经典案例“一碗面的教育方式”让人很受启发。故事中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时,做到了言传身教,他灵活运用生活资源和智慧教育孩子,一碗鸡蛋面的选择让孩子懂得了“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可能要吃大亏;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会让你吃亏”的道理。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如案例中的惠惠如果母亲不挑食,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经常给孩子讲有关饭菜营养的知识,也能避免孩子挑食。再如出门遇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不随手乱扔垃圾,家里来客人要热情招待等,家长都应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有些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孩子的言行,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因此,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必须做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父母的榜样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
父母要相信孩子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相处的过程中都会缺乏耐心,认为孩子小,做事慢,浪费时间,事事包办代替。养成了像案例中涛涛那样不愿主动动手吃饭的习惯,甚至是孩子想自己动手去吃,也会因动作不协调将饭粒洒得到处都是。所以,父母要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锻炼机会与空间,适当做一个“懒”家长,凡是孩子能够自己做的,都应该让他自己完成。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洗袜子、餐后送碗、整理自己的背包等,即使孩子洒了饭,袜子没洗净,包没整理好,只要我们不断鼓励孩子,如用“涛涛自己会吃饭了,这次洒了点饭没关系,下次会更好”这样的语言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摒弃不良的依赖心理,孩子终会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拥有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的力量,在未来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就感。
父母要说话算数
父母在孩子的眼中是高大的、权威的,所以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说到做到,所给的承诺应及时兑现,做不到的事就不要轻易许诺。父母给孩子做好诚信的榜样,也是增加自己威信、教育孩子诚信的最好方式。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常常用某种奖励来激励孩子,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去完成一件事。但很多父母在孩子完成后却不兑现奖励,有时由于种种原因给忘记了,有时是将允诺的事完全抛在脑后,这样不仅会是对孩子积极情绪的较大打击,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孩子内心带来伤害。如果父母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话,就会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下意识地效仿,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作为父母,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对孩子的承诺没有兑现,首先应向孩子诚恳地道歉,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并及时改正,博得孩子的谅解。
允许孩子犯错误
好奇、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时期孩子所做的事,也许在父母眼里不可思议,但绝大部分都不是怀有恶意,故意“犯错误”。比如孩子在沙发巾上乱涂乱画,用水杯里的热水浇了花,小剪刀剪破了床单等等。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应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正确辨识孩子的“错误”,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用建议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很多在成人眼中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却是新鲜独特的,会尝试通过动手去弄个明白。而每一次尝试,可能是一次“犯错”,但每一次“犯错”,也就是一次成长。父母要给孩子多一點空间,允许孩子“犯错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家长要带着满满的耐心和责任感陪伴着他们一起走下去。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给孩子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父母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陪伴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