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教师的人文修养及内涵
从广义上说,人文素养是个非常具有涵盖性的概念,包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一切素养,包括善良、公正、责任感、真情、热情、激情、学识、见识、卓识、童心、情趣、幽默感等都可视为人文修养。就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我们认为,是指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除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外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人文素养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必备品质。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因语文课程本身的人文性特征而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特殊要求。一般包括文化素养、审美素养、人格素养、道德素养、独立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实践素养等内涵。
1.文化素养——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文化素养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语文教师面对的是生活在现实文化背景下的诸多个体,要培养塑造这些个体的人文素养,就应具有更高水平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熟悉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包括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理解和领悟,对生命、生活、历史、社会有独特见解和观点。“腹有诗书气自华”,乐读、善读、多读、读好;纳百川以成海,观千剑而晓器,广闻而约取,慎思而明辨:才能使语文教师有常饮常新的活水。
2.审美情操——翻开语文课本, 催人奋进的社会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启迪心智的科学美、匠心独具的艺术美,令人目不暇接。作家赋予作品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感受、鉴赏美的中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高尚的审美情操,将教学过程演变为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使学生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升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和个性。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一个自觉的有纯正审美品位的人。教师要向学生输送美的精神食粮,要帮助学生发现汉字之美,汉文学的美,举凡孔孟之精深,老庄之恣肆,李白之飘逸,杜甫之沉郁,鲁迅之深峻,从文之清纯······都是百读不厌的经典;还要引领学生到外族异邦之文学殿堂中去寻芳揽胜。要让学生在读优秀的作品中打好精神的底子,首先语文教师要做好自身的审美奠基。
3.人格素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教育教学就是一个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教师的个性品格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要从内心接纳学生、感染学生、教化学生, 使他们成为健全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性格多疑怪癖、情绪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的教师,会是一个很好的语文教师。
4.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上的稳定特征的综合,包括教师的敬业精神、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方面。语文教师要有着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有着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有着贫富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有着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
5.独立的思想——回眸百年语文教育,潮起潮落;纵观当代语文教坛,山重水复。林林总总的语文教育思想,五彩斑斓的流派风格,标新立异的观点主张,可能使你“乱花渐欲迷人眼” “沉醉不知归路”。众声喧哗中,我们不能泥古媚俗,不能跟风盲从;而要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有自己的判断、鉴别和思考。
6.丰富的情感——语文教育既是言语智慧的教育,也是情感的教育。语文教育同样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技术理性甚嚣尘上的今天,更需要疏浚语文情感教育的源流,用真情之水浇灌学生的心田。无论仁人志士之拳拳爱国心,还是花前月下之殷殷儿女情,也无论仰观宇宙之哲思,俯察品类之妙悟,抑或逍遥山水之遣怀,隐逸田园之悲歌······都是情感酿造的佳品。语文教师既是理性的智者,也应是性情中人。感动别人,先得感动自己。
7.实践素养——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学识和纯熟的教法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口头表达和笔头表达的能力。他应该会说流畅的普通话,善于朗读,能够准确简洁、有条不紊地讲话,应该娴于书法,工于遣词造句,能够写一手好文章。有了这样的本领,上起课来会左右逢源,肯定是可以收到好效果的。
二、语文教师提升人文修养的方法与途径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从一定程度说,与其说学生不喜欢语文,还不如说不喜欢语文教师。如果语文教师自己都没看过多少名著和新作,缺乏生活常识,缺少真情实感,素养差、积累少、观念陈旧,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或人文素养呢?语文教师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途径就是读书与写作。
1.语文教师要通过不断地阅读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著名教育理论家杨东平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失。”这背后固然有方方面面的根源,阅读直接影响着我们语文教师的眼界、思想,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语文底蕴,提高其思想境界与文化品味的基础工程。没有足够的阅读作基础,语文教师的素养就无从实现。首先,教师要广泛地涉猎大量的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思考、挖掘、欣赏,把所读书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再传授给学生。要始终让学生感到你具有丰富的知识底蕴。这样才能得心应手,从容不迫。其次,把厚书读薄,提纲挈领,取其精华。如一部关于“语法”的书,看似内容很多,但加以整理后不外乎是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几个大内容。教师要通过简化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不是零乱的知识。第三,经“活化”知识,既横向寻找知识之间的交叉点,又朝纵向的深度开掘,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借他山之石,为我攻玉。读书长知识,但不能邯郸学步,机械模仿。
2.语文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写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当文学教师期间,曾写过1000多篇小作文。他是这样解释的:“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认为,“下水作文”方能“深知作文甘苦,无论取材布局,谴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曾说:“写作的实践,使我对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了更大的把握。作为语文教师,有一些写作的经历,肯定有助于他的教学。”可见,语文教师的写作素质与其教学实践关系密切。的确,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分析往往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深受学生欢迎。然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因为没有写作的体验,更多的是对教材表层的理解和再创造,上课冰冷、刻板、乏味。这样的语文课和语文教师很难受到学生欢迎。
3.语文教师要通过人文修养不断体现自己的个性
语文学科是最具个性的学科。语文教师对任何一篇文章的感受、领悟、解读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没有个性的语文教学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师的个性体现在对教材、教参的深入研究及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渗透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人生体验、情感体验和个人智慧。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模式很多为“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教师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给学生深刻印象并使他们深受感染的往往是个性色彩的语文教师。有的语文教师,特别擅长朗诵,他的课就是以朗诵为主,通过朗读感染学生;有的语文教师写有一笔好字,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喜欢老师的那一笔好字而喜欢上他的课的;有的老师擅长写作,他的作文教学就是自己和学生一起写同题作文,给学生提供示范;有的老师非常喜欢古文,根底很深,上起文言文来如数家珍,轻松自如,把本来很枯燥的古文教得丰腴生动。那些有着某种特长的语文教师,往往把语文课上得很简单,往往没有过多的环节,过多的招式,就是直接把学生领到作品面前,和他们一起来感受语文之美、语文之妙。
一位有个性的语文教师,除了有深厚的人文修养,还必须有创新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敢于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果一味地人云亦云,或是唯唯诺诺,又谈何创新,谈何个性?同时,要始终具有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位教师如果甘于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上存在惰性,这样的教师不可能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谢先国)
从广义上说,人文素养是个非常具有涵盖性的概念,包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一切素养,包括善良、公正、责任感、真情、热情、激情、学识、见识、卓识、童心、情趣、幽默感等都可视为人文修养。就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我们认为,是指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除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外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人文素养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必备品质。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因语文课程本身的人文性特征而具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特殊要求。一般包括文化素养、审美素养、人格素养、道德素养、独立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实践素养等内涵。
1.文化素养——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文化素养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语文教师面对的是生活在现实文化背景下的诸多个体,要培养塑造这些个体的人文素养,就应具有更高水平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熟悉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包括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理解和领悟,对生命、生活、历史、社会有独特见解和观点。“腹有诗书气自华”,乐读、善读、多读、读好;纳百川以成海,观千剑而晓器,广闻而约取,慎思而明辨:才能使语文教师有常饮常新的活水。
2.审美情操——翻开语文课本, 催人奋进的社会美、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启迪心智的科学美、匠心独具的艺术美,令人目不暇接。作家赋予作品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感受、鉴赏美的中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高尚的审美情操,将教学过程演变为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使学生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升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和个性。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一个自觉的有纯正审美品位的人。教师要向学生输送美的精神食粮,要帮助学生发现汉字之美,汉文学的美,举凡孔孟之精深,老庄之恣肆,李白之飘逸,杜甫之沉郁,鲁迅之深峻,从文之清纯······都是百读不厌的经典;还要引领学生到外族异邦之文学殿堂中去寻芳揽胜。要让学生在读优秀的作品中打好精神的底子,首先语文教师要做好自身的审美奠基。
3.人格素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教育教学就是一个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教师的个性品格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要从内心接纳学生、感染学生、教化学生, 使他们成为健全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性格多疑怪癖、情绪喜怒无常、对学生赏罚无度、冷漠无情的教师,会是一个很好的语文教师。
4.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上的稳定特征的综合,包括教师的敬业精神、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方面。语文教师要有着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有着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有着贫富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有着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
5.独立的思想——回眸百年语文教育,潮起潮落;纵观当代语文教坛,山重水复。林林总总的语文教育思想,五彩斑斓的流派风格,标新立异的观点主张,可能使你“乱花渐欲迷人眼” “沉醉不知归路”。众声喧哗中,我们不能泥古媚俗,不能跟风盲从;而要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有自己的判断、鉴别和思考。
6.丰富的情感——语文教育既是言语智慧的教育,也是情感的教育。语文教育同样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技术理性甚嚣尘上的今天,更需要疏浚语文情感教育的源流,用真情之水浇灌学生的心田。无论仁人志士之拳拳爱国心,还是花前月下之殷殷儿女情,也无论仰观宇宙之哲思,俯察品类之妙悟,抑或逍遥山水之遣怀,隐逸田园之悲歌······都是情感酿造的佳品。语文教师既是理性的智者,也应是性情中人。感动别人,先得感动自己。
7.实践素养——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学识和纯熟的教法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口头表达和笔头表达的能力。他应该会说流畅的普通话,善于朗读,能够准确简洁、有条不紊地讲话,应该娴于书法,工于遣词造句,能够写一手好文章。有了这样的本领,上起课来会左右逢源,肯定是可以收到好效果的。
二、语文教师提升人文修养的方法与途径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从一定程度说,与其说学生不喜欢语文,还不如说不喜欢语文教师。如果语文教师自己都没看过多少名著和新作,缺乏生活常识,缺少真情实感,素养差、积累少、观念陈旧,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和写作,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或人文素养呢?语文教师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途径就是读书与写作。
1.语文教师要通过不断地阅读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著名教育理论家杨东平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失。”这背后固然有方方面面的根源,阅读直接影响着我们语文教师的眼界、思想,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语文底蕴,提高其思想境界与文化品味的基础工程。没有足够的阅读作基础,语文教师的素养就无从实现。首先,教师要广泛地涉猎大量的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思考、挖掘、欣赏,把所读书上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再传授给学生。要始终让学生感到你具有丰富的知识底蕴。这样才能得心应手,从容不迫。其次,把厚书读薄,提纲挈领,取其精华。如一部关于“语法”的书,看似内容很多,但加以整理后不外乎是词语、短语、句子、句群等几个大内容。教师要通过简化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不是零乱的知识。第三,经“活化”知识,既横向寻找知识之间的交叉点,又朝纵向的深度开掘,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借他山之石,为我攻玉。读书长知识,但不能邯郸学步,机械模仿。
2.语文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写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当文学教师期间,曾写过1000多篇小作文。他是这样解释的:“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认为,“下水作文”方能“深知作文甘苦,无论取材布局,谴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栋生曾说:“写作的实践,使我对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了更大的把握。作为语文教师,有一些写作的经历,肯定有助于他的教学。”可见,语文教师的写作素质与其教学实践关系密切。的确,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分析往往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深受学生欢迎。然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因为没有写作的体验,更多的是对教材表层的理解和再创造,上课冰冷、刻板、乏味。这样的语文课和语文教师很难受到学生欢迎。
3.语文教师要通过人文修养不断体现自己的个性
语文学科是最具个性的学科。语文教师对任何一篇文章的感受、领悟、解读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没有个性的语文教学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师的个性体现在对教材、教参的深入研究及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渗透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人生体验、情感体验和个人智慧。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模式很多为“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教师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给学生深刻印象并使他们深受感染的往往是个性色彩的语文教师。有的语文教师,特别擅长朗诵,他的课就是以朗诵为主,通过朗读感染学生;有的语文教师写有一笔好字,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喜欢老师的那一笔好字而喜欢上他的课的;有的老师擅长写作,他的作文教学就是自己和学生一起写同题作文,给学生提供示范;有的老师非常喜欢古文,根底很深,上起文言文来如数家珍,轻松自如,把本来很枯燥的古文教得丰腴生动。那些有着某种特长的语文教师,往往把语文课上得很简单,往往没有过多的环节,过多的招式,就是直接把学生领到作品面前,和他们一起来感受语文之美、语文之妙。
一位有个性的语文教师,除了有深厚的人文修养,还必须有创新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敢于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果一味地人云亦云,或是唯唯诺诺,又谈何创新,谈何个性?同时,要始终具有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位教师如果甘于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上存在惰性,这样的教师不可能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谢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