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小金鱼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gu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妈妈带我去公园里玩,我在公园的小池塘里看见很多可爱的小金鱼。
  小金鱼穿着金色的裙子,小金鱼的眼睛大大的,像两颗闪亮闪亮的宝石。它的肚子圆鼓鼓的,尾巴一摆一摆的,像在翩翩起舞。
  我来到池塘边,往水里撒了一把鱼食。小金鱼闻到了香味,争先恐后地游了过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鱼食就被吃得干干净净。
  吃饱后的小金鱼,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吐泡泡,还有的在玩耍……它们可开心了。
  我喜欢小金鱼。
  教师点评:太棒了,你的作文寫得生动有趣!
  (指导教师:翰林写作)
其他文献
人之初,性本善。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在教育的战线上崇德向善,鞠躬尽瘁。纵然不能桃李满天下,也绝不能误人子弟,这应该就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良知。在中国教育这盘棋上,教师可不是、也不能当围观者,教师都是这盘棋上的一卒一马,肩负着昌盛祖国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  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是当教师的前提和基础。真的不敢想象,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如何在教育的道路上穿梭前行。“起不相爱”,说得多透彻啊!你不爱教
期刊
兴趣的培养是学习英语的关键,一旦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了,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就会把英语学习当作一件乐事而不是一件苦事,学习英语就会事半功倍,英语的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把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贯串在教学之中,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兴趣,才能真正把英语学好。一、兴越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
期刊
她,从沧桑岁月中款款走来,  从历史深处的黑暗启程,  带着道不尽的风流韵味,  破茧成蝶,步伐铿锵,  月出天穹,日出东方,  朦朦海雾中,她的诞生,  涤荡黑夜的墨色,唤醒了沉睡的山河,  海风掀起了面纱,宇宙打开了天窗。  曾经,在硝烟战火的年代点亮光芒,  曾经,为彷徨的中国指明科学的方向,  在内忧外患中,她越挫越勇,  在改革开放时,她为百姓领航,  那是星星之火定可燎原的智慧光芒, 
期刊
初三开学以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初三不仅是孩子的初三,更是家长的初三。有些家长比孩子压力还大,甚至因为孩子的成绩和学习态度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夜不能寐。在这样的现状下,很多家长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怎么和孩子沟通。不止一位家长对我说:“王老师,我们说孩子,他从来不听,一说就烦。”  那么,家长同志们,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会烦?除去客观的年龄、心理因素,主观上我们又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太合适呢?  例如,
期刊
祖国啊!祖国,我为你骄傲,我要大声地唱出对你的赞美。如果说祖国是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那么我们就是依赖着这条大河生存的幼小的鱼虾;如果说祖国是一片苍苍莽莽的大森林,我们就是寄住在这片森林中的小鸟;如果说祖国是哗啦啦的雨,那么我们就是等待着雨水的干旱的土地。  我感谢祖国母亲用甜蜜的乳汁哺育了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我,用强大的臂弯保护了我,你给了我黑宝石般的眼睛、大地般的黄皮肤和乌黑闪亮的头发。我骄傲
期刊
哲人留下睿语:稚子之美,在于无邪;少女之美,在于无瑕;勇士之美,在于无畏;伟人之美,在于无私。我要凑趣补一句:学生之美,在于勤奋。  孔雀在开屏时表现美,蝴蝶在飞舞中展示美,鹰击长空闪出雄健之美,鱼翔浅底抒发自由之美,人在言谈举止中,显示风度之美。  风度是思想的外貌,风度是情操的形象,风度是气质的流露,风度是性格的姿态。聪慧敏捷,刚毅稳重,纯朴端庄,潇洒大方,都是心灵美的外部形态;颓废懒散,不学
期刊
一天,阳光明媚,小蚂蚁出来寻找食物。忽然,它看见草丛中有一个庞然大物,它往前走,仔细看,原来是一根大骨头。小蚂蚁想:这根骨头能让我和我的伙伴們吃上好长一段时间。小蚂蚁搬啊搬啊,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可是骨头纹丝不动。小蚂蚁又想:我一个人搬不动,得让我的兄弟帮忙。于是,小蚂蚁用触角发出了信号。不一会儿,来了一只,来了二只,来了三只……兄弟们都到齐了。它们有的扛,有的抬,还有的搬……骨头被蚂蚁们搬回了家。
期刊
一、以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生动优美的课堂语言是一种魅力,这种魅力不但会令学生心生羡慕,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运用华美的词句、灵活的方法感动学生的内心,把学生引入到美妙的语文境界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文学之趣。二、以赏识表扬,促使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任何人所付出的劳动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
期刊
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学生时代,为了应付语文考试,硬着头皮读了些课文,大多没读进去;步入成年后,蓦然读到中学时代的课文,才觉出好来,恍然大悟:真是妙语啊!怎么当时就没好好上课呢!《项脊轩志》便如是,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不知成了多少人的个性签名。但也有不同的境况:像朱自清先生,因为课文选的全是他而立以前的文章,于是被误解为一个油腻的文人形象。  中学时代,朱
期刊
针对中高考作文“除诗歌外”的体裁要求,无论是教育界还是文学界,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于是否接纳诗歌的讨论见仁见智,各自有理。说到底,就是表现形式与表现评价之间的矛盾,当然,也包含了为诗歌败落之势鸣不平之声。如我所见,现代诗歌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确地位尴尬。虽在考试中暂无“解禁”之期,鉴于内心那被诗歌点燃的星星之火,于是在诗歌教学与拓展时做一些读写结合的尝试,为创作开一扇窗。以美国诗人惠特曼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