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态即在走路时所表现的姿态,此过程中神经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当身体某系统中的某个环节受到损害时,就会表现各种各样的步态,这也为临床医生判断病变部位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常见的异常步态有以下几种:
剪刀步态 由于两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以伸肌及内收肌群受累较明显。这种人走路时两膝相碰,两小腿互相交叉,状如剪刀,步幅短小,足尖常踏地而行。多见于先天滞产以及脑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脑性瘫痪和截瘫患者。
划圈步态 走路时患腿膝僵直,足轻度内垂及下垂,足趾下勾,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行走时足外甩,划半圈。这种步态多见于脑溢血,中风恢复期后遗症。
醉汉步态 患者上肢常向水平方向或前后摇晃,有时不能站稳,上身的摇晃可波及到头部,尤其是运动时摇晃更明显,行走时重心不稳,左右倾斜,步态紊乱,不能走直线,像喝醉酒状,不能保持身体平衡。这大多是由于小脑疾病,导致身体平衡功能障碍的结果。
慌张步态 走路时身体前倾,起步动作缓慢,但越走越快,难于立即止步,状如慌张逃跑。这种步态多见于老年人,通常是脑动脉硬化导致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之一。
鸭行步态 走路时两侧髋部大幅度前后旋转以带动下肢,左右摇摆,状如鸭走路。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外O型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的患者。
间歇性跛行 走路开始时步态正常,但走不多远患者小腿后外侧及足底就因胀麻抽搐而被迫停步,需蹲下休息片刻,待症状缓解后再重新起步,走走歇歇,因此称为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腰椎管狭症,坐骨神经受累,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供血不足的患者。
高抬腿步态 走路时患腿抬高,而患足下垂。主要是由于小腿伸肌群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状态。这种步态常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
共济失调步态 患者自觉两足落地如踩在棉花上,鞋子掉下也常不察觉,步行时双目注视地面,步幅宽大,举足过高,踏地有声,闭目或在黑暗中行走困难或不能走。这多为脊髓疾病所致。
如有以上这些异常步态的人,应到医院就诊,以免病情加重。
(摘自《中国老年报》)
剪刀步态 由于两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以伸肌及内收肌群受累较明显。这种人走路时两膝相碰,两小腿互相交叉,状如剪刀,步幅短小,足尖常踏地而行。多见于先天滞产以及脑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脑性瘫痪和截瘫患者。
划圈步态 走路时患腿膝僵直,足轻度内垂及下垂,足趾下勾,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行走时足外甩,划半圈。这种步态多见于脑溢血,中风恢复期后遗症。
醉汉步态 患者上肢常向水平方向或前后摇晃,有时不能站稳,上身的摇晃可波及到头部,尤其是运动时摇晃更明显,行走时重心不稳,左右倾斜,步态紊乱,不能走直线,像喝醉酒状,不能保持身体平衡。这大多是由于小脑疾病,导致身体平衡功能障碍的结果。
慌张步态 走路时身体前倾,起步动作缓慢,但越走越快,难于立即止步,状如慌张逃跑。这种步态多见于老年人,通常是脑动脉硬化导致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之一。
鸭行步态 走路时两侧髋部大幅度前后旋转以带动下肢,左右摇摆,状如鸭走路。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外O型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的患者。
间歇性跛行 走路开始时步态正常,但走不多远患者小腿后外侧及足底就因胀麻抽搐而被迫停步,需蹲下休息片刻,待症状缓解后再重新起步,走走歇歇,因此称为间歇性跛行,常见于腰椎管狭症,坐骨神经受累,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供血不足的患者。
高抬腿步态 走路时患腿抬高,而患足下垂。主要是由于小腿伸肌群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状态。这种步态常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
共济失调步态 患者自觉两足落地如踩在棉花上,鞋子掉下也常不察觉,步行时双目注视地面,步幅宽大,举足过高,踏地有声,闭目或在黑暗中行走困难或不能走。这多为脊髓疾病所致。
如有以上这些异常步态的人,应到医院就诊,以免病情加重。
(摘自《中国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