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花

来源 :意林绘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中国,在吃这件事上百无禁忌,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变成食物的。但有一种东西,把它变成食物,似乎总有点儿舍不得,总觉得不大可能。它怎么能吃呢?它怎么可以当作食物呢?不是山珍,不是海味,而是花。
  花的存在,本身就是有点儿不可思议的。花是神迹,仅仅是观看,已经觉得是亵渎了,怎么可以吃它呢?然而,我们还是小心翼翼地去吃花了。
  小的时候吃过槐花。初春,几乎一夜之间,开遍街巷旷野,真是不可思议。我们用槐花做花卷,用槐花下面条、做凉拌菜,似乎就把那种雪白的花、透明的叶子、碧蓝的天和春天,一起吃下去了。
  还吃过玫瑰。我们用玫瑰做花卷、饼子、月饼馅,用玫瑰泡茶、做酱、做醪糟,甚至用它来点缀火锅。严格来说,玫瑰花瓣的味道其实并不好,有一种淡淡的苦涩和酸味,而且是那种不大稳定的苦涩和酸味,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但加了玫瑰的食物,却又吸收了玫瑰的香气,飘忽地、捉摸不定地香着,又幽微地、捉摸不定地苦涩着。玫瑰的味道,像玄学。
  小时候,我跟着家人,从新疆于田搬家到了兰州。住在那里的第一个夏天,舅舅在散步的时候偶然发现,有一面山坡种满了玫瑰,开满了星星点点的花朵。
  仅仅是在玫瑰园的边上看着、闻着,是不能满足我们要把那种美攫为己有的心的。我们终于开始动手采玫瑰了,并且给出一个世俗功利的理由:采玫瑰回去做玫瑰酱。我们专选那些娇嫩的、半开半闭的玫瑰,采下来装进布袋里。回到家里,清洗,用白糖揉过,再放在阳台上晾晒,最后用木头棒槌捣碎,装进玻璃瓶子里。那之后的几年,我们用热馒头夹玫瑰,在茶里泡玫瑰。直到我们搬家离开,玫瑰依然每天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我还吃过萱花和百合。这两种花都要趁即将开花前,或者花苞微微绽开的时候,把花苞摘下来,晒到半干,当作食材。可以炒菜、做汤,也可以凉拌,鲜嫩可口,有别的蔬菜没有的味道。
  严格来说,这些花多半都不算真正好吃,越美的花越不好吃,尤其是玫瑰,那种苦涩,有时候还真是蛮难忍的。但让花变成食物,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我们好像借助花的飘忽、神奇、非尘世,让食物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辉。似乎,把不该吃的东西变成可以吃的、该吃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胆大包天的事、无法无天的事。也正因如此,菜市场里是很难看到花的,因为它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蔬菜。吃花,只能发生在距离自然非常近的时候。
  归根到底,吃花是一个融入自然的梦。而这个梦,并不经常发生。
  王传生摘自作者博客
  总结
  文章从不敢吃花谈到吃什么花、怎么吃花、吃花时的感受心理等,最后水到渠成地点出主旨——吃花其实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喜爱、亲近、尊重和珍视。行文自然流畅又波澜起伏,语言清丽婉转又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无穷。(特约教师:广东省鹤山市鹤华中学 李素芹)
其他文献
阅读分享:世界上有一种心叫“功利心”,即为了名利而做事的心。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是众生普遍的追求。然而,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中只有“利益”二字,还会有意义吗?唯有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唯有身心安静淡然,才能实现最初的梦想。  请删除那颗“功利心”,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
期刊
青山说:学跳伞的人,各种各样,但在面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时,却是一样纯真。就如这世上,有許多人都本能地在世俗之外探索,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2017年11月3日9点20分,喜马拉雅山中的宁静被直升机的轰鸣声打破。飞机升至23000英尺的高空,于音打开舱门,冷冽的空气急速袭向她的每个毛孔,深吸了一口气稳稳站住。此刻,于音将要身着翼装服,以性命为筹码,从这23000英尺的高空跳下,完成世界上第一次在
期刊
用情感去写作  30年前,我在写文章时并没想到这么多朋友会看我的文章。一个作家创作的过程是非常孤单寂寞的,可能你在30年后才能得到掌声。好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从感情开始,感情从哪里来?从感受、感觉、感动中来。当我们有真感情的时候才会有好文章。  有独到的观点  作家要在平凡无奇的事情里,找出不同的东西和大家分享。如果大家观点都一样,那么派一个代表来写文章就足够了。我記得女儿写日记的时候,老师定了
期刊
蓝色的大海里,一群鱼儿正在自由自在地游动。四只正在觅食的海豚发现了它们,这是多么诱人的美味啊!于是,既兴奋又谨慎地悄悄向它们靠近。可鱼儿多么灵活啊!它们早就发现了敌情,没等海豚靠近就迅速游开了。  海豚尾随在鱼群后面紧追不舍,可始终连一条鱼也抓不住。海豚毕竟是聪明的动物,它们见再追下去也是徒劳,于是就改变了一味跟随鱼群被动追击的策略,而是想着法子让鱼群朝自己设定的路线逃窜,逃到自己想让它们去的地方
期刊
人们通常认为,用火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但科学家的新近报告说,有切实证据表明,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几种猛禽会有意纵火,将藏身于草木中的猎物驱赶出来。  鸟儿从火堆里捡起燃烧的树枝,扔到其他地方引发新的火情,澳大利亚一直有对这类现象的目击报告。但一些质疑者认为,这可能是无意的偶然事件。  澳大利亚中央土地理事会的鸟类学家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人员在美国《民族生物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在长达6年的研究中,他
期刊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回大地,让人感觉最为舒适、温暖的季节来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来了,我们也结束了寒假生活,開始了新学期、新征程。喜欢传统文化的同学们都知道,古代有很多文人都是勤学苦思的典范,所以本期小编特意邀请了四位老师,为大家解读古代文人深入骨髓的勤勉,希望能对你有些启发哦。  柏学士茅屋  [唐]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
期刊
“三脚猫”最早的确指三只脚的猫,指做事技艺不精。但关于“三脚猫”的来历,民间也有一个传说,却不是指一种猫。相传光绪年间,有一武林高手經常在上海十六铺江边卖艺,他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精,最后一招即提举起江边的铁锚当作武器表演。艺人走后,许多人即上前试提铁锚,均败下阵来。铁锚有三只脚,于是,人们便戏称某种技艺懂而不精的人为“三脚铁锚”,后简称为“三脚锚”。“锚”“猫”谐音,日久,“三脚锚”居然讹传为“三脚
期刊
“元帅”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在中国,汉语“元帅”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其名源于《左傳》的“谋元帅”,南北朝起,元帅成为统军征战官职名称,如北周宣帝任命其叔父宇文盛为“行军元帅”。而在西方,军衔中“元帅”最初来源竟然是“弼马温”。元帅作为最高军衔是从16世纪的法军开始的。而法语中“元帅”一词则来源于德国词汇“马”和“仆人”,最初指的是给国王看守马厩的官员。  杨贺
期刊
冬天的蚂蚁颤抖的翅膀,  等待瘦瘦的冬天结束。  我用缓慢的,呆笨的方式爱你,  几乎不说话,仅有只言片语。  是什么导致我们各自隐藏生活?  一个伤口,风,一个言词,一个起源。  我们有时用一种无助的方式等待,  笨拙地,并非全部也未愈合。  当我们藏起伤口,我们从一个人  退缩到一个带壳的生命。  现在我们触摸到蚂蚁坚硬的胸膛,  那背甲。那沉默的舌头。  这一定是蚂蚁的方式,  冬天的蚂蚁的
期刊
“新郎官”现指新婚的男子,在古代,则多指刚刚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郎”在古代是指年轻的男子。从汉朝开始,“郎”还成為一般官员的代名词。到唐朝,六品以下官员统统称为“郎”,身居“郎”职的人称“郎君”或“郎官”。从隋朝开始,朝廷采用科举制(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隋唐两代对科举考试极为重视,当时朝廷规定:凡考中进士的人,都要先分配到中央官署中挂职锻炼,所任官职一般为校书郎、秘书郎。虽无实权,且多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