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认为,对于幼儿而言,嫉妒是指当母亲(或其他照顾者)关注另一儿童(或者仿真玩具娃娃)时,他们所体验到的集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于一体的复杂情绪。嫉妒不利于幼儿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它是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块绊脚石。
“妈妈,芸芸穿的裙子可漂亮了”,朵朵嘟着小嘴儿,闷闷不乐地和妈妈说。这几天,关于芸芸的裙子这个话题,朵朵已经跟妈妈说过很多次了,但是妈妈并没有在意。几天后,妈妈去幼儿园接朵朵回家,老师告诉妈妈,朵朵用铅笔把芸芸的裙子划破了。回家后,妈妈还没问原因呢,朵朵赌气地说:“谁让她的裙子比我的好看!”
朵朵通过划破芸芸的裙子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就是她的嫉妒心理在作怪。在孩子眼里,那些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零食都可能让幼儿遭受嫉妒的“折磨”。虽然嫉妒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长期陷在这种状态容易对幼儿的人格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让孩子变得自私、狭隘、消极,这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研究表明,嫉妒在生命早期就已经出现。当婴儿发现别人那儿有自己想要的,无论是玩具、表扬还是他人的关注,他都有可能因此产生嫉妒。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的婴幼儿在语言能力、动作以及认知发展水平上都有所不同,所以嫉妒的反应也存在差异,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嫉妒的发展阶段
阶段1 在生命的初期,婴儿尚无嫉妒反应。
“是妈妈就好”
双胞胎姐妹刚出生不久,妹妹就生病了,妈妈轻轻地拍着妹妹,温和地与妹妹说话,姐姐躺在旁边,她抿着小嘴儿,眨巴着眼睛,特别安静,似乎也特别享受妈妈的温柔。
从出生至6个月,嫉妒情绪尚未出现。在此期间,母亲的声音对婴儿具有重要的安抚作用,无论母亲对谁说话,他都会感觉到自己被安抚,内心感到满足。
阶段2 6~12个月,嫉妒情绪开始萌芽,但婴儿自身并不理解。
“这是我一个人的妈妈”
表妹彤彤来家里做客,妈妈抱起彤彤亲了一口,冬冬哇地一声就哭了起来,好像在说:“这是我的妈妈,她只能抱我。”
此时的宝宝已经表现出嫉妒的初级形式,他们还不能理解另一个宝宝的侵入可能会对自己与母亲的关系造成怎样的干扰。似乎出于一种本能,母亲对于其他孩子的关注引起了他的嫉妒反应。这样的表现可以使他们持久地占有母亲的注意,帮助他们建立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
阶段3 1岁之后,幼儿产生无区分的嫉妒反应,他们开始运用言语与行为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嫉妒。
“全都是我的”
今天,莉莉来豆豆家做客,妈妈正好买了一本故事书,就拿着故事书给莉莉讲故事,豆豆见状,马上跑过来推开莉莉说:“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故事书……”
这个阶段,婴儿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母亲在关注其他幼儿时,自己受关注的位置被取代了,母亲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由于母亲对其他幼儿的关注,他们的痛苦逐渐增加,喜悦逐渐减少,开始抱怨母亲的忽视,并企图重新获得关注。这时候,幼儿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倒退的行为,例如故意尿湿裤子,故意做出一些幼稚的行为来引起成人的注意。但是,在3岁之前,他们所表现出的嫉妒反应并未分化。也就是说,不管母亲关注谁,他都会表现出同等强度的嫉妒行为。随着言语、行为以及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4岁左右,幼儿对嫉妒情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开始意识到是什么引起了自己的嫉妒反应。同时,幼儿的嫉妒反应已经开始分化,相较于比自己小的幼儿,他们对同龄的幼儿更容易产生嫉妒。而且,反应的程度也没有之前那么强烈,反抗行为更为温和,但是反应的形式会更加丰富,幼儿会通过抢答母亲对其他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或者当着妈妈的面,纠正其他幼儿的错误等方式来吸引母亲的注意。
嫉妒的意义与作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里的小皇帝,他们大多染上了“骄”气,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不允许别人做得比自己好,嫉妒渐渐成了幼儿的一种“通病”。
嫉妒心强的幼儿不能接受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往往喜欢指责别人,甚至会采取一些“手腕”让别人不如自己。久而久之,幼儿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给自己带来痛苦,他们的性格也会逐渐变得古怪,这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非常不利。
但是,我们要知道,嫉妒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嫉妒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嫉妒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家长及教师如何引导幼儿面对嫉妒,如何克制嫉妒。
爸爸妈妈的功课
不少家长反映,他们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夸其他的小朋友,因为孩子听见会生气。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形成多疑、自卑的性格,家长绝对不能听之任之。家长的重视、防范和及时疏导非常重要。由于婴幼儿年龄尚小,不会掩饰,父母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及时发现幼儿的嫉妒反应。
1 倾听幼儿的心理感受
“哼!妍妍今天折的纸飞机比我的好看,老师表扬了她好几次。”欣欣气愤地说,妈妈马上就说:“你看人家多认真,你就是没有人家折得好。”其实,欣欣只是向妈妈表达了自己一种不安和烦躁的情绪,希望有人能倾听他的诉说,理解他、体谅他。家长不必加以评论,可以轻松地说:“噢,就这件事啊,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家人的轻松和微笑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嫉妒心理,强烈的情绪会逐渐隐退直至消失。当幼儿因为嫉妒而产生一些错误行为时,父母不能一味指责、盲目批评,而应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了解嫉妒产生的原因,这样做有助于解决问题,化解幼儿的嫉妒心理。
2 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的幼儿更容易产生嫉妒。父母的关爱、赞扬和理解则是医治自卑、克服嫉妒的一剂良药。
“爸爸,今天佩佩画的画又得了一个优!”最近,贝贝从幼儿园一回家就向爸爸报告这件事。爸爸摸摸贝贝的头,温和而坚定地说:“没关系,好好努力,爸爸相信贝贝也可以得到优!”
父母要让幼儿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有可能取得与他人一样的成功。这样,他们不容易被别人的成功搅得心神不宁。大度、乐观、豁达的个性是扑灭嫉妒之火的“灭火器”。
3 转化幼儿的嫉妒心
有时,在幼儿的嫉妒很难消除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幼儿正确竞争,将嫉妒心转化为激励孩子前进的动力。
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小朋友特别喜欢明明,因为他唱歌唱得好。看见明明那么受欢迎,北北特别不服气,他经常抢明明的玩具,抢他的小椅子坐。老师为此经常向北北妈妈告状,爸爸妈妈教育了北北很多次,情况却一直没有好转。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只看到幼儿表面的举动,要深入挖掘这么做的内在原因,然后加以引导。家长应该提醒幼儿,你有自己的长处,会讲故事,还能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让幼儿学会欣赏别人,同时,也悦纳自己。
行动起来吧
1 小球进小桶
目的: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感受,锻炼他们的心理调试机能,使其能够正确地对待输赢。
准备:闹钟、塑料小桶、筷子、彩色小球
过程:(1)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指定颜色的小球用筷子夹到小桶内。闹钟响时,表示时间到。(2)根据不同的难度决定游戏时间,时间由家长决定,让幼儿玩游戏时,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建议:无论孩子面对的是输还是赢,父母要注意对幼儿的引导,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明白输和赢都很正常。同时,也要鼓励幼儿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提醒幼儿,别人获胜的时候不能生气,要敢于和对方展开良性竞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 星星评比栏
目的:让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准备:白纸、小星星贴纸、彩笔
过程:(1)在白纸上画出表格,表格内填上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事项,如做家务、讲故事、唱歌、弹琴等(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填写)。(2)孩子每做一项表格内的内容,家长就在相应的空格内贴上一枚小星星,并定期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一周或是一月)。
建议:在总结时,家长的态度要温和,尤其是面对幼儿的薄弱项目时。要让幼儿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不能因为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就产生嫉妒心理。
“妈妈,芸芸穿的裙子可漂亮了”,朵朵嘟着小嘴儿,闷闷不乐地和妈妈说。这几天,关于芸芸的裙子这个话题,朵朵已经跟妈妈说过很多次了,但是妈妈并没有在意。几天后,妈妈去幼儿园接朵朵回家,老师告诉妈妈,朵朵用铅笔把芸芸的裙子划破了。回家后,妈妈还没问原因呢,朵朵赌气地说:“谁让她的裙子比我的好看!”
朵朵通过划破芸芸的裙子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就是她的嫉妒心理在作怪。在孩子眼里,那些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好吃的零食都可能让幼儿遭受嫉妒的“折磨”。虽然嫉妒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长期陷在这种状态容易对幼儿的人格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让孩子变得自私、狭隘、消极,这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研究表明,嫉妒在生命早期就已经出现。当婴儿发现别人那儿有自己想要的,无论是玩具、表扬还是他人的关注,他都有可能因此产生嫉妒。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的婴幼儿在语言能力、动作以及认知发展水平上都有所不同,所以嫉妒的反应也存在差异,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嫉妒的发展阶段
阶段1 在生命的初期,婴儿尚无嫉妒反应。
“是妈妈就好”
双胞胎姐妹刚出生不久,妹妹就生病了,妈妈轻轻地拍着妹妹,温和地与妹妹说话,姐姐躺在旁边,她抿着小嘴儿,眨巴着眼睛,特别安静,似乎也特别享受妈妈的温柔。
从出生至6个月,嫉妒情绪尚未出现。在此期间,母亲的声音对婴儿具有重要的安抚作用,无论母亲对谁说话,他都会感觉到自己被安抚,内心感到满足。
阶段2 6~12个月,嫉妒情绪开始萌芽,但婴儿自身并不理解。
“这是我一个人的妈妈”
表妹彤彤来家里做客,妈妈抱起彤彤亲了一口,冬冬哇地一声就哭了起来,好像在说:“这是我的妈妈,她只能抱我。”
此时的宝宝已经表现出嫉妒的初级形式,他们还不能理解另一个宝宝的侵入可能会对自己与母亲的关系造成怎样的干扰。似乎出于一种本能,母亲对于其他孩子的关注引起了他的嫉妒反应。这样的表现可以使他们持久地占有母亲的注意,帮助他们建立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
阶段3 1岁之后,幼儿产生无区分的嫉妒反应,他们开始运用言语与行为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嫉妒。
“全都是我的”
今天,莉莉来豆豆家做客,妈妈正好买了一本故事书,就拿着故事书给莉莉讲故事,豆豆见状,马上跑过来推开莉莉说:“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故事书……”
这个阶段,婴儿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母亲在关注其他幼儿时,自己受关注的位置被取代了,母亲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由于母亲对其他幼儿的关注,他们的痛苦逐渐增加,喜悦逐渐减少,开始抱怨母亲的忽视,并企图重新获得关注。这时候,幼儿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倒退的行为,例如故意尿湿裤子,故意做出一些幼稚的行为来引起成人的注意。但是,在3岁之前,他们所表现出的嫉妒反应并未分化。也就是说,不管母亲关注谁,他都会表现出同等强度的嫉妒行为。随着言语、行为以及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4岁左右,幼儿对嫉妒情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开始意识到是什么引起了自己的嫉妒反应。同时,幼儿的嫉妒反应已经开始分化,相较于比自己小的幼儿,他们对同龄的幼儿更容易产生嫉妒。而且,反应的程度也没有之前那么强烈,反抗行为更为温和,但是反应的形式会更加丰富,幼儿会通过抢答母亲对其他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或者当着妈妈的面,纠正其他幼儿的错误等方式来吸引母亲的注意。
嫉妒的意义与作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里的小皇帝,他们大多染上了“骄”气,觉得自己是最好的,不允许别人做得比自己好,嫉妒渐渐成了幼儿的一种“通病”。
嫉妒心强的幼儿不能接受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往往喜欢指责别人,甚至会采取一些“手腕”让别人不如自己。久而久之,幼儿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给自己带来痛苦,他们的性格也会逐渐变得古怪,这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非常不利。
但是,我们要知道,嫉妒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嫉妒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嫉妒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家长及教师如何引导幼儿面对嫉妒,如何克制嫉妒。
爸爸妈妈的功课
不少家长反映,他们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夸其他的小朋友,因为孩子听见会生气。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形成多疑、自卑的性格,家长绝对不能听之任之。家长的重视、防范和及时疏导非常重要。由于婴幼儿年龄尚小,不会掩饰,父母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及时发现幼儿的嫉妒反应。
1 倾听幼儿的心理感受
“哼!妍妍今天折的纸飞机比我的好看,老师表扬了她好几次。”欣欣气愤地说,妈妈马上就说:“你看人家多认真,你就是没有人家折得好。”其实,欣欣只是向妈妈表达了自己一种不安和烦躁的情绪,希望有人能倾听他的诉说,理解他、体谅他。家长不必加以评论,可以轻松地说:“噢,就这件事啊,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家人的轻松和微笑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嫉妒心理,强烈的情绪会逐渐隐退直至消失。当幼儿因为嫉妒而产生一些错误行为时,父母不能一味指责、盲目批评,而应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了解嫉妒产生的原因,这样做有助于解决问题,化解幼儿的嫉妒心理。
2 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的幼儿更容易产生嫉妒。父母的关爱、赞扬和理解则是医治自卑、克服嫉妒的一剂良药。
“爸爸,今天佩佩画的画又得了一个优!”最近,贝贝从幼儿园一回家就向爸爸报告这件事。爸爸摸摸贝贝的头,温和而坚定地说:“没关系,好好努力,爸爸相信贝贝也可以得到优!”
父母要让幼儿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有可能取得与他人一样的成功。这样,他们不容易被别人的成功搅得心神不宁。大度、乐观、豁达的个性是扑灭嫉妒之火的“灭火器”。
3 转化幼儿的嫉妒心
有时,在幼儿的嫉妒很难消除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幼儿正确竞争,将嫉妒心转化为激励孩子前进的动力。
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小朋友特别喜欢明明,因为他唱歌唱得好。看见明明那么受欢迎,北北特别不服气,他经常抢明明的玩具,抢他的小椅子坐。老师为此经常向北北妈妈告状,爸爸妈妈教育了北北很多次,情况却一直没有好转。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只看到幼儿表面的举动,要深入挖掘这么做的内在原因,然后加以引导。家长应该提醒幼儿,你有自己的长处,会讲故事,还能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让幼儿学会欣赏别人,同时,也悦纳自己。
行动起来吧
1 小球进小桶
目的: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感受,锻炼他们的心理调试机能,使其能够正确地对待输赢。
准备:闹钟、塑料小桶、筷子、彩色小球
过程:(1)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指定颜色的小球用筷子夹到小桶内。闹钟响时,表示时间到。(2)根据不同的难度决定游戏时间,时间由家长决定,让幼儿玩游戏时,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建议:无论孩子面对的是输还是赢,父母要注意对幼儿的引导,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明白输和赢都很正常。同时,也要鼓励幼儿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提醒幼儿,别人获胜的时候不能生气,要敢于和对方展开良性竞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 星星评比栏
目的:让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准备:白纸、小星星贴纸、彩笔
过程:(1)在白纸上画出表格,表格内填上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事项,如做家务、讲故事、唱歌、弹琴等(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填写)。(2)孩子每做一项表格内的内容,家长就在相应的空格内贴上一枚小星星,并定期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一周或是一月)。
建议:在总结时,家长的态度要温和,尤其是面对幼儿的薄弱项目时。要让幼儿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不能因为某一方面不如别人就产生嫉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