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揭题,激趣导入
1.读题。
2.复习以往学过的习惯。对照自己的实际审视已经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学生交流。
3.揭示学习的内容:“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就能培养好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具体行为习惯后,教材更关注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思维习惯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
二、前后联系,学习“不懂就问”
1.观察图片,学习“不懂就问”,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1)向老师或家长请教时态度应该怎样?(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在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的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5)教师阐述“不懂就问”的重要性,结合本班学生举一实例,说明“不懂就问”的重要性。(6)同学们“不懂就问”,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课本上、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问,都可以向别人请教;只要自己动了脑筋不能解答,随时随地都可以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相互之间都可以成为老师,谁能解答问题,他就是老师。
4.和《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一起教学。读《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进一步理解“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许多教师把习惯篇上成了看图说话。学生兴趣索然。《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是对“不懂就问”最好的阐释,对学生理解习惯篇很有帮助。《学与问》阐明学与问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知识的主人;而《大自然的文字》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是最好的实践指导性文章。
三、前后联系,学习“勤于搜集资料”
1.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并归纳:(1)做摘抄笔记,将认为有价值、有意义、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最好分类摘抄,这样便于查阅)。(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3)拍照片,把搜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4)编辑剪报,把搜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积累。(5)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录像、录音、复印等搜集资料的方法。
3.搜集资料有很多途径,我们看第3页上面的插图,想一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搜集资料?
4.追问:你还有哪些搜集资料的方式?(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5.自主学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和语文综合性学习《读报和剪报》:(1)自主读文。(2)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阐述了哪些问题?每一个问题有什么作用?(3)读报有哪些方法值得借鉴?
6.布置准备:(1)每天在班级黑板报发布一句话新闻。(2)剪报:剪报本,读书笔记。
[设计意图]同样,关于搜集资料,虽然内容很多,但是读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和最后一课综合性学习有着很多的联系。有些教师缺乏瞻前顾后的统领整合教材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往往流于形式,一读而过。将它提前到此时学习,目的就是要把学习习惯巧妙地融合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这样更能增加习惯篇教学的课堂容量和实效性。
四、名言引领,总结提升
1.出示名人名言,朗读,理解。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
王夫之说:“习成而性成也。”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2.教师进一步渲染: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坏习惯,对人贻害匪浅。学习了习惯篇,重在平时的养成。
3.将这些名言背下来,让它指导我们的实践。
[设计意图]名言结课并让学生背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独具特色,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升华了本课的内涵。
1.读题。
2.复习以往学过的习惯。对照自己的实际审视已经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学生交流。
3.揭示学习的内容:“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就能培养好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具体行为习惯后,教材更关注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思维习惯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
二、前后联系,学习“不懂就问”
1.观察图片,学习“不懂就问”,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1)向老师或家长请教时态度应该怎样?(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在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的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5)教师阐述“不懂就问”的重要性,结合本班学生举一实例,说明“不懂就问”的重要性。(6)同学们“不懂就问”,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课本上、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问,都可以向别人请教;只要自己动了脑筋不能解答,随时随地都可以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相互之间都可以成为老师,谁能解答问题,他就是老师。
4.和《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一起教学。读《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进一步理解“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许多教师把习惯篇上成了看图说话。学生兴趣索然。《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是对“不懂就问”最好的阐释,对学生理解习惯篇很有帮助。《学与问》阐明学与问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知识的主人;而《大自然的文字》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是最好的实践指导性文章。
三、前后联系,学习“勤于搜集资料”
1.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并归纳:(1)做摘抄笔记,将认为有价值、有意义、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最好分类摘抄,这样便于查阅)。(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3)拍照片,把搜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4)编辑剪报,把搜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积累。(5)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录像、录音、复印等搜集资料的方法。
3.搜集资料有很多途径,我们看第3页上面的插图,想一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搜集资料?
4.追问:你还有哪些搜集资料的方式?(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5.自主学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和语文综合性学习《读报和剪报》:(1)自主读文。(2)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阐述了哪些问题?每一个问题有什么作用?(3)读报有哪些方法值得借鉴?
6.布置准备:(1)每天在班级黑板报发布一句话新闻。(2)剪报:剪报本,读书笔记。
[设计意图]同样,关于搜集资料,虽然内容很多,但是读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和最后一课综合性学习有着很多的联系。有些教师缺乏瞻前顾后的统领整合教材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往往流于形式,一读而过。将它提前到此时学习,目的就是要把学习习惯巧妙地融合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这样更能增加习惯篇教学的课堂容量和实效性。
四、名言引领,总结提升
1.出示名人名言,朗读,理解。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
王夫之说:“习成而性成也。”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2.教师进一步渲染: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坏习惯,对人贻害匪浅。学习了习惯篇,重在平时的养成。
3.将这些名言背下来,让它指导我们的实践。
[设计意图]名言结课并让学生背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独具特色,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升华了本课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