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东安县有机肥资源种类,概述了有机肥利用现状,指出有机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有机肥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促进该县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有机肥;利用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湖南东安
中图分类号 S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55-02
东安县处在湘中丘陵向南岭山地的过渡地带,属于“七山半水二分田,分半道路和庄园”的山丘平地县,现有耕地4.276万hm2,水稻常年播种面积5.466万hm2,玉米6 000 hm2,油菜等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为3.866万hm2左右,年存出栏生猪146.68万头,家禽年存出笼688.9万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民对化肥的依赖加强,以致出现了有机肥使用量和利用率下降、地力退化、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有机肥积造方法和使用技术却未能随之发生大的变革。2015年国家提出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有机肥将作为主力军,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要多途径、多渠道生产和利用有机肥,提高有机肥利用率,以提高土壤地力,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1]。
1 东安县有机肥资源种类
东安县有机肥资源主要包括秸秆、绿肥、畜禽粪便、农家肥等四大类,2014年全县有机肥资源总量168.96万t,其中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40.28万t,绿肥资源21.75万t,畜禽粪便资源91.27万t,农家肥资源15.66万t,分别占有机肥资源总量的23.8%、12.9%、54.0%和9.3%;有机肥(用作肥料)利用总量137.21万t,有机肥利用率81.2%,施用面积7.206万hm2,平均耕地有机肥用量为19.038 t/hm2。其中秸秆利用量28.14万t,绿肥利用量19.62万t,规模畜禽粪便利用量75.4万t,农家肥利用量14.05万t,有机肥利用率分别为69.9%、90.2%、82.6%、89.7%,分别占有机肥资源利用量的20.5%、14.3%、55.0%和10.2%。
2 有机肥资源及利用现状
2.1 农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是东安县主要有机肥资源之一,2014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9.973万hm2,秸秆资源总量40.28万t;通过直接、焚烧、过腹还田等模式,秸秆用作肥料还田总量达到28.14万t,秸秆还田率69.9%,其中翻压、覆盖、堆沤、沼气发酵后直接还田11.2万t,焚烧后还田14.02万t,过腹还田2.92万t,占比分别为39.8%、49.8%、10.4%,焚烧后还田为主要方式,直接还田其次;作物秸秆还田率中水稻的还田率最高,为80.2%,油菜、豆类秸秆还田率较低,分别是25.4%、24.6%;秸秆资源中水稻秸秆占主要比例,占还田秸秆总量的81.0%,豆类秸杆占还田秸秆总量的比例最小,仅为1%。另外,还有7.94万t秸秆用作原料或燃料,4.2万t秸秆弃置乱堆未用。
2.2 绿肥
绿肥是东安县传统的重要有机肥源,一直有种植冬绿肥的习惯。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化肥工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逐渐减少,种植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紫云英种植规模产生了大幅下降,但近几年在有关政策的推动下,种植面积又出现了回暖。特别是近年在大力发展秋冬生产政策的带动下,2014年全县种植紫云英9 000 hm2,总产量达19.59万t。紫云英主要有2种利用方式:一是直接压青还田,占绿肥产量的98%;二是用作饲料,占绿肥产量的2%。春夏绿肥主要种植黑麦草,种植面积为350 hm2,总产量约为2.13万t,作为绿肥压青覆盖在果园、菜地为总量的20%,另有80%作为饲料利用。2014年全县绿肥总产量为21.75万t,有机肥利用量为19.62万t,利用率为90.2%。
2.3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
近年来,东安县规模化养殖,特别是蛋鸡养殖快速发展,2014年底,全县有规模养殖场436家,其中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户)132家,大、中型猪、牛养殖场(户)296家,规模肉牛养殖场1家,规模肥羊养殖场10家,养殖总量437.5万头(羽)。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已是全县最大比例的有机肥资源,畜禽粪便总量达到91.27万t,用作肥料(含沼气化处理)75.4万t,利用率为82.6%。畜禽粪便品种主要为猪粪和鸡粪,分别占畜禽粪便总用量的87.2%和11.5%,另外牛羊粪便占1.3%。规模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利用方式主要有传统堆沤、沼气化处理、工厂化处理,分别占比为60.4%、21.4%、0.9%,还有17.3%未利用,以传统堆沤方式和沼气化处理利用为主。传统堆沤方式和沼气化处理的有机肥主要施用在果园、菜地等园艺类作物上,少量水稻种植大户作基肥施用。
2.4 农家肥
东安县还存在较大数量散养畜禽的农户,特别是小规模家禽养殖,农民利用畜禽粪便、秸秆杂草、生活垃圾等制造厩肥,堆沤土杂肥,另还有人粪尿、堆沤肥等。2014年全县农家肥资源总量为15.66万t,利用量14.05万t,利用率为89.7%,还有少量的农家肥资源没得到利用,农家肥总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厩肥主要用于果树、蔬菜种植,人粪尿也主要用于蔬菜种植,火土杂肥主要用于豆类、花生、红薯和玉米等旱作。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未得到利用。
3 存在的问题
3.1 欠缺施用有机肥的意识
由于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认为无机化肥施用简便,省工省时,且效果直观,而施用有机肥费工费时,短期内见不到明显效果。另一方面,认识不到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結、土壤性状恶化等缺点,对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品质的潜力认识不够,仍然优先选择化肥,重视化肥,轻视有机肥。或是有的农户能认识到施用有机肥的好处,但在使用时因为人力、操作、季节等原因施用的又很少。 3.2 秸秆综合利用程度低
秸秆可作为肥料、饲料、原料、能源等进行综合利用,在东安县秸秆主要作为肥料、沼气原料进行利用,还有4.2万t秸秆弃置乱堆没得到很好利用。焚烧还田还是秸秆还田主要方式。农户为省工、省时,方便操作,焚烧秸秆现象相当严重,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使有效养分大量减少,与当前的节能减排大相径庭。
3.3 畜禽粪便利用不完全
东安县的畜禽粪便资源丰富,但畜禽养殖场鲜粪大部分是经过化粪池简单堆沤处理,然后露天堆积、日晒雨淋,造成粪便收集利用率低,这样既造成了养分的流失,又影响了周边环境,还会形成二次污染。少数在水库边的中小型养殖场的粪便直接排入水库养鱼,污染水体,还有少数是养殖场的粪便,没有进行任何管理和利用,任其排放。全县仅有1家利用鸡粪进行工厂化处理生产商品有机肥的工厂,工厂化利用率极低。
3.4 绿肥种植面积有待扩大
东安县常年冬闲田面积在1.666万hm2以上,2014年绿肥种植面积9 000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1.1%,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绿肥可作饲料也可作肥料,在东安县主要是作为肥料使用,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低,农民不愿种植。而小型机械耕种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绿肥的发展,大型旋耕机能够将紫云英茎杆绞碎,但在东安县小型犁耙机械还是占大部分,翻耕深度不够,紫云英的茎很容易导致犁耙困难,增强了劳动强度,另外绿肥种子价格过高,更是影响了农民种植绿肥的积极性。
4 对策
4.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技术指导
提高农民对作物施用有机肥作用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大农民对土肥技术的认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指导农民适时、适量、科学、合理地使用有机肥。要向农民发放有关在水稻、蔬菜等作物生产上使用有机肥的技术须知(如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帮助农民掌握用肥数量、使用时间、施用方法等技术要领,进一步提高有机肥使用效果[2]。
4.2 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一是大力推广秸秆青贮做氨化饲料、入沼气池做燃料、入堆沤池腐熟做肥料,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等“养殖—沼气—种植”系列综合能源生态模式;二是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将秸秆还田,以提高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东安县重点是要推广稻草还田技术,通过腐熟剂腐熟还田、覆盖还田、机械翻压还田等直接还田模式将稻草进行还田,减少焚烧,既提高了稻草的利用率,又保护了环境[3]。
4.3 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绿肥
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绿肥生产,一是针对闲置的稻田可以通过种子补贴等方式,大力引导和鼓励农民恢复发展绿肥生产,推广稻—稻—肥的种植制度;二是加强土地流转,提高大型机械化程度,解决绿肥生产中小型机械缠犁等制约问题。
4.4 加强畜禽粪便的肥料化利用
对规模畜禽养殖企业可通过纵向一体化方式,如建立生物有机肥处理厂,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而中小规模的养殖场受资金、技术限制,则应引导区域内有机肥企业加强与养殖场在畜禽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合作,提高畜禽粪便商品化水平[4]。
5 建议
5.1 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的肥料化技术
在全县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秸秆腐熟还田、堆沤还田;通过农机补贴配备性能可靠、作业高效、技术成熟的还田机械,建设一批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基地。利用不同技術的配合使用,着重解决水稻秸秆还田问题,形成合理的还田技术格局,同时也可解决绿肥生产中的制约问题。
5.2 开展“土壤有机肥提升项目”工作
东安县主要是双季稻种植区,作物茬口紧,农村劳动力少,大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通过腐熟剂加快秸秆腐烂,减少劳动投入。
5.3 提高有机肥商品化产业化水平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从政策上采取激励措施,加快秸秆、畜禽粪便产业发展,制定支持秸秆、畜禽粪便的产业化政策。加大有机肥的开发利用,兴办有机肥料加工厂,并给予大力扶植,以提高畜禽粪便商品化水平,扩大有机肥生产企业规模[5-7]。
5.4 加强对农村废弃物与城镇有机肥管理工作
建议有关部门从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角度抓好有机肥料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农村、城镇垃圾的收集与处理,畜禽养殖场的规划与布局,畜禽养殖场的周边环境管理等各项工作[8-9]。
6 参考文献
[1] 李安乡.湖南省有机肥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3(4):8-10.
[2] 方明.歙县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249.
[3] 郭帅,贺晓辉.云南省有机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4,36(3):48-52.
[4] 姚俭德,洪银银,王啟苗.宁国市商品有机肥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0):61-62.
[5] 黄鸿翔,李书田,李向林,等.我国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土壤肥料,2006(1):4-9.
[6] 钱国平,邱宁宁,胡江湖.安徽有机肥利用现状分析及激励机制探讨[J].中国农技推广,2007(4):37-39.
[7] 王志林,倪春青,张丽,等.施用有机肥与单一施用化肥的试验结果对比[J].农业科技通讯,2008(4):56.
[8] 薛峰,颜廷梅,杨林章,等.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6):226-231.
[9] 吴连富,秋海志.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的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0):19.
关键词 有机肥;利用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湖南东安
中图分类号 S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55-02
东安县处在湘中丘陵向南岭山地的过渡地带,属于“七山半水二分田,分半道路和庄园”的山丘平地县,现有耕地4.276万hm2,水稻常年播种面积5.466万hm2,玉米6 000 hm2,油菜等其他作物的播种面积为3.866万hm2左右,年存出栏生猪146.68万头,家禽年存出笼688.9万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民对化肥的依赖加强,以致出现了有机肥使用量和利用率下降、地力退化、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有机肥积造方法和使用技术却未能随之发生大的变革。2015年国家提出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有机肥将作为主力军,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要多途径、多渠道生产和利用有机肥,提高有机肥利用率,以提高土壤地力,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1]。
1 东安县有机肥资源种类
东安县有机肥资源主要包括秸秆、绿肥、畜禽粪便、农家肥等四大类,2014年全县有机肥资源总量168.96万t,其中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40.28万t,绿肥资源21.75万t,畜禽粪便资源91.27万t,农家肥资源15.66万t,分别占有机肥资源总量的23.8%、12.9%、54.0%和9.3%;有机肥(用作肥料)利用总量137.21万t,有机肥利用率81.2%,施用面积7.206万hm2,平均耕地有机肥用量为19.038 t/hm2。其中秸秆利用量28.14万t,绿肥利用量19.62万t,规模畜禽粪便利用量75.4万t,农家肥利用量14.05万t,有机肥利用率分别为69.9%、90.2%、82.6%、89.7%,分别占有机肥资源利用量的20.5%、14.3%、55.0%和10.2%。
2 有机肥资源及利用现状
2.1 农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是东安县主要有机肥资源之一,2014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9.973万hm2,秸秆资源总量40.28万t;通过直接、焚烧、过腹还田等模式,秸秆用作肥料还田总量达到28.14万t,秸秆还田率69.9%,其中翻压、覆盖、堆沤、沼气发酵后直接还田11.2万t,焚烧后还田14.02万t,过腹还田2.92万t,占比分别为39.8%、49.8%、10.4%,焚烧后还田为主要方式,直接还田其次;作物秸秆还田率中水稻的还田率最高,为80.2%,油菜、豆类秸秆还田率较低,分别是25.4%、24.6%;秸秆资源中水稻秸秆占主要比例,占还田秸秆总量的81.0%,豆类秸杆占还田秸秆总量的比例最小,仅为1%。另外,还有7.94万t秸秆用作原料或燃料,4.2万t秸秆弃置乱堆未用。
2.2 绿肥
绿肥是东安县传统的重要有机肥源,一直有种植冬绿肥的习惯。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化肥工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逐渐减少,种植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紫云英种植规模产生了大幅下降,但近几年在有关政策的推动下,种植面积又出现了回暖。特别是近年在大力发展秋冬生产政策的带动下,2014年全县种植紫云英9 000 hm2,总产量达19.59万t。紫云英主要有2种利用方式:一是直接压青还田,占绿肥产量的98%;二是用作饲料,占绿肥产量的2%。春夏绿肥主要种植黑麦草,种植面积为350 hm2,总产量约为2.13万t,作为绿肥压青覆盖在果园、菜地为总量的20%,另有80%作为饲料利用。2014年全县绿肥总产量为21.75万t,有机肥利用量为19.62万t,利用率为90.2%。
2.3 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
近年来,东安县规模化养殖,特别是蛋鸡养殖快速发展,2014年底,全县有规模养殖场436家,其中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户)132家,大、中型猪、牛养殖场(户)296家,规模肉牛养殖场1家,规模肥羊养殖场10家,养殖总量437.5万头(羽)。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已是全县最大比例的有机肥资源,畜禽粪便总量达到91.27万t,用作肥料(含沼气化处理)75.4万t,利用率为82.6%。畜禽粪便品种主要为猪粪和鸡粪,分别占畜禽粪便总用量的87.2%和11.5%,另外牛羊粪便占1.3%。规模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利用方式主要有传统堆沤、沼气化处理、工厂化处理,分别占比为60.4%、21.4%、0.9%,还有17.3%未利用,以传统堆沤方式和沼气化处理利用为主。传统堆沤方式和沼气化处理的有机肥主要施用在果园、菜地等园艺类作物上,少量水稻种植大户作基肥施用。
2.4 农家肥
东安县还存在较大数量散养畜禽的农户,特别是小规模家禽养殖,农民利用畜禽粪便、秸秆杂草、生活垃圾等制造厩肥,堆沤土杂肥,另还有人粪尿、堆沤肥等。2014年全县农家肥资源总量为15.66万t,利用量14.05万t,利用率为89.7%,还有少量的农家肥资源没得到利用,农家肥总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厩肥主要用于果树、蔬菜种植,人粪尿也主要用于蔬菜种植,火土杂肥主要用于豆类、花生、红薯和玉米等旱作。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未得到利用。
3 存在的问题
3.1 欠缺施用有机肥的意识
由于农民在种植过程中,认为无机化肥施用简便,省工省时,且效果直观,而施用有机肥费工费时,短期内见不到明显效果。另一方面,认识不到长期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結、土壤性状恶化等缺点,对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品质的潜力认识不够,仍然优先选择化肥,重视化肥,轻视有机肥。或是有的农户能认识到施用有机肥的好处,但在使用时因为人力、操作、季节等原因施用的又很少。 3.2 秸秆综合利用程度低
秸秆可作为肥料、饲料、原料、能源等进行综合利用,在东安县秸秆主要作为肥料、沼气原料进行利用,还有4.2万t秸秆弃置乱堆没得到很好利用。焚烧还田还是秸秆还田主要方式。农户为省工、省时,方便操作,焚烧秸秆现象相当严重,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使有效养分大量减少,与当前的节能减排大相径庭。
3.3 畜禽粪便利用不完全
东安县的畜禽粪便资源丰富,但畜禽养殖场鲜粪大部分是经过化粪池简单堆沤处理,然后露天堆积、日晒雨淋,造成粪便收集利用率低,这样既造成了养分的流失,又影响了周边环境,还会形成二次污染。少数在水库边的中小型养殖场的粪便直接排入水库养鱼,污染水体,还有少数是养殖场的粪便,没有进行任何管理和利用,任其排放。全县仅有1家利用鸡粪进行工厂化处理生产商品有机肥的工厂,工厂化利用率极低。
3.4 绿肥种植面积有待扩大
东安县常年冬闲田面积在1.666万hm2以上,2014年绿肥种植面积9 000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1.1%,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绿肥可作饲料也可作肥料,在东安县主要是作为肥料使用,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低,农民不愿种植。而小型机械耕种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绿肥的发展,大型旋耕机能够将紫云英茎杆绞碎,但在东安县小型犁耙机械还是占大部分,翻耕深度不够,紫云英的茎很容易导致犁耙困难,增强了劳动强度,另外绿肥种子价格过高,更是影响了农民种植绿肥的积极性。
4 对策
4.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技术指导
提高农民对作物施用有机肥作用的认识,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大农民对土肥技术的认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指导农民适时、适量、科学、合理地使用有机肥。要向农民发放有关在水稻、蔬菜等作物生产上使用有机肥的技术须知(如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帮助农民掌握用肥数量、使用时间、施用方法等技术要领,进一步提高有机肥使用效果[2]。
4.2 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一是大力推广秸秆青贮做氨化饲料、入沼气池做燃料、入堆沤池腐熟做肥料,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等“养殖—沼气—种植”系列综合能源生态模式;二是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将秸秆还田,以提高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东安县重点是要推广稻草还田技术,通过腐熟剂腐熟还田、覆盖还田、机械翻压还田等直接还田模式将稻草进行还田,减少焚烧,既提高了稻草的利用率,又保护了环境[3]。
4.3 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绿肥
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绿肥生产,一是针对闲置的稻田可以通过种子补贴等方式,大力引导和鼓励农民恢复发展绿肥生产,推广稻—稻—肥的种植制度;二是加强土地流转,提高大型机械化程度,解决绿肥生产中小型机械缠犁等制约问题。
4.4 加强畜禽粪便的肥料化利用
对规模畜禽养殖企业可通过纵向一体化方式,如建立生物有机肥处理厂,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而中小规模的养殖场受资金、技术限制,则应引导区域内有机肥企业加强与养殖场在畜禽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合作,提高畜禽粪便商品化水平[4]。
5 建议
5.1 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的肥料化技术
在全县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重点推广秸秆覆盖还田、秸秆腐熟还田、堆沤还田;通过农机补贴配备性能可靠、作业高效、技术成熟的还田机械,建设一批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基地。利用不同技術的配合使用,着重解决水稻秸秆还田问题,形成合理的还田技术格局,同时也可解决绿肥生产中的制约问题。
5.2 开展“土壤有机肥提升项目”工作
东安县主要是双季稻种植区,作物茬口紧,农村劳动力少,大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通过腐熟剂加快秸秆腐烂,减少劳动投入。
5.3 提高有机肥商品化产业化水平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从政策上采取激励措施,加快秸秆、畜禽粪便产业发展,制定支持秸秆、畜禽粪便的产业化政策。加大有机肥的开发利用,兴办有机肥料加工厂,并给予大力扶植,以提高畜禽粪便商品化水平,扩大有机肥生产企业规模[5-7]。
5.4 加强对农村废弃物与城镇有机肥管理工作
建议有关部门从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角度抓好有机肥料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农村、城镇垃圾的收集与处理,畜禽养殖场的规划与布局,畜禽养殖场的周边环境管理等各项工作[8-9]。
6 参考文献
[1] 李安乡.湖南省有机肥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3(4):8-10.
[2] 方明.歙县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249.
[3] 郭帅,贺晓辉.云南省有机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4,36(3):48-52.
[4] 姚俭德,洪银银,王啟苗.宁国市商品有机肥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0):61-62.
[5] 黄鸿翔,李书田,李向林,等.我国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J].土壤肥料,2006(1):4-9.
[6] 钱国平,邱宁宁,胡江湖.安徽有机肥利用现状分析及激励机制探讨[J].中国农技推广,2007(4):37-39.
[7] 王志林,倪春青,张丽,等.施用有机肥与单一施用化肥的试验结果对比[J].农业科技通讯,2008(4):56.
[8] 薛峰,颜廷梅,杨林章,等.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6):226-231.
[9] 吴连富,秋海志.有机肥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的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