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远隔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音猬因子(Shh)/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 (Gli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6~8周龄,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远隔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和环巴胺+远隔缺血预处理组(CYC+RIPC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IPC组于右侧腹股沟处以止血带阻断下肢血流10 min后,松开止血带恢复灌注30 min,随后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YC+RIPC组于心肌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Shh特异性抑制剂环巴胺10 mg/kg,随即进行远隔缺血预处理。记录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再灌注120 min时取血样,采用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CK-MB和cTnI浓度。取血结束后,取缺血区心肌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含量,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TUNEL法确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心肌组织Shh和Gli1的表达部位,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Shh和Gli1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发作次数升高,发作总时间延长,心律失常评分升高,血清cTnI和CK-MB浓度、心肌TNF-α含量及AI升高,Shh和Gli1表达上调(P<0.05),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严重;与I/R组比较,RIPC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发作次数降低,发作总时间缩短,血清cTnI和CK-MB浓度、心肌TNF-α含量及AI降低,Shh和Gli1表达上调(P<0.05),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CYC+RIP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IPC组比较,CYC+RIPC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发作次数升高,发作总时间延长,血清cTnI和CK-MB浓度、心肌TNF-α含量及AI升高,Shh和Gli1表达下调(P <0.05)。
结论远隔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机制与激活Shh/Gli1信号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