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一直是这些年来跨文化交际学者所研究的一个重点项目,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以期对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有所借鉴。
关键词:美国 高等教育 价值观 留学生
许多旅美留学生都经历过相当大程度上的困难和不适,因为他们发现很难理解和适应美国人对外国留学生行为的期望值。曾经一个刚刚到达美国的韩国留学生这样说道:“来到这里我很伤心,很多次我都想放弃这里的学业,然后回自己的祖国,这里并不是我原先所期望的那样。在韩国,我是一个好学生,但是在这里,我不知道该怎样做个好学生,我无法交到朋友”。
旅美留学生通常都会感到很纠结、困惑、孤独、受孤立、受误解甚至虐待,因为他们不懂得怎样和彼此还有老师处好关系。本文重点讨论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下的一些基本价值观以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以及舍友之间的这种多元化关系。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也是该国家的文化载体和显示。处在一个特殊的教育体制下的国民們,就像是处在一个特定文化下的人们,他们也许不会意识到他们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价值观,因此也不能从其它国家价值观角度来阐释自己的文化价值理念。这就使得这些外国学生们必须依靠自己来理解和领会美国这种高等教育体制是如何运转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如何在这种制度下实现美国人对他们的期望值。一位来自亚洲东部的学生曾告诉跨文化研究学者们:“真诚地说,我认为作为一个外国学生,如果你想在美国生存,你就必须具有比美国人更多的技能和文化知识,那将是你的生活更加容易些,比起你在自己本国要少很多艰难”
著名跨文化交际学者Eland基于他对一些在其它国家毕业的大学生的采访记录,最终得出结论: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方方面面都和它们所特有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价值观的区别都有广度和深度的不同。根据上述两个旅美留学的学生的内心深处的想法来判断,美国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强调学习的广度,这就使得他们的课程在知识上并不像他们本国的教育制度那样要求苛刻,在他们本国,更加重视少数几门课程的深度学习。
Eland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她称之为“有价值的知识”。她写道:“一些外国学生来到美国后发现,与他们自己的国家对比起来,只有那些合理的、有逻辑性的、客观的和确切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在他们眼里,对于每一项结论,你必须要提供依据和理由,并且你的论文中每个观点都必须要有理论支撑。
相对而言,一些学生说过,在家里他们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可以引用一些受尊敬的长辈或者权威人士的话语,并且他们并不用经常在公开发表过的学术刊物上找到理论支撑,但是这种话语引用的资源在美国写文章的时候是无效的。
被Eland所采访的一位西非学生还这样评论过美国和自己本国做学术的不同之处:美国人非常讲究知识产权保护,一旦自己文章中出现过的观点,那就成了作者本人的,如果你想引用的话,你必须在所引用的后面加上对方的名字和写作日期,这样才能是你的文章显得更学者化,更加学术化,更加受尊重。
Eland也曾提到过一个理论和实践平衡的不同之处。她引用了另一个学生话语:我们本国的教育体制过于理论化和学术化,而美国的教育体制过于实践化。从美国人的教育体制中就能很明显的看到,他们更加重视实践而轻视理论。
在这个群雄逐鹿、乱世纷争的年代,美国人依然能够屹立在世界的最前端,靠的是什么?是他们的船坚炮利?还是他们的美丽的自然环境?笔者看来非也,笔者坚定地认为,美国的强大的根本动力是他们的优秀的教育体制,尤其是高等教育体制。一个国家的进步的源泉是教育,发展的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教育的发展。历届美国总统竞选的一个非常受到选民的关注的焦点就是候选人是否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上能有所突破,否则教育这一关过不去,竞选者当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在经济、法制以及一些其它领域里面取得了令世界人民所瞩目的可观成绩,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但笔者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改革势在必行,这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个十三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因此,我们要放下大国的姿态,向世界上教育体制最先进的美国学习,尤其要学习他们的高等教育体制,让我们共同努力完成这个宏伟目标吧!
参考文献:
[1] Em Griffin, A First B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m].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0.
[2] Richard Twiss, One Church Many Tribes[m]. Wiconi International, Inc. 2008.
[3]http://edition.cnn.com/2015/03/15/opinions/pease-hillary-clinton-authenticity/index.html
[4]Gary Althen, American Ways[m]. 2016
作者简介:
崔宁(1980.5.18)男,山东青岛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美国 高等教育 价值观 留学生
许多旅美留学生都经历过相当大程度上的困难和不适,因为他们发现很难理解和适应美国人对外国留学生行为的期望值。曾经一个刚刚到达美国的韩国留学生这样说道:“来到这里我很伤心,很多次我都想放弃这里的学业,然后回自己的祖国,这里并不是我原先所期望的那样。在韩国,我是一个好学生,但是在这里,我不知道该怎样做个好学生,我无法交到朋友”。
旅美留学生通常都会感到很纠结、困惑、孤独、受孤立、受误解甚至虐待,因为他们不懂得怎样和彼此还有老师处好关系。本文重点讨论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下的一些基本价值观以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以及舍友之间的这种多元化关系。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制也是该国家的文化载体和显示。处在一个特殊的教育体制下的国民們,就像是处在一个特定文化下的人们,他们也许不会意识到他们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价值观,因此也不能从其它国家价值观角度来阐释自己的文化价值理念。这就使得这些外国学生们必须依靠自己来理解和领会美国这种高等教育体制是如何运转的,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如何在这种制度下实现美国人对他们的期望值。一位来自亚洲东部的学生曾告诉跨文化研究学者们:“真诚地说,我认为作为一个外国学生,如果你想在美国生存,你就必须具有比美国人更多的技能和文化知识,那将是你的生活更加容易些,比起你在自己本国要少很多艰难”
著名跨文化交际学者Eland基于他对一些在其它国家毕业的大学生的采访记录,最终得出结论: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方方面面都和它们所特有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价值观的区别都有广度和深度的不同。根据上述两个旅美留学的学生的内心深处的想法来判断,美国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强调学习的广度,这就使得他们的课程在知识上并不像他们本国的教育制度那样要求苛刻,在他们本国,更加重视少数几门课程的深度学习。
Eland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她称之为“有价值的知识”。她写道:“一些外国学生来到美国后发现,与他们自己的国家对比起来,只有那些合理的、有逻辑性的、客观的和确切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在他们眼里,对于每一项结论,你必须要提供依据和理由,并且你的论文中每个观点都必须要有理论支撑。
相对而言,一些学生说过,在家里他们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可以引用一些受尊敬的长辈或者权威人士的话语,并且他们并不用经常在公开发表过的学术刊物上找到理论支撑,但是这种话语引用的资源在美国写文章的时候是无效的。
被Eland所采访的一位西非学生还这样评论过美国和自己本国做学术的不同之处:美国人非常讲究知识产权保护,一旦自己文章中出现过的观点,那就成了作者本人的,如果你想引用的话,你必须在所引用的后面加上对方的名字和写作日期,这样才能是你的文章显得更学者化,更加学术化,更加受尊重。
Eland也曾提到过一个理论和实践平衡的不同之处。她引用了另一个学生话语:我们本国的教育体制过于理论化和学术化,而美国的教育体制过于实践化。从美国人的教育体制中就能很明显的看到,他们更加重视实践而轻视理论。
在这个群雄逐鹿、乱世纷争的年代,美国人依然能够屹立在世界的最前端,靠的是什么?是他们的船坚炮利?还是他们的美丽的自然环境?笔者看来非也,笔者坚定地认为,美国的强大的根本动力是他们的优秀的教育体制,尤其是高等教育体制。一个国家的进步的源泉是教育,发展的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教育的发展。历届美国总统竞选的一个非常受到选民的关注的焦点就是候选人是否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上能有所突破,否则教育这一关过不去,竞选者当选美国总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在经济、法制以及一些其它领域里面取得了令世界人民所瞩目的可观成绩,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但笔者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改革势在必行,这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个十三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因此,我们要放下大国的姿态,向世界上教育体制最先进的美国学习,尤其要学习他们的高等教育体制,让我们共同努力完成这个宏伟目标吧!
参考文献:
[1] Em Griffin, A First Book at Communication Theory[m].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00.
[2] Richard Twiss, One Church Many Tribes[m]. Wiconi International, Inc. 2008.
[3]http://edition.cnn.com/2015/03/15/opinions/pease-hillary-clinton-authenticity/index.html
[4]Gary Althen, American Ways[m]. 2016
作者简介:
崔宁(1980.5.18)男,山东青岛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