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评估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ha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相关征象对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进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endoscopic sphicterotomy,EST)+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手术治疗并有术前MRCP影像资料及随访资料的共734例患者,分别统计有结石复发与无结石复发患者的MRCP相关征象。

结果

术前或术中胆囊切除、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总管多发结石及胆总管走行角度是本组病例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EST小切开+EPBD术虽然尽量保留了Oddis括约肌的功能,但仍有一些因素会影响结石复发。

其他文献
期刊
腹腔镜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是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因肝脏为实质性器官,血供丰富,肝表明及实质内无明显分界线,解剖性肝脏切除为难度较大、风险较高手术。而术中寻找并确定病变肝脏组织的解剖层面,一直是肝脏外科追求的目标。而通过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染色,可使肝脏表面和实质内三维立体染色,达到解剖性切肝,为手术的安全性、精准性提供了一种有力的保障。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隐匿性胰胆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OPBR)的病因及内镜下胰胆分流术(endoscopic pancreaticobiliary separation,EPB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47例OPBR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平均胆汁淀粉酶(GBA)(864±575) U/L。40例行
腹腔镜下微创保胆手术是微创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病例,探讨黏膜翻转法在保胆取息肉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围术期未见胆瘘、出血、急性胆囊炎发作、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短期随访无息肉及结石复发病例,证实黏膜翻转法在保胆取息肉手术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1月69例LSA完全封堵且未重建的TEVAR患者病例和术后6个月的随访资料。结果患者男5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1(32~76)岁。围手术期死亡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符合入组标准的62例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患者及19例实施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 D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胰瘘将PD和DP患者分为胰瘘组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在有腹部手术史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有腹部手术史胆管结石患者的资料,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胆总管探查术,比较两组患者禁食时间,住院时间,费用和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腹腔镜组的出血量,费用,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白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