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早期是幼儿人格发展的敏感期。如果能充分利用幼儿自我意识形成这一敏感期的良好时机,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培养,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将对幼儿健康人格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运用手工活动培养4—5岁幼儿自我意识,会使幼儿自我意识产生差异吗?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自我意识的界定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
(二)手工活动的界定
幼儿的手工活动是成年人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直接运用双手或者通过操作简单的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可触摸的、可视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活动。
三、研究的目的
探索手工活动是否能提高4—5岁幼儿自我意识。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抽取3.5—4.5岁幼儿共60名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幼儿基本信息调查表》总共120份,回收101份,回收率84.17%;《自我意识观测表》总共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自我意识记录表》总共17份,回收17份,回收率100%。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是在参考山姆·麦索尔斯等学者著,廖凤瑞、陈姿兰译的《作品取样系统·3—6岁儿童发展指引》中4—5岁儿童发展指引的基础上,针对手工活动这一具体的特定的活动情景,进行相应的修订。
①观测表采用3等级评分标准,选项由尚未发展、发展中、熟练组成,“尚未发展”记1分,“发展中”记2分,“熟练”记3分。分数越高,表明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越好。
②Excel,spss20.0统计软件包。
(三)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观测表(n1=120)及记录表(n2=17)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 用Excel整理、管理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五、调查结果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结果
表1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前测数据统计中,经过T检验后,可以得知:对照班和实验班幼儿在手工活动下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p >0.05),表现为对照班与实验班幼儿在手工活动下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相当。
2. 运用手工活动培养4-5岁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
表2显示,实验班前后测所得幼儿自我意识的数据统计中,经过T检验后,得知:在一系列手工活动的训练下,实验班幼儿后期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前期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和发展。实验班前测与后测中,幼儿在手工活动下自我意识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表现为实验班前测较实验班后测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偏低。
3.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结果
表3显示:实验班后测与对照班后测所得幼儿自我意识的数据统计中,经过T检验后,得知:对照班与实验班幼儿在手工活动下自我意识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表现为对照班较实验班幼儿在手工活动下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偏低。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4—5岁幼儿手工活动后,幼儿的自信;独立从事活动的能力;遵守教学规则;爱护手工用具、课堂环境;适应活动上的转换和自我意识总分随活动的开展呈上升趋势,各阶段之间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表明幼儿自我意识有明显提高。
(二)建议
1。鼓勵幼儿展现自信
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活动,创造平台让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甚至还未完成的作品;对完成较快的幼儿,引导帮助其他完成困难的幼儿;鼓励幼儿互相交流、欣赏。
2.培养幼儿独立从事活动
在每次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独立思维、创新的能力,不仅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材料,并且对自己作品进大胆地设计。
3.遵守教室常规及活动规则
在活动中,使幼儿明白在制作过程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的尝试不代表随意、没有纪律的活动。手工活动中会出现很多情况,不能同时满足每个幼儿需求时,应引导幼儿耐心等待他人使用完后再使用,遵守规则;在手工活动结束后收拾整理物品。
4.培养幼儿爱护工具、作品的习惯
引导幼儿爱护手工材料及工具,在欣赏作品时,要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劳动成果,不能随意破坏。
5.培养幼儿适应活动上的转换
应该培养幼儿适应活动上的转换,让每个孩子可以自发、积极迅速地进入手工活动状态,能接收老师的指令,从正在进行的活动转化到老师安排的活动。
七、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一)研究方法应该多样化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所得的资料只能做初步的分析与讨论,未能做到深入研究。如果能再加上对家长做关于幼儿自我意识的访谈法和开放式问卷,效果会更佳,研究结果也更完善。
(二)研究样本的范围应该更广,数量应该更多
虽抽取年龄、抚养方式、平行班级等水平相近的幼儿进行实验,但研究范围小样本的数量存在不足,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改进。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早期是幼儿人格发展的敏感期。如果能充分利用幼儿自我意识形成这一敏感期的良好时机,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培养,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将对幼儿健康人格形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运用手工活动培养4—5岁幼儿自我意识,会使幼儿自我意识产生差异吗?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自我意识的界定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
(二)手工活动的界定
幼儿的手工活动是成年人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直接运用双手或者通过操作简单的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可触摸的、可视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活动。
三、研究的目的
探索手工活动是否能提高4—5岁幼儿自我意识。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抽取3.5—4.5岁幼儿共60名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幼儿基本信息调查表》总共120份,回收101份,回收率84.17%;《自我意识观测表》总共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自我意识记录表》总共17份,回收17份,回收率100%。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是在参考山姆·麦索尔斯等学者著,廖凤瑞、陈姿兰译的《作品取样系统·3—6岁儿童发展指引》中4—5岁儿童发展指引的基础上,针对手工活动这一具体的特定的活动情景,进行相应的修订。
①观测表采用3等级评分标准,选项由尚未发展、发展中、熟练组成,“尚未发展”记1分,“发展中”记2分,“熟练”记3分。分数越高,表明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越好。
②Excel,spss20.0统计软件包。
(三)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观测表(n1=120)及记录表(n2=17)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 用Excel整理、管理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五、调查结果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结果
表1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自我意识的前测数据统计中,经过T检验后,可以得知:对照班和实验班幼儿在手工活动下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p >0.05),表现为对照班与实验班幼儿在手工活动下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相当。
2. 运用手工活动培养4-5岁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
表2显示,实验班前后测所得幼儿自我意识的数据统计中,经过T检验后,得知:在一系列手工活动的训练下,实验班幼儿后期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前期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和发展。实验班前测与后测中,幼儿在手工活动下自我意识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表现为实验班前测较实验班后测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偏低。
3.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结果
表3显示:实验班后测与对照班后测所得幼儿自我意识的数据统计中,经过T检验后,得知:对照班与实验班幼儿在手工活动下自我意识存在显著性差异(0.01<p<0.05),表现为对照班较实验班幼儿在手工活动下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偏低。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4—5岁幼儿手工活动后,幼儿的自信;独立从事活动的能力;遵守教学规则;爱护手工用具、课堂环境;适应活动上的转换和自我意识总分随活动的开展呈上升趋势,各阶段之间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表明幼儿自我意识有明显提高。
(二)建议
1。鼓勵幼儿展现自信
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活动,创造平台让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甚至还未完成的作品;对完成较快的幼儿,引导帮助其他完成困难的幼儿;鼓励幼儿互相交流、欣赏。
2.培养幼儿独立从事活动
在每次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独立思维、创新的能力,不仅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材料,并且对自己作品进大胆地设计。
3.遵守教室常规及活动规则
在活动中,使幼儿明白在制作过程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的尝试不代表随意、没有纪律的活动。手工活动中会出现很多情况,不能同时满足每个幼儿需求时,应引导幼儿耐心等待他人使用完后再使用,遵守规则;在手工活动结束后收拾整理物品。
4.培养幼儿爱护工具、作品的习惯
引导幼儿爱护手工材料及工具,在欣赏作品时,要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劳动成果,不能随意破坏。
5.培养幼儿适应活动上的转换
应该培养幼儿适应活动上的转换,让每个孩子可以自发、积极迅速地进入手工活动状态,能接收老师的指令,从正在进行的活动转化到老师安排的活动。
七、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一)研究方法应该多样化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所得的资料只能做初步的分析与讨论,未能做到深入研究。如果能再加上对家长做关于幼儿自我意识的访谈法和开放式问卷,效果会更佳,研究结果也更完善。
(二)研究样本的范围应该更广,数量应该更多
虽抽取年龄、抚养方式、平行班级等水平相近的幼儿进行实验,但研究范围小样本的数量存在不足,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