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嘴山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入实施脱贫富民战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红翔新村、红瑞村、庙庙湖村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如期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产业扶贫——仓禀实
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通过自主经营、创办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方式,统筹抓好85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项目。探索产业带动、资源开发、三产融合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紧紧围绕移民增收和后续稳定发展,支持贫困村大力发展种养业,贫困村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牧草达到1.5万亩。在移民村新建5个奶牛场和10个集中养殖园区,发展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4300头、25000只,带动2100户移民发展养殖业。
平罗县宝丰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村集体闲置校舍改建成肉羊养殖繁育基地,带动238户农户发展小群多户养殖,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收益20万元,每户平均增收1.82万元。
惠农区东永固村加强与浙江省鲁家村结对合作,成立“百村联盟”,发展以枸杞为主导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2019年实现利润23.86万元,股民分红12.46万元。
石嘴山市海燕村作为生态移民安置地,著力发展养殖业扶贫,已经投资2233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60000余平方米、养殖规模达5000只羊的良种繁育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放扶贫贷款600万元,组织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湖羊纯繁科技园托管湖羊3000只。海燕村村民每年可以通过金融扶贫贷款购买每只2000元的母羊共15只,交由企业托管,同时可以享受800元的国家补贴、帮扶单位的5000元补助以及企业每只羊150元的分红。
就业扶贫——本领涨
始终把劳务增收作为脱贫的“铁杆庄稼”,加大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共举办各类就业创业培训班140期,培训建档立卡劳动力7673人次,建成扶贫车间14个,吸纳就业2000余人,全市移民就业人数达到1.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5000余人,稳定就业3200人以上,406人实现自主创业。强化就业扶贫,支持贫困人口外出就业,平罗县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41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283人、发放就业创业补贴113万元。
推进创业扶贫,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脱贫解困。对年内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的个体工商户,一次性给予创业补助3000元。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个人贷款最高额度从10万元调整到15万元 。
实施技能扶贫,依据农户意愿和就业需求,实施“菜单式”培训。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在培训后取得合格证书的,给予每人每天20元生活费补贴,最高不超过400元;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户,给予每人每天40元生活费补贴,最高补贴不超过800元。
恒达纺织的扶贫车间于2015年落户石嘴山,填补了该市纺织产业空白,既解决了当地移民就业,又提高了家庭收入。自建厂以来,先后帮助解决劳务移民、失地农民、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1100余人。恒达纺织的纱线主要用于高档服装的生产并销往广州、浙江等地。24岁的杨晓刚家在固原市隆德县,4年前来到扶贫车间打工,负责打包工作,原来在家里没工作,现在月收入有4000多元,他靠在工厂打工帮助家里还清了盖房欠下的十几万元。
石嘴山海燕村产业扶贫投资1372.3万元建成了3个面积各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投入380万元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编织袋加工车间,引进润龙包装等企业,稳定就业2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0余人,年人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待生产线全部装配完成后,预计可安置就业500人。 64岁的马德英原来在家里种地,年景好的时候,种地能挣5000元,差的时候能挣2000元,现在她和丈夫杨世清一起在海燕村润龙包装公司的扶贫车间上班,做包装化学材料的袋子,每件4分,一个月两人能挣2500元左右。
教育扶贫——书声朗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石嘴山市严格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教育帮扶资金933万元,惠及贫困学生9316人。免除建档立卡家庭、低保家庭、残疾家庭学生和孤儿学生的乘坐校车费用。坚持“控辍保学”常态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发生因贫失学现象,幼儿学前毛入园率达到93%。
近年来,石嘴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深入落实各项健康扶贫政策,强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工作,防止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石嘴山市积极落实健康扶贫惠民政策,深入推进“三个一批”分类救治,2020年上半年完成125名大病患者救治,将筛查出的1628名慢性病患者纳入慢病签约服务,对215名贫困患者落实重病兜底保障政策,“三个一批”分类救治率分别为98.5%、99.4%、99.5%。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183人,因长期居住外地、个人拒绝等正当原因不签约881人,应签尽签率100%。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贫困患者慢性病、大病住院费个人报销比例达到93%以上,建档立卡户家庭医生签约率完成99%。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近年来,石嘴山市把健康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从改善医疗基础设施、提升基层综合能力、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医保报销政策等方面下足功夫,确保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7月17日,惠农区海燕村村民田风梅在村卫生室做完了今年的体检。离家不远的村卫生室是她常去的地方,隔三差五去量一下血压、腰腿疼了做做中医理疗,老伴生病行动不便,打个电话村医就上门服务了。 曾几何时,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听诊器是村医的“四大件”;条件简陋、医疗条件低是村卫生室的“代名词”。然而现在,村卫生室早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诊疗室、治疗室、药房和公卫四室分离,常用药品全部备齐,心电图仪、血糖仪等基础医疗设备一应俱全……走进海燕村卫生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
如今,标准化的村卫生室,成为石嘴山市农村群众在家门口看病迈出的第一步。为了让困难群众看病有地方、有医生,石嘴山市大力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房屋、设备、人员“三个标准化”,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同时,开展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县乡医务人员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项目,基层医务人员培训覆盖率达95%,有效提升村医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县乡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平罗县试点医共体建设,县人民医院与陶乐镇中心卫生院、红崖子乡卫生院等建立紧密协作,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市中医医院与惠农区海燕村建立长期对口帮扶,在村卫生室开设中医专家门诊,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實施“千名医师下基层”活动和“凡晋必下”,每年选派100名以上专业人员长期派驻基层,形成常态化的对口支援,2020年选派106人下沉基层参与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近年来累计从综合医院选派专业技术人员535人次派驻基层。
近年来,石嘴山市严格落实“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确保实现应贷尽贷,财政注入贷款风险补偿金1100万元,累计为5640名建档立卡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1亿元,建档立卡户贷款覆盖率达到75%,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
近日,在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村村民马堆良家的羊圈里,羊儿们在悠闲地吃着草料,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马堆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不禁露出喜悦的笑容。他怎么也没想到,虽然自己64岁了,平罗农村商业银行不仅没有断贷,工作人员还主动上门为他贷款。如今,5万元贷款已经纂在手里,马堆良谋划着再买些羊回来,趁着行情好多挣些钱。
2012年搬到红瑞村时,马堆良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儿子从小残疾,老伴患有风湿病,马堆良也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一家三口靠低保和帮扶资金生活。然而,除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马堆良还有另外两个身份——退役军人和老党员,这造就了马堆良是个不服输的人。
2016年,平罗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走访时了解到马堆良家的困难后,主动帮助马堆良实现脱贫愿望。
“除了当了5年兵,我这一辈子都是农民,就想搞点养殖增加收入。”马堆良如是说。
当时,马堆良已经60岁,按照当时银行的贷款要求,他的年龄已经不能贷款。为了实现马堆良的脱贫愿望,平罗农村商业银行立即协调各部门为其降低了贷款门槛,打通了“输血”通道。很快,3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资金打到了马堆良的账户,他二话不说买回来十几只羊,敲开了自家产业脱贫的大门。
2018年,马堆良和村里其他靠产业实现增收的村民一样,新建了房屋。2019年,他不仅还清了3万元贷款,圈舍里还有20多只羊。
脱贫靠产业,产业靠金融。近年来,平罗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始终坚持“一把手挂帅”负责制,积极配合政府开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项目,沉下身子、扛起担子、迈开步子、进乡入企,为平罗县产业扶贫铺就便捷、绿色“融资高速路”。
今年,该行结合“整村授信”工作,进一步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巩固精准扶贫的丰硕成果。“马叔,最近羊价高,你咋不再买点回来?”近日,平罗农村商业银行红崖子支行工作人员徐晓龙在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时,走进马堆良家。“行市好着呢,但是手头没多少钱,年龄大了没法贷款,想买也买不成。”马堆良说。“贷款年龄又放宽了,您还可以再贷1年。”听到马堆良的意愿后,徐晓龙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说罢,徐晓龙拿出平板电脑,通过小微移动信贷平台为马堆良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明天平罗有集市,我赶紧去取钱,再去买羊。”听说贷款当天就能下来,马堆良赶紧在手机日历上查看集市开市日期。
今年,平罗农村商业银行以“党建共创、普惠金融”为引领,紧抓政府带动的优势扶贫产业,重点扶持肉牛、肉羊、奶牛、设施温棚蔬菜种植等特色扶贫项目,主动配合当地政府扶贫产业落地生根。通过开展“整村授信”工作,逐户走访了解贫困户、专业合作社、扶贫企业的资信状况和融资需求,因户施策,简化流程,提升质效,确保扶贫贷款当日申办、当日审批、当日到账。
同时,已为宝丰镇扶贫羊场、陶乐镇庙庙湖肉牛养殖园区、宁夏华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扶贫企业种养殖户发放扶贫贷款1016万元。一笔笔金融贷款的发放让平罗县脱贫攻坚的步伐更加坚实,肉牛、羊、菌菇、鹌鹑等特色优势产业正依靠金融扶贫的力量在各个乡镇落地生根,让脱贫硕果越发丰盈,让小康生活触手可及。
产业扶贫——仓禀实
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通过自主经营、创办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方式,统筹抓好85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项目。探索产业带动、资源开发、三产融合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紧紧围绕移民增收和后续稳定发展,支持贫困村大力发展种养业,贫困村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牧草达到1.5万亩。在移民村新建5个奶牛场和10个集中养殖园区,发展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4300头、25000只,带动2100户移民发展养殖业。
平罗县宝丰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将村集体闲置校舍改建成肉羊养殖繁育基地,带动238户农户发展小群多户养殖,实现村集体年经营收益20万元,每户平均增收1.82万元。
惠农区东永固村加强与浙江省鲁家村结对合作,成立“百村联盟”,发展以枸杞为主导产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2019年实现利润23.86万元,股民分红12.46万元。
石嘴山市海燕村作为生态移民安置地,著力发展养殖业扶贫,已经投资2233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60000余平方米、养殖规模达5000只羊的良种繁育基地。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放扶贫贷款600万元,组织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向湖羊纯繁科技园托管湖羊3000只。海燕村村民每年可以通过金融扶贫贷款购买每只2000元的母羊共15只,交由企业托管,同时可以享受800元的国家补贴、帮扶单位的5000元补助以及企业每只羊150元的分红。
就业扶贫——本领涨
始终把劳务增收作为脱贫的“铁杆庄稼”,加大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共举办各类就业创业培训班140期,培训建档立卡劳动力7673人次,建成扶贫车间14个,吸纳就业2000余人,全市移民就业人数达到1.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5000余人,稳定就业3200人以上,406人实现自主创业。强化就业扶贫,支持贫困人口外出就业,平罗县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41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283人、发放就业创业补贴113万元。
推进创业扶贫,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脱贫解困。对年内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的个体工商户,一次性给予创业补助3000元。对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个人贷款最高额度从10万元调整到15万元 。
实施技能扶贫,依据农户意愿和就业需求,实施“菜单式”培训。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在培训后取得合格证书的,给予每人每天20元生活费补贴,最高不超过400元;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户,给予每人每天40元生活费补贴,最高补贴不超过800元。
恒达纺织的扶贫车间于2015年落户石嘴山,填补了该市纺织产业空白,既解决了当地移民就业,又提高了家庭收入。自建厂以来,先后帮助解决劳务移民、失地农民、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1100余人。恒达纺织的纱线主要用于高档服装的生产并销往广州、浙江等地。24岁的杨晓刚家在固原市隆德县,4年前来到扶贫车间打工,负责打包工作,原来在家里没工作,现在月收入有4000多元,他靠在工厂打工帮助家里还清了盖房欠下的十几万元。
石嘴山海燕村产业扶贫投资1372.3万元建成了3个面积各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投入380万元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编织袋加工车间,引进润龙包装等企业,稳定就业2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0余人,年人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待生产线全部装配完成后,预计可安置就业500人。 64岁的马德英原来在家里种地,年景好的时候,种地能挣5000元,差的时候能挣2000元,现在她和丈夫杨世清一起在海燕村润龙包装公司的扶贫车间上班,做包装化学材料的袋子,每件4分,一个月两人能挣2500元左右。
教育扶贫——书声朗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石嘴山市严格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教育帮扶资金933万元,惠及贫困学生9316人。免除建档立卡家庭、低保家庭、残疾家庭学生和孤儿学生的乘坐校车费用。坚持“控辍保学”常态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发生因贫失学现象,幼儿学前毛入园率达到93%。
近年来,石嘴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深入落实各项健康扶贫政策,强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工作,防止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石嘴山市积极落实健康扶贫惠民政策,深入推进“三个一批”分类救治,2020年上半年完成125名大病患者救治,将筛查出的1628名慢性病患者纳入慢病签约服务,对215名贫困患者落实重病兜底保障政策,“三个一批”分类救治率分别为98.5%、99.4%、99.5%。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183人,因长期居住外地、个人拒绝等正当原因不签约881人,应签尽签率100%。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贫困患者慢性病、大病住院费个人报销比例达到93%以上,建档立卡户家庭医生签约率完成99%。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近年来,石嘴山市把健康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从改善医疗基础设施、提升基层综合能力、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医保报销政策等方面下足功夫,确保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7月17日,惠农区海燕村村民田风梅在村卫生室做完了今年的体检。离家不远的村卫生室是她常去的地方,隔三差五去量一下血压、腰腿疼了做做中医理疗,老伴生病行动不便,打个电话村医就上门服务了。 曾几何时,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听诊器是村医的“四大件”;条件简陋、医疗条件低是村卫生室的“代名词”。然而现在,村卫生室早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诊疗室、治疗室、药房和公卫四室分离,常用药品全部备齐,心电图仪、血糖仪等基础医疗设备一应俱全……走进海燕村卫生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
如今,标准化的村卫生室,成为石嘴山市农村群众在家门口看病迈出的第一步。为了让困难群众看病有地方、有医生,石嘴山市大力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房屋、设备、人员“三个标准化”,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同时,开展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县乡医务人员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项目,基层医务人员培训覆盖率达95%,有效提升村医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县乡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平罗县试点医共体建设,县人民医院与陶乐镇中心卫生院、红崖子乡卫生院等建立紧密协作,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市中医医院与惠农区海燕村建立长期对口帮扶,在村卫生室开设中医专家门诊,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實施“千名医师下基层”活动和“凡晋必下”,每年选派100名以上专业人员长期派驻基层,形成常态化的对口支援,2020年选派106人下沉基层参与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近年来累计从综合医院选派专业技术人员535人次派驻基层。
近年来,石嘴山市严格落实“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确保实现应贷尽贷,财政注入贷款风险补偿金1100万元,累计为5640名建档立卡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1亿元,建档立卡户贷款覆盖率达到75%,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来源。
近日,在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村村民马堆良家的羊圈里,羊儿们在悠闲地吃着草料,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马堆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不禁露出喜悦的笑容。他怎么也没想到,虽然自己64岁了,平罗农村商业银行不仅没有断贷,工作人员还主动上门为他贷款。如今,5万元贷款已经纂在手里,马堆良谋划着再买些羊回来,趁着行情好多挣些钱。
2012年搬到红瑞村时,马堆良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儿子从小残疾,老伴患有风湿病,马堆良也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一家三口靠低保和帮扶资金生活。然而,除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马堆良还有另外两个身份——退役军人和老党员,这造就了马堆良是个不服输的人。
2016年,平罗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走访时了解到马堆良家的困难后,主动帮助马堆良实现脱贫愿望。
“除了当了5年兵,我这一辈子都是农民,就想搞点养殖增加收入。”马堆良如是说。
当时,马堆良已经60岁,按照当时银行的贷款要求,他的年龄已经不能贷款。为了实现马堆良的脱贫愿望,平罗农村商业银行立即协调各部门为其降低了贷款门槛,打通了“输血”通道。很快,3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资金打到了马堆良的账户,他二话不说买回来十几只羊,敲开了自家产业脱贫的大门。
2018年,马堆良和村里其他靠产业实现增收的村民一样,新建了房屋。2019年,他不仅还清了3万元贷款,圈舍里还有20多只羊。
脱贫靠产业,产业靠金融。近年来,平罗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参与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始终坚持“一把手挂帅”负责制,积极配合政府开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项目,沉下身子、扛起担子、迈开步子、进乡入企,为平罗县产业扶贫铺就便捷、绿色“融资高速路”。
今年,该行结合“整村授信”工作,进一步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巩固精准扶贫的丰硕成果。“马叔,最近羊价高,你咋不再买点回来?”近日,平罗农村商业银行红崖子支行工作人员徐晓龙在推进“整村授信”工作时,走进马堆良家。“行市好着呢,但是手头没多少钱,年龄大了没法贷款,想买也买不成。”马堆良说。“贷款年龄又放宽了,您还可以再贷1年。”听到马堆良的意愿后,徐晓龙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说罢,徐晓龙拿出平板电脑,通过小微移动信贷平台为马堆良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信用贷款。“明天平罗有集市,我赶紧去取钱,再去买羊。”听说贷款当天就能下来,马堆良赶紧在手机日历上查看集市开市日期。
今年,平罗农村商业银行以“党建共创、普惠金融”为引领,紧抓政府带动的优势扶贫产业,重点扶持肉牛、肉羊、奶牛、设施温棚蔬菜种植等特色扶贫项目,主动配合当地政府扶贫产业落地生根。通过开展“整村授信”工作,逐户走访了解贫困户、专业合作社、扶贫企业的资信状况和融资需求,因户施策,简化流程,提升质效,确保扶贫贷款当日申办、当日审批、当日到账。
同时,已为宝丰镇扶贫羊场、陶乐镇庙庙湖肉牛养殖园区、宁夏华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扶贫企业种养殖户发放扶贫贷款1016万元。一笔笔金融贷款的发放让平罗县脱贫攻坚的步伐更加坚实,肉牛、羊、菌菇、鹌鹑等特色优势产业正依靠金融扶贫的力量在各个乡镇落地生根,让脱贫硕果越发丰盈,让小康生活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