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才素质教育中,音乐艺术素质教育有着特殊功能,它对人才的潜能、特别是潜在情感调动的力量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也无法代替的。
[关键词]人才 音乐艺术素质教育 特殊功能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思想的更新,教育体制的改革,人才能力和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人才,是指具有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做出贡献的人。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清华大学副校长周远清指出:培养人才,一要传授知识;二要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素质。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是受教育者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音乐艺术素质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对音乐艺术进行感知和理解,培养受教育者的音乐艺术创造能力,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使人的天赋条件能够融进社会的特质,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最终提高人的音乐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统一。音乐艺术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全面素质方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受教育者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
在人才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中,要具有育人的民主意识;每个人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差异;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人格、爱好;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主体地位。其中,要把兴趣、感情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摒弃以技术为代价,丧失兴趣和感情陶冶的应试教育方法。在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学校长论坛”上,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提出:“最好的教育不止使我们在自己的专业中提高生产率,而是使我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富于洞察,成为健全完善的人。”人才教育不仅要培养受教育者的意志和品质,而且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身体、智力、道德、情感和谐发展的人;不仅要让受教育者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要使他们超越“工具人”,成为具有通融识见的、有责任感的社会人;不仅要顺应社会发展,更要高瞻远瞩,为人类社会的未来远景作指引。
新的世纪,社会需要的是具有深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具有善于合作的人格精神特征,充满自信心和自我效应感的复合型人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1978年5月聚会巴黎时呼吁:“人类要在未来世界生存下去,就要学习二千多年前孔子的智慧。”于是,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渴望呼唤艺术教育。1998年初,李岚清副总理《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乐的讲话》一文中指出:“音乐的美育功能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这一论述精辟地阐明了音乐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殊功能,强调了人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它包括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音乐用极富想象力的旋律,优美的和声,诱人深思的复调等手段,使欣赏者的思维随着音乐一起奔涌,而这正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近代心理学家经过对世界知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量研究,结论是:天才的重大特征不是智商,而是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如果多欣赏音乐,常处于愉悦的情境之中,去感受一种直觉的推动力量,激发人大胆、跳跃式的设想,那种色彩斑澜的“万花筒”,将变化、升腾出无尽的想象。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资本划分为“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整个国民教育皆为“实物资本”的投入,而收获的则是“人力资本”。但是,我们并不能确切的阐明,音乐是通过何种方式,或者说怎样的投入,产出比例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受教育者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孔子听了一种音乐而“三月不知肉味”,这是较早说明音乐感染力足以使人陶醉的例子。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中“如歌的行板”让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感动得潸然泪下,并说:“我已经接触到了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体现出好的音乐艺术“以情动人”的审美教育功能的巨大力量。再例如,革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当时革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仇恨、革命必胜的决心和昂扬的斗争精神;歌曲《歌唱祖国》、《走进新时代》让欣赏者感受到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发展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并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共鸣。这些都有力的证明了音乐能有效地促进音商的发展,可见音乐对人的潜能、特别是潜在情感调动的力量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也无法代替的。
21世纪的人才要依靠素质教育进行培养,而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担负着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方式的局限,社会只培养了人的那些实现较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谋生手段的能力,而压抑了人的才能,具有职业性的局限,发生畸形化、片面化。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以物质为中心,社会总体的物质文明和消费水平迅速增长,而个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相比却变得贫乏而空虚。音乐既有影响社会的功能,也有调节情绪,愉悦参与者的功能。
21世纪的人才专业知识是必备的,但基本文化素质同样不可缺少。只有具备了深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养,才可能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并发挥大的作用。他们不仅要有科学家的认真和执着,更要具有哲学家的深邃和艺术家的激情。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艺术教育,其普及的根本目的在于:面向社会,向着“人的全面发展”目标,逐步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音乐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跃双,罗颖.以科学的人才观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3):15-16.
[2]张晋中.关于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考.黄河之声,2005,(3).
[3]蒋凯.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关于大学培养目标的思考.现代大学教育,2003,(3):12-16.
[4]汤丽娜.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意义[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71-72.
[5]杨继英.音乐与素质.中国教育报,2001-11-13.
(作者单位:河南驻马店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人才 音乐艺术素质教育 特殊功能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思想的更新,教育体制的改革,人才能力和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人才,是指具有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做出贡献的人。原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清华大学副校长周远清指出:培养人才,一要传授知识;二要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素质。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是受教育者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音乐艺术素质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对音乐艺术进行感知和理解,培养受教育者的音乐艺术创造能力,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它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使人的天赋条件能够融进社会的特质,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最终提高人的音乐素质,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统一。音乐艺术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全面素质方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受教育者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
在人才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中,要具有育人的民主意识;每个人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差异;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人格、爱好;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主体地位。其中,要把兴趣、感情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摒弃以技术为代价,丧失兴趣和感情陶冶的应试教育方法。在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学校长论坛”上,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提出:“最好的教育不止使我们在自己的专业中提高生产率,而是使我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富于洞察,成为健全完善的人。”人才教育不仅要培养受教育者的意志和品质,而且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身体、智力、道德、情感和谐发展的人;不仅要让受教育者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要使他们超越“工具人”,成为具有通融识见的、有责任感的社会人;不仅要顺应社会发展,更要高瞻远瞩,为人类社会的未来远景作指引。
新的世纪,社会需要的是具有深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具有善于合作的人格精神特征,充满自信心和自我效应感的复合型人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1978年5月聚会巴黎时呼吁:“人类要在未来世界生存下去,就要学习二千多年前孔子的智慧。”于是,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渴望呼唤艺术教育。1998年初,李岚清副总理《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乐的讲话》一文中指出:“音乐的美育功能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动力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这一论述精辟地阐明了音乐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殊功能,强调了人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它包括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音乐用极富想象力的旋律,优美的和声,诱人深思的复调等手段,使欣赏者的思维随着音乐一起奔涌,而这正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近代心理学家经过对世界知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量研究,结论是:天才的重大特征不是智商,而是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如果多欣赏音乐,常处于愉悦的情境之中,去感受一种直觉的推动力量,激发人大胆、跳跃式的设想,那种色彩斑澜的“万花筒”,将变化、升腾出无尽的想象。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资本划分为“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整个国民教育皆为“实物资本”的投入,而收获的则是“人力资本”。但是,我们并不能确切的阐明,音乐是通过何种方式,或者说怎样的投入,产出比例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受教育者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孔子听了一种音乐而“三月不知肉味”,这是较早说明音乐感染力足以使人陶醉的例子。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中“如歌的行板”让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感动得潸然泪下,并说:“我已经接触到了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体现出好的音乐艺术“以情动人”的审美教育功能的巨大力量。再例如,革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当时革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仇恨、革命必胜的决心和昂扬的斗争精神;歌曲《歌唱祖国》、《走进新时代》让欣赏者感受到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发展的繁荣景象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并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共鸣。这些都有力的证明了音乐能有效地促进音商的发展,可见音乐对人的潜能、特别是潜在情感调动的力量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也无法代替的。
21世纪的人才要依靠素质教育进行培养,而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担负着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认为: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方式的局限,社会只培养了人的那些实现较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谋生手段的能力,而压抑了人的才能,具有职业性的局限,发生畸形化、片面化。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以物质为中心,社会总体的物质文明和消费水平迅速增长,而个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相比却变得贫乏而空虚。音乐既有影响社会的功能,也有调节情绪,愉悦参与者的功能。
21世纪的人才专业知识是必备的,但基本文化素质同样不可缺少。只有具备了深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养,才可能在更为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并发挥大的作用。他们不仅要有科学家的认真和执着,更要具有哲学家的深邃和艺术家的激情。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艺术教育,其普及的根本目的在于:面向社会,向着“人的全面发展”目标,逐步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音乐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跃双,罗颖.以科学的人才观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3):15-16.
[2]张晋中.关于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思考.黄河之声,2005,(3).
[3]蒋凯.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关于大学培养目标的思考.现代大学教育,2003,(3):12-16.
[4]汤丽娜.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意义[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71-72.
[5]杨继英.音乐与素质.中国教育报,2001-11-13.
(作者单位:河南驻马店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