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工学校要办活办好,必须走产教结合的办学道路。随着形势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已成为当今技工教育的新亮点,产教结合之路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在办学中,积极探索了有自己特色的产教结合办学路子。
关键词:技工教育;产教结合;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新的就业机制的逐步确立,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技工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积极探索适合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技工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通过多年的办学探索,结合当前的实际工作,始终认为产教结合是技工教育最具活力的元素。只有坚持产教结合,才能开发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学校40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办校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社会适用的技术人才和生产管理人才为宗旨,结合实际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校办厂、以厂养校;既出人才,又出产品”的办学道路,坚持“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办学特色,使学校和工厂齐发展。使一所从破旧厂棚起家的小型技工学校,发展成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为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能人才和生产管理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遵循技工教育的规律,突出技能培训的办学特色
技工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性,是突出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生产技能,并养成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习惯。这就决定了技工教育在教学上不仅要进行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必须进行操作技能与技巧的培养和实践。前者在以课堂教学形式完成,后者则必须有车间、产品、机器、零件等供学生实践。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产教结合。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目前技工教育发展的新亮点。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思考,学校始终认为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应工作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难题。与普通高等教育着重于理论体系的研究开发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教学组织体现在以下几点:(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依据实际技术应用型较高层次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2)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即跳出旧教育模式的约束,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训练,加大实践训练的比重,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和工艺难题的能力;(3)教学手段的多样性,除了进行一定的理论教学外,开设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课程,广泛应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以先进的仿真和模拟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采用行为引导法等先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这些特性决定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走产教结合之路,在新的条件下必须实行校企合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企业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一方面,技能人才的成长具有岗位养成、岗位积累和岗位个性的特点,这一特点的保持和岗位生产的发展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企业是高技能人才的使用主体,只有企业才能准确提出技能人才使用的标准与数量,也只有企业才能提供同岗位需要“零距离”的培养阵地,实施生产和训练一体化的技能培养。第二,技能的积累和提升需要岗位实际训练与体悟,缺乏岗位实际经验就成不了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这一积累和提升的过程,只能在企业生产第一线才有可能实现。而且,企业拥有最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他们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养成的解决生产和工艺难题的能力,往往是目前技工学校的技师的薄弱之处。这些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恰恰是学生理想的技能导师。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提升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可以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认识和学习的平台。第四,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技工学校在育人的系统性、基础性及培养人的发展能力方面更有优势。实现校企合作,能够优势互补,投入少,见效快。
办好办活校办工厂,奠定产教结合的基础
按照技工学校的特殊教学规律,校办工厂是技工学校产教结合的培训基地。但是,学校办厂不能只着眼于为教学服务,还必须强调依市场规律,加强工厂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校办工厂才能站得住,才能发挥其教学作用。
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附设两家颇具规模的校办工厂,生产气源净化装置的肇庆化工机械厂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钕铁硼永磁材料的肇庆三环京粤磁材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工厂是我校多个专业,如车工、钳工、焊工、电工、电子技术和电子材料等的生产实习基地,为我校创建出钣焊等名优专业、开设高新技术磁性材料工艺等新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实习条件;同时还是按现代化工业管理方法来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能创造出良好经济效益的企业实体。
为了更好地发展,校办工厂首先必须面向市场。为了使校办工厂的生产经营与市场经济体系接轨,近年来,学校逐步淡出一线管理者的角色,而是作为投资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搞好教学、发展学校的任务上。这样,工厂就能在拥有充分自主权的基础上,保留为学校教学继续提供培训功能,摒弃校办工厂跟随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和分配制度,轻装前进,面向市场竞争。
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科技的发展,肇庆化工机械厂不断开发出一系列压缩空气净化设备;肇庆三环京粤磁材有限公司先后出成功开发出高磁能积、高矫顽、高剩磁、低温度系数的稀土永磁材料系列产品,成为国内极少数可达到技术领先水平的企业之一。目前,学校先后开发了8个国家专利产品。2006年校办工厂产值达1.5亿元,比2005年增长20%,销售收入达1亿元,税利达1000多万元。
工厂的良好经济效益使其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两厂的生产规模和销量均居全国同类企业的前列;同时亦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支持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近二十年来,学校利用校办工厂的收益,投入近8000多万元改善教学条件。固定资产由1978年的60万元增加到今天的接近亿元。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使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成为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
在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使产教结合更加紧密、有效
产教结合是技工教育的必由之路。然而,仅仅是依靠校办工厂来完成产教结合的任务,是很难取得长足进展的。一是因专业工种的限制。校办企业生产涉及的专业有限,无法满足学校所有工种特别是第三产业工种的实习要求。二是训练场地的限制。随着学校学生规模的扩大,对校办工厂的实习训练要求也相应增多。然而,校办工厂生产规模的扩展受制于市场需求,发展规模却不能随意扩大。这样一来,校办工厂向学生提供的训练场地、技师数量等需要,就不能满足了。三是受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限制。校办工厂要为技工教育服务,但也要遵循市场规律,按照企业运作模式来生存和发展。故此,校办工厂不能无限制地承担实习训练带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的消耗。
因此,学校必须走出去,由重自身办工厂,发展为走“校企联合”的“产教结合”之路,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充分上岗实习训练的问题。近年来,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在开展校企联合的过程中做了以下积极探索。一是走出去寻找校企合作的伙伴,构筑合作平台。学校寻找的合作伙伴应是与学校专业教学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行业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产品技术和工艺要求先进且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学生在现场生产实习的过程中,企业通过培训考察并最终获得一批适应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熟悉企业文化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迅速地提升了新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为企业服务。校企合作只有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合作双方的共同目标,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合作机制,才能达到“双赢”的局面。二是实行“订单式”培训。根据企业提出的技能人才要求,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学生在学校学习以专业理论为主,实习则直接到企业岗位上进行。三是建设校企联合的培训基地。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些合作企业作为定点现场生产实习基地,派出毕业班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生产实习。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可得到综合应用,毕业生不但能掌握现实岗位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吸收到生产流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积累解决工艺难题的生产经验。四是聘请企业专家、技师授课。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提高解决生产和工艺难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往往是学校教师不具备的。企业的专家和技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科研能力较强,聘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承担高级工、技师的培养任务,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及时学习到新知识、新工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探索新工艺的教学方法。
坚持产教结合的办学道路成效显著
在“真刀真枪”的生产技能训练过程中,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学生不仅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还可以积累生产经验,在工厂应用新产品技术、新工艺,进行新产品试验,开拓思维空间,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体会到实践创造过程中的艰辛和乐趣,在踏入社会时,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在工作岗位上迅速地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发挥个人特长,在社会中取得可喜的成绩。我校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工矿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骨干,还有很多毕业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后,自己成功创业。1995年以来,学生中级技能考核合格率都在98%以上。自2000年学校成为高级技工学校以后,更注重引进校办工厂的高新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结合现代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目的。学校高级工毕业生近年来技能考核合格率为90%,这主要是坚持产教结合的成果。
由于教学质量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既舒缓了本地区的就业压力,又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具有良好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劳动者。这些技能人才成为促进本省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当中不少人走上了工矿企业的领导岗位;有的还成为了县(市)级的主要领导;还有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大企业的高级主管。由于就业情况良好,学校的招生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近年来,学校不断刷新招生纪录。目前在校生达7000人,比1994年增长了14倍多。肇庆市人民政府在打造肇庆为广东省第一个“职业培训基地”过程中,把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扩建成为“万人技师学院”列为市“十大民心工程”之一,要求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扩建工程,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服务。
总之,“产教结合、以教促产、以产促教”的良性循环,创造了生产、教学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良好教学氛围,学校的发展可以说是以产教结合办学模式办好办活技校的一个真实例证。
参考文献:
[1]蒋国平.高等职业教育建立产教结合新机制和办学模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5,(1).
[2]狄成杰.建产教结合模式 促职业教育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
[3]刘俊心.结合高职教育特色构建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5,(12)下.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
关键词:技工教育;产教结合;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新的就业机制的逐步确立,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技工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积极探索适合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技工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通过多年的办学探索,结合当前的实际工作,始终认为产教结合是技工教育最具活力的元素。只有坚持产教结合,才能开发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学校40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办校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社会适用的技术人才和生产管理人才为宗旨,结合实际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校办厂、以厂养校;既出人才,又出产品”的办学道路,坚持“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办学特色,使学校和工厂齐发展。使一所从破旧厂棚起家的小型技工学校,发展成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为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能人才和生产管理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遵循技工教育的规律,突出技能培训的办学特色
技工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性,是突出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生产技能,并养成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习惯。这就决定了技工教育在教学上不仅要进行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必须进行操作技能与技巧的培养和实践。前者在以课堂教学形式完成,后者则必须有车间、产品、机器、零件等供学生实践。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产教结合。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目前技工教育发展的新亮点。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思考,学校始终认为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应工作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难题。与普通高等教育着重于理论体系的研究开发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教学组织体现在以下几点:(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依据实际技术应用型较高层次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2)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即跳出旧教育模式的约束,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训练,加大实践训练的比重,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和工艺难题的能力;(3)教学手段的多样性,除了进行一定的理论教学外,开设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课程,广泛应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以先进的仿真和模拟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采用行为引导法等先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这些特性决定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走产教结合之路,在新的条件下必须实行校企合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企业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一方面,技能人才的成长具有岗位养成、岗位积累和岗位个性的特点,这一特点的保持和岗位生产的发展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企业是高技能人才的使用主体,只有企业才能准确提出技能人才使用的标准与数量,也只有企业才能提供同岗位需要“零距离”的培养阵地,实施生产和训练一体化的技能培养。第二,技能的积累和提升需要岗位实际训练与体悟,缺乏岗位实际经验就成不了高水平的技能人才。这一积累和提升的过程,只能在企业生产第一线才有可能实现。而且,企业拥有最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他们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养成的解决生产和工艺难题的能力,往往是目前技工学校的技师的薄弱之处。这些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恰恰是学生理想的技能导师。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提升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可以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认识和学习的平台。第四,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技工学校在育人的系统性、基础性及培养人的发展能力方面更有优势。实现校企合作,能够优势互补,投入少,见效快。
办好办活校办工厂,奠定产教结合的基础
按照技工学校的特殊教学规律,校办工厂是技工学校产教结合的培训基地。但是,学校办厂不能只着眼于为教学服务,还必须强调依市场规律,加强工厂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校办工厂才能站得住,才能发挥其教学作用。
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附设两家颇具规模的校办工厂,生产气源净化装置的肇庆化工机械厂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钕铁硼永磁材料的肇庆三环京粤磁材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工厂是我校多个专业,如车工、钳工、焊工、电工、电子技术和电子材料等的生产实习基地,为我校创建出钣焊等名优专业、开设高新技术磁性材料工艺等新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实习条件;同时还是按现代化工业管理方法来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能创造出良好经济效益的企业实体。
为了更好地发展,校办工厂首先必须面向市场。为了使校办工厂的生产经营与市场经济体系接轨,近年来,学校逐步淡出一线管理者的角色,而是作为投资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搞好教学、发展学校的任务上。这样,工厂就能在拥有充分自主权的基础上,保留为学校教学继续提供培训功能,摒弃校办工厂跟随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和分配制度,轻装前进,面向市场竞争。
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科技的发展,肇庆化工机械厂不断开发出一系列压缩空气净化设备;肇庆三环京粤磁材有限公司先后出成功开发出高磁能积、高矫顽、高剩磁、低温度系数的稀土永磁材料系列产品,成为国内极少数可达到技术领先水平的企业之一。目前,学校先后开发了8个国家专利产品。2006年校办工厂产值达1.5亿元,比2005年增长20%,销售收入达1亿元,税利达1000多万元。
工厂的良好经济效益使其自身得到良好的发展,两厂的生产规模和销量均居全国同类企业的前列;同时亦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支持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近二十年来,学校利用校办工厂的收益,投入近8000多万元改善教学条件。固定资产由1978年的60万元增加到今天的接近亿元。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使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成为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
在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使产教结合更加紧密、有效
产教结合是技工教育的必由之路。然而,仅仅是依靠校办工厂来完成产教结合的任务,是很难取得长足进展的。一是因专业工种的限制。校办企业生产涉及的专业有限,无法满足学校所有工种特别是第三产业工种的实习要求。二是训练场地的限制。随着学校学生规模的扩大,对校办工厂的实习训练要求也相应增多。然而,校办工厂生产规模的扩展受制于市场需求,发展规模却不能随意扩大。这样一来,校办工厂向学生提供的训练场地、技师数量等需要,就不能满足了。三是受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限制。校办工厂要为技工教育服务,但也要遵循市场规律,按照企业运作模式来生存和发展。故此,校办工厂不能无限制地承担实习训练带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的消耗。
因此,学校必须走出去,由重自身办工厂,发展为走“校企联合”的“产教结合”之路,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充分上岗实习训练的问题。近年来,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在开展校企联合的过程中做了以下积极探索。一是走出去寻找校企合作的伙伴,构筑合作平台。学校寻找的合作伙伴应是与学校专业教学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行业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产品技术和工艺要求先进且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学生在现场生产实习的过程中,企业通过培训考察并最终获得一批适应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熟悉企业文化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迅速地提升了新员工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为企业服务。校企合作只有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原则,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合作双方的共同目标,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合作机制,才能达到“双赢”的局面。二是实行“订单式”培训。根据企业提出的技能人才要求,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学生在学校学习以专业理论为主,实习则直接到企业岗位上进行。三是建设校企联合的培训基地。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些合作企业作为定点现场生产实习基地,派出毕业班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生产实习。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可得到综合应用,毕业生不但能掌握现实岗位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吸收到生产流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积累解决工艺难题的生产经验。四是聘请企业专家、技师授课。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提高解决生产和工艺难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往往是学校教师不具备的。企业的专家和技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科研能力较强,聘请他们作为兼职教师,承担高级工、技师的培养任务,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及时学习到新知识、新工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探索新工艺的教学方法。
坚持产教结合的办学道路成效显著
在“真刀真枪”的生产技能训练过程中,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学生不仅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还可以积累生产经验,在工厂应用新产品技术、新工艺,进行新产品试验,开拓思维空间,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体会到实践创造过程中的艰辛和乐趣,在踏入社会时,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在工作岗位上迅速地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发挥个人特长,在社会中取得可喜的成绩。我校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工矿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骨干,还有很多毕业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后,自己成功创业。1995年以来,学生中级技能考核合格率都在98%以上。自2000年学校成为高级技工学校以后,更注重引进校办工厂的高新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结合现代教学方法,以达到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目的。学校高级工毕业生近年来技能考核合格率为90%,这主要是坚持产教结合的成果。
由于教学质量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既舒缓了本地区的就业压力,又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具有良好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劳动者。这些技能人才成为促进本省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当中不少人走上了工矿企业的领导岗位;有的还成为了县(市)级的主要领导;还有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大企业的高级主管。由于就业情况良好,学校的招生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近年来,学校不断刷新招生纪录。目前在校生达7000人,比1994年增长了14倍多。肇庆市人民政府在打造肇庆为广东省第一个“职业培训基地”过程中,把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扩建成为“万人技师学院”列为市“十大民心工程”之一,要求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扩建工程,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服务。
总之,“产教结合、以教促产、以产促教”的良性循环,创造了生产、教学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良好教学氛围,学校的发展可以说是以产教结合办学模式办好办活技校的一个真实例证。
参考文献:
[1]蒋国平.高等职业教育建立产教结合新机制和办学模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5,(1).
[2]狄成杰.建产教结合模式 促职业教育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
[3]刘俊心.结合高职教育特色构建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5,(12)下.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