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从4个方面对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困惑;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11-001
河北省自2009年开始施行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现已进入第二轮教学,通过第一轮的教学,在实际运用中遇到许多困惑。主要体现在:
新课标要求比较笼统,不好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完成任务难度大、训练无法到位;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还有差距;与以往多次课程改革相比较,本次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教材内容现代化程度很高,与此相对应的教师则表现出知识储备不足、相关的探究实验技能欠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于此,我们在第二轮教学之前对这些遇到的困惑进行了认真总结,为了将课改精神有机地整合其中,展现全新的课程理念,我校一线教师对教学策略做了以下变革:
一、教材运用
教师的目标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对处理教材必须要体现出灵活性,既要符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该注意做到:源于教材的同时又要高于教材。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生物知识,教师在进入课堂前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在具体实施中,教材设计可以根据知识的衔接、思维认知过程的需要,注意衔接知识点的提前渗透,彼此联系紧密的内容组合讲解,对重要的、发散的知识点扩展填充,对辅助的、收敛的内容精炼缩短。最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出一些适度、合理的个性化处理。
新课标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整合。
针对配套资料少的问题,我们在备每堂课的同时要备出教学评价性配套练习。此种方法的好处在于:首先有了适合本校学生的特色性练习,其次还可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测试,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发了学生的探究意愿,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自发相近到自觉趋同。
二、教法改革
教学中,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对教学效果影响甚大。教师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还要对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方式作出评估和选择,以此为依据,做好备课工作。在讲授中,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刺激条件,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创新设计探究情境,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和冲击,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备好课堂教学学案,可以使课堂教学思路更为清晰明了,可以为学生搭建自学的知识框架。在课堂教学学案的选择中,一方面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纳梳理,另一方面注重探究性学习与合作研讨活动,从而做到重心合理、主次分明地开展课堂教学。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能力的培养是以生物知识的教学为载体,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促进这种转化,教师的身份是教练员和引领者。教学提供的是静态知识,静态知识只有灵活展化,才可以被学生兼容吸收,因此教学方法也要朝着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习过程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转变。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去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单纯知识点讲解转向围绕核心的研讨探究,学生才可能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思索蜕变,学习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教师可通过创立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分析推导,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探究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
模型方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模型建构教学,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模型建构,使学生在不断探究主动构建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领悟道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模型建构教学好处在于能为学生认识事物提供一种综合分析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要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的要求。
此外,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在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一种“追”下去的心理,让学生注意力倍加集中和求知欲倍加旺盛,并且产生一种不满足的心理,最终通过自己提出新的假说,设计新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达到自主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能力的提升
若要达成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学科视野噬需拓宽,综合课程素养和能力也有待加强。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其内容的综合化和弹性化,充分扩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支配的空间。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在继续教育培训和日常课程活动中,注意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热点问题,自觉参与综合课程活动的实践与磨练,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教学实践是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作出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教学反思是一种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深刻批判及考察,教学反思应作为每位教师日常教学设计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物科组要建立一种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课程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在改革实践中提出课程研究的课题,在本职教学岗位上开展课程研究。教师要跳出传统的教材、教学法研究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开拓多维的研究视野,逐步形成研究型的教师工作习惯和职业生活方式,成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研究者。
关键词:教学困惑;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11-001
河北省自2009年开始施行了高中新课程改革,现已进入第二轮教学,通过第一轮的教学,在实际运用中遇到许多困惑。主要体现在:
新课标要求比较笼统,不好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完成任务难度大、训练无法到位;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还有差距;与以往多次课程改革相比较,本次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教材内容现代化程度很高,与此相对应的教师则表现出知识储备不足、相关的探究实验技能欠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于此,我们在第二轮教学之前对这些遇到的困惑进行了认真总结,为了将课改精神有机地整合其中,展现全新的课程理念,我校一线教师对教学策略做了以下变革:
一、教材运用
教师的目标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对处理教材必须要体现出灵活性,既要符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该注意做到:源于教材的同时又要高于教材。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生物知识,教师在进入课堂前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在具体实施中,教材设计可以根据知识的衔接、思维认知过程的需要,注意衔接知识点的提前渗透,彼此联系紧密的内容组合讲解,对重要的、发散的知识点扩展填充,对辅助的、收敛的内容精炼缩短。最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出一些适度、合理的个性化处理。
新课标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整合。
针对配套资料少的问题,我们在备每堂课的同时要备出教学评价性配套练习。此种方法的好处在于:首先有了适合本校学生的特色性练习,其次还可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测试,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启发了学生的探究意愿,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自发相近到自觉趋同。
二、教法改革
教学中,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对教学效果影响甚大。教师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还要对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方式作出评估和选择,以此为依据,做好备课工作。在讲授中,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刺激条件,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创新设计探究情境,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和冲击,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认真备好课堂教学学案,可以使课堂教学思路更为清晰明了,可以为学生搭建自学的知识框架。在课堂教学学案的选择中,一方面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纳梳理,另一方面注重探究性学习与合作研讨活动,从而做到重心合理、主次分明地开展课堂教学。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能力的培养是以生物知识的教学为载体,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促进这种转化,教师的身份是教练员和引领者。教学提供的是静态知识,静态知识只有灵活展化,才可以被学生兼容吸收,因此教学方法也要朝着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习过程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转变。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去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单纯知识点讲解转向围绕核心的研讨探究,学生才可能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思索蜕变,学习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教师可通过创立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分析推导,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探究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
模型方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模型建构教学,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模型建构,使学生在不断探究主动构建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领悟道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模型建构教学好处在于能为学生认识事物提供一种综合分析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要让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的要求。
此外,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在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一种“追”下去的心理,让学生注意力倍加集中和求知欲倍加旺盛,并且产生一种不满足的心理,最终通过自己提出新的假说,设计新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达到自主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能力的提升
若要达成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学科视野噬需拓宽,综合课程素养和能力也有待加强。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其内容的综合化和弹性化,充分扩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支配的空间。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在继续教育培训和日常课程活动中,注意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热点问题,自觉参与综合课程活动的实践与磨练,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教学实践是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作出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教学反思是一种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深刻批判及考察,教学反思应作为每位教师日常教学设计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物科组要建立一种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课程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在改革实践中提出课程研究的课题,在本职教学岗位上开展课程研究。教师要跳出传统的教材、教学法研究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开拓多维的研究视野,逐步形成研究型的教师工作习惯和职业生活方式,成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