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国社会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日益暴露,各种犯罪问题高发,在这种新形势下一线派出所民警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近年来广泛兴起的“从优待警”工程,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各地兴起的爱警措施,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效果如何却很难得到全面展现。本次调研是基于我们小组成员在基层派出所的实践经验,以及利用假期对基层派出所民警的调研,经过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所得到的基层干警对爱警工程实施状况的反馈结果,据其整合了当前工程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爱警工程”未来发展与实施的创新建议,希望可以建立以“从优待警”方针为导向的“派出所爱警工程”,真正的爱护基层派出所民警,改善民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希望将来把派出所民警爱警工程推广到整个公安系统。
关键词 派出所 爱警工程 创新
作者简介:严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专业,大四学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刑事犯罪侦查;董力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卫专业,大四学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网络安全保卫;郭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专业,大四学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刑事犯罪侦查。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0-189-02
一、調查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假期在北京市西客站分局,上海市杨浦区,杭州市西湖区,江苏省连云港市、安徽省阜阳市,湖南省郴州市及河南省开封市等地对基层民警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我们发现派出所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原因大致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在此基础上又结合其他有关资料深入分析了具体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关解决建议。
首先,客观方面的原因。第一,缺乏足够的警力,往往处于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派出所民警在日常的警务活动中一直存在警力不足,民警工作强度超负荷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内地城市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中的非警务活动太多,这些非警务活动就是那些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活动,它们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大量的警力浪费,使得民警疲于应付各种硬性任务造成了额外压力,影响了民警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基层群众在遇到困难报警之时出现办案民警没能及时赶往现场进而调查取证等渎职案件发生,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警务工作的正常进行,使得人民对基层民警的工作不能予以肯定反馈。
第二,执法对象素质不高,给民警造成困扰。53%的民警在日常的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由于执法对象素质不高而带来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给民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给民警的工作带了压力,增加了民警的额外负担。在农村地区,不少内地欠发达省份的村镇每年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离开居住地到发达地区打工,他们大多数都是青壮年,因此空巢老人和空巢儿童构成了基层派出所民警日常警务工作的主体对象。他们无论是从个人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层面上都属于“弱势群体”,给基层民警的工作增添了沟通理解方面的新的压力。而在沿海地区,这里的群众来源广泛,其中有不少其他地区前来的外来务工者,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使其对警察的工作往往都是采取不配合、不支持的态度,并没有把警察作为社会的管理者看待,这使得民警在日常工作中会时常碰到“钉子”。
第三,民警缺乏畅通的维权渠道。58%的民警在自身的利益受到伤害时找不到畅通的维权途径,近些年来民警逐渐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经常会有报道说民警在工作中自身的权益受到伤害。不仅外界人员会给民警的身体造成伤害,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也会给民警的身心造成伤害。然而,在民警自身的利益受到伤害时却找不到畅通的渠道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会严重打击民警的积极性,影响民警的工作效率。
第四,工作性质影响家庭生活。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民警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少,在调查中只有百分之一的民警觉得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很多。民警的任务相当繁重,大部分的民警是没有休息日的,即使是有休息日如果发生紧急事件还要值班。二是民警的住房和孩子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一半以上的民警都觉得这两方面存在困难。民警干着最辛苦的工作,但是拿的工资还不如农民工的多,调查中有很多民警是买不起房子的,都是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虽然有些单位会为民警解决部分房款,但是剩下的部分民警依然捉襟见肘。
其次,主观方面的原因。突出问题也存在于从干警自身到警察组织群体的主观方面。首先,压力大,来源广。民警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生活中的主要压力来自子女教育、住房和经济方等三个方面,尤其是经济压力,无论在沿海城市还是在内陆这个问题都比较突出。工作中的压力主要来自繁重的各种任务、上级领导的施压、紧张的工作和严格的工作考核。此外,民警还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主要有社会舆论的偏见、以经济指标为最后的量化标准、社会安全感普遍缺乏、人际关系过于复杂。在面临这些压力的时候,一半以上的民警的状态都是硬着头皮继续工作。
第二,少数基层领导对从优待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据调查,少数基层领导对新形势下从优待警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高,特别是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落实从优待警工作的重要意义,一些单位在从优待警的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仍在低层次上循环,低水平上重复,“单纯的福利观”在随从物质补助上给予了基层民警最需要的激励,但是长期以来却滋长了“拜金主义思想”,对立了精神与物质在从优待警中的关系,使得干警片面地以“补助多少”来作为上级领导对爱警工程的重视标准。“盲目的从优观”,只是一味满足民警的物质利益需求,认为只要硬件抓好了就是“抓政绩”,使得一些单位脱离切实情况盲目攀比,造成外债累累,不堪重负,还存有“护短的消灾观”个别基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从优待警思想移位,小团体主义思想严重,对民警出现的问题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好人主义、温情主义严重,把“从优待警”与“从严待警”完全对立起来。
第三,一些从优待警的措施落实得不是很到位。近年来,尽管基层队伍制定的各种从优待警措施应有尽有,但依然存在少数单位抓落实不够,有的甚至成为一纸空文。特别是在落实警察值班经费保障和改善警察的工作、人居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使得一些深受警察欢迎的从优待警措施在少数单位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第四,对从优待警工作的检查考核和监督力度有所欠缺,单位在民警遇到压力是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上级机关加大了对基层单位落实从优待警工作的检查考核和监督力度,但从实际效果看,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上级机关在抓检查和监督考核方面存在“心太软”的问题,不能严格按相关规定追究领导责任,使得一些检查和考核徒有虚名。51%的民警在遇到困难时选择向向好朋友倾诉,37%的民警向伴侣倾诉,37%的民警选择自己憋着,只有11%的人会找心理医生。民警在遇到压力是往往是自己想办法来解决,无论是向好朋友倾诉、想伴侣倾诉还是自己憋着,这都是民警自己的方法,单位在释放民警压力方面实施很好的措施。这主要是很多单位没有为民警设立心理咨询科室,调查中只有72%的民警所在的单位都没有民警心理咨询科室。65%的民警认为公安内部设“心理服务热线”必要的,但对其实际效用持怀疑态度。在设立“心理热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面,打消民警使用心理热线的顾虑。
三、对实施派出所“爱警工程”的建议
当前,从思想、组织、财政、警力、群众基础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建立健全基层派出所民警的“爱警工程”,推进基层派出所从优待警工作进一步法制化和正规化,提高派出所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势在必行!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几条建议:
第一,明确对对“从优待警”的认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针。因此,“从优待警”更多的是以公安机关为主的各级组织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局势,积极创造条件向广大民警提供优惠政策、优良条件和优厚待遇。建立“派出所爱警机制”的创新,不仅包括提高民警的工资福利、抚恤保险等待遇,改善民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还应包括在政治上关心民警、精神上鼓励民警、工作上爱护民警、生活上体恤民警和从优对待民警家属等内容。
第二,满足民警的切实需要。经调查表明,日夜在基层奔波的派出所民警得到提拔晋升的机会与机关民警先比却相对较少,我们在假期调研中了解到,派出所民警们对职级待遇过低反映强烈。在此我们呼吁“派出所爱警工程”的创新要把基层民警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提高其政治待遇,畅通其晋升渠道。对工作扎实、乐于奉献的派出所民警应及时予以表彰奖励,以此激发派出所民警的政治荣誉感;建立公正、完善的晋升、提拔、考核、奖惩等制度,激发公安民警的工作成就感,满足其政治上要求进步的需求。
第三,保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目前,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违法犯罪活动暴力化倾向日益严重,犯罪分子与民警的暴力对抗程度不断加大。
我们了解到2005年,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牺牲27人,负伤1932人,其中,在执行盘查、检查任务中牺牲6人,在执行抓捕任务中牺牲7人,被围攻殴打牺牲2人;因未携带武器警械遭暴力袭击牺牲14人,携带武器警械而未使用的情况下牺牲4人,被对方抢夺武器伤害牺牲1人。因此,在派出所“爱警工程”创新的建设中,我们提议各地要建立健全“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保障委员会”并由相关领导任职,以弘扬正气,改善执法环境,解除民警的执法心理压力,依法保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消除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第四,国家和社会予以支持和保证。建立健全派出所“爱警工程”创新的主体不仅包括各级公安机关,还包括国家、社会以及地方政府、法人和其它组织。国家和社会要从宏观的大环境上,如法律、制度、社会舆论等给予保证。因此,通过修订《人民警察法》有关条文,适当调整现在的一些做法,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规定,建立相关制度,从而使派出所民警权益的保护,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总之,长期以来,虽然基层机关在加强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工作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在优待警上都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创造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爱警工程新方式。但其开拓的潜力和空间还是很大的,需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加以研究和开拓。贯彻“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方针,必须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嚴”要遵循渐进的规律,“优”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能盲目行事,超越可能的条件和现有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的起点上,把从优待警置公安基层工作发展的重要地位,相信我们的警察队伍必然能充满朝气、充满激情、充满战斗力,放飞疲惫的身心,为梦想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周保军,卢笑.怀爱警之心谋爱警之策.人民公安报.2006-4-13.
[2]李吉胜,赵公谈.“爱警”是强警之道.北方法制报.2005.
[3]陈文成,李吉胜.“爱警”是立警之本.人民公安报.2004.
[4]阿达.“爱警工程”助推警营建设.江苏法制报.2007-11-28.
关键词 派出所 爱警工程 创新
作者简介:严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专业,大四学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刑事犯罪侦查;董力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保卫专业,大四学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网络安全保卫;郭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专业,大四学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刑事犯罪侦查。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0-189-02
一、調查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假期在北京市西客站分局,上海市杨浦区,杭州市西湖区,江苏省连云港市、安徽省阜阳市,湖南省郴州市及河南省开封市等地对基层民警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我们发现派出所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原因大致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在此基础上又结合其他有关资料深入分析了具体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关解决建议。
首先,客观方面的原因。第一,缺乏足够的警力,往往处于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派出所民警在日常的警务活动中一直存在警力不足,民警工作强度超负荷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内地城市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中的非警务活动太多,这些非警务活动就是那些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活动,它们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大量的警力浪费,使得民警疲于应付各种硬性任务造成了额外压力,影响了民警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基层群众在遇到困难报警之时出现办案民警没能及时赶往现场进而调查取证等渎职案件发生,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警务工作的正常进行,使得人民对基层民警的工作不能予以肯定反馈。
第二,执法对象素质不高,给民警造成困扰。53%的民警在日常的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由于执法对象素质不高而带来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给民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给民警的工作带了压力,增加了民警的额外负担。在农村地区,不少内地欠发达省份的村镇每年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离开居住地到发达地区打工,他们大多数都是青壮年,因此空巢老人和空巢儿童构成了基层派出所民警日常警务工作的主体对象。他们无论是从个人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层面上都属于“弱势群体”,给基层民警的工作增添了沟通理解方面的新的压力。而在沿海地区,这里的群众来源广泛,其中有不少其他地区前来的外来务工者,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使其对警察的工作往往都是采取不配合、不支持的态度,并没有把警察作为社会的管理者看待,这使得民警在日常工作中会时常碰到“钉子”。
第三,民警缺乏畅通的维权渠道。58%的民警在自身的利益受到伤害时找不到畅通的维权途径,近些年来民警逐渐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经常会有报道说民警在工作中自身的权益受到伤害。不仅外界人员会给民警的身体造成伤害,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也会给民警的身心造成伤害。然而,在民警自身的利益受到伤害时却找不到畅通的渠道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会严重打击民警的积极性,影响民警的工作效率。
第四,工作性质影响家庭生活。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民警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少,在调查中只有百分之一的民警觉得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很多。民警的任务相当繁重,大部分的民警是没有休息日的,即使是有休息日如果发生紧急事件还要值班。二是民警的住房和孩子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一半以上的民警都觉得这两方面存在困难。民警干着最辛苦的工作,但是拿的工资还不如农民工的多,调查中有很多民警是买不起房子的,都是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虽然有些单位会为民警解决部分房款,但是剩下的部分民警依然捉襟见肘。
其次,主观方面的原因。突出问题也存在于从干警自身到警察组织群体的主观方面。首先,压力大,来源广。民警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生活中的主要压力来自子女教育、住房和经济方等三个方面,尤其是经济压力,无论在沿海城市还是在内陆这个问题都比较突出。工作中的压力主要来自繁重的各种任务、上级领导的施压、紧张的工作和严格的工作考核。此外,民警还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主要有社会舆论的偏见、以经济指标为最后的量化标准、社会安全感普遍缺乏、人际关系过于复杂。在面临这些压力的时候,一半以上的民警的状态都是硬着头皮继续工作。
第二,少数基层领导对从优待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据调查,少数基层领导对新形势下从优待警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高,特别是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落实从优待警工作的重要意义,一些单位在从优待警的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仍在低层次上循环,低水平上重复,“单纯的福利观”在随从物质补助上给予了基层民警最需要的激励,但是长期以来却滋长了“拜金主义思想”,对立了精神与物质在从优待警中的关系,使得干警片面地以“补助多少”来作为上级领导对爱警工程的重视标准。“盲目的从优观”,只是一味满足民警的物质利益需求,认为只要硬件抓好了就是“抓政绩”,使得一些单位脱离切实情况盲目攀比,造成外债累累,不堪重负,还存有“护短的消灾观”个别基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从优待警思想移位,小团体主义思想严重,对民警出现的问题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好人主义、温情主义严重,把“从优待警”与“从严待警”完全对立起来。
第三,一些从优待警的措施落实得不是很到位。近年来,尽管基层队伍制定的各种从优待警措施应有尽有,但依然存在少数单位抓落实不够,有的甚至成为一纸空文。特别是在落实警察值班经费保障和改善警察的工作、人居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使得一些深受警察欢迎的从优待警措施在少数单位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第四,对从优待警工作的检查考核和监督力度有所欠缺,单位在民警遇到压力是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上级机关加大了对基层单位落实从优待警工作的检查考核和监督力度,但从实际效果看,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上级机关在抓检查和监督考核方面存在“心太软”的问题,不能严格按相关规定追究领导责任,使得一些检查和考核徒有虚名。51%的民警在遇到困难时选择向向好朋友倾诉,37%的民警向伴侣倾诉,37%的民警选择自己憋着,只有11%的人会找心理医生。民警在遇到压力是往往是自己想办法来解决,无论是向好朋友倾诉、想伴侣倾诉还是自己憋着,这都是民警自己的方法,单位在释放民警压力方面实施很好的措施。这主要是很多单位没有为民警设立心理咨询科室,调查中只有72%的民警所在的单位都没有民警心理咨询科室。65%的民警认为公安内部设“心理服务热线”必要的,但对其实际效用持怀疑态度。在设立“心理热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全面,打消民警使用心理热线的顾虑。
三、对实施派出所“爱警工程”的建议
当前,从思想、组织、财政、警力、群众基础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建立健全基层派出所民警的“爱警工程”,推进基层派出所从优待警工作进一步法制化和正规化,提高派出所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势在必行!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几条建议:
第一,明确对对“从优待警”的认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针。因此,“从优待警”更多的是以公安机关为主的各级组织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局势,积极创造条件向广大民警提供优惠政策、优良条件和优厚待遇。建立“派出所爱警机制”的创新,不仅包括提高民警的工资福利、抚恤保险等待遇,改善民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还应包括在政治上关心民警、精神上鼓励民警、工作上爱护民警、生活上体恤民警和从优对待民警家属等内容。
第二,满足民警的切实需要。经调查表明,日夜在基层奔波的派出所民警得到提拔晋升的机会与机关民警先比却相对较少,我们在假期调研中了解到,派出所民警们对职级待遇过低反映强烈。在此我们呼吁“派出所爱警工程”的创新要把基层民警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提高其政治待遇,畅通其晋升渠道。对工作扎实、乐于奉献的派出所民警应及时予以表彰奖励,以此激发派出所民警的政治荣誉感;建立公正、完善的晋升、提拔、考核、奖惩等制度,激发公安民警的工作成就感,满足其政治上要求进步的需求。
第三,保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目前,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违法犯罪活动暴力化倾向日益严重,犯罪分子与民警的暴力对抗程度不断加大。
我们了解到2005年,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牺牲27人,负伤1932人,其中,在执行盘查、检查任务中牺牲6人,在执行抓捕任务中牺牲7人,被围攻殴打牺牲2人;因未携带武器警械遭暴力袭击牺牲14人,携带武器警械而未使用的情况下牺牲4人,被对方抢夺武器伤害牺牲1人。因此,在派出所“爱警工程”创新的建设中,我们提议各地要建立健全“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保障委员会”并由相关领导任职,以弘扬正气,改善执法环境,解除民警的执法心理压力,依法保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消除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第四,国家和社会予以支持和保证。建立健全派出所“爱警工程”创新的主体不仅包括各级公安机关,还包括国家、社会以及地方政府、法人和其它组织。国家和社会要从宏观的大环境上,如法律、制度、社会舆论等给予保证。因此,通过修订《人民警察法》有关条文,适当调整现在的一些做法,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规定,建立相关制度,从而使派出所民警权益的保护,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总之,长期以来,虽然基层机关在加强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工作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在优待警上都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创造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爱警工程新方式。但其开拓的潜力和空间还是很大的,需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加以研究和开拓。贯彻“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方针,必须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嚴”要遵循渐进的规律,“优”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不能盲目行事,超越可能的条件和现有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的起点上,把从优待警置公安基层工作发展的重要地位,相信我们的警察队伍必然能充满朝气、充满激情、充满战斗力,放飞疲惫的身心,为梦想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周保军,卢笑.怀爱警之心谋爱警之策.人民公安报.2006-4-13.
[2]李吉胜,赵公谈.“爱警”是强警之道.北方法制报.2005.
[3]陈文成,李吉胜.“爱警”是立警之本.人民公安报.2004.
[4]阿达.“爱警工程”助推警营建设.江苏法制报.200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