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孩子都来自一个特定的家庭,家庭的功能正常与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而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既是家庭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石。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而且孩子年龄越小,影响越大。所谓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尊重、分享、沟通、支持等,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任何距离。
相反,父母和孩子之间还是需要角色明确、界线分明、规则清楚。为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必须了解和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情绪、能力、愿望、烦恼等等,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例如,为什么孩子不善于或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做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为什么“三令五申”还是不管用?为什么孩子经常说谎?为什么孩子的情绪突然变得很糟糕?为什么孩子会感到无聊?只有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孩子,才能做到尊重孩子,也才可能做到赏识孩子。
否则“赏识”也可能成为孩子的负担和压力。但是,孩子不同于成人,不善于也不会主动通过语言与成人进行沟通,而且聪明的孩子往往用更大的错误来掩饰小小的过错。虽然有时候孩子也愿意和家长交流,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种交流常常给自己带来不利:如果是坏消息,父母可能批评和说教,甚至责骂,非但不能分担忧愁,而且增加烦恼;如果是好消息,父母就说“不能骄傲”、“继续努力”等,不能分享快乐。那么,亲子之间如何进行良好的沟通呢?下面几点建议供参考:
(1)积极创设机会(如入睡前),让孩子有机会并学会表达和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无论愉快与否)。对孩子来说,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感觉,也是一种放松,因为有人与他分享、与他分担。
(2)积极倾听,去掉评价、去掉说服,让孩子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对孩子来说,有人听就足够了。家长要接受和认可而不是否认或拒绝孩子的情绪,特别是对待那些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家长需要静观等待,以后再适时指导。有的时候,听完孩子的话,抱抱他或拍拍他,给孩子带来的安慰大于你再给他讲什么道理。积极地倾听,有时候还需要一定的策略,需要你通过询问帮助孩子组织想说的问题,把事情具体化。比如当孩子的表述有困难的时候,你可以偶尔地插问:“那是什么时候呀?”“他怎么说?”“还有别人吗?”“他怎么这样?”“是吗?”“然后呢?”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把想说的话说出来。许多孩子都有交流的愿望,但当孩子说出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之后,家长往往急于指导、批评或评价,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而孩子一旦发现不利,就会立刻中断交流,缩回来。对于孩子来说,这不见得是他的性格内向的问题,而很可能是“醒悟”,“说,不如不说好”。
(3)将孩子的情绪与行为区分开来。同一种情绪可以有多种行为表现,应当接受孩子的任何情绪,但不接受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平时,要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情绪)提出要求和建议,等待适当的时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指导。有时候对孩子“讲道理”可能不如你的行动更为有效。比如,当学步儿走向危险时,对他讲“不许动”也许还不如过去把他抱开有效,因为他的语言理解还不是很好;当幼儿在店里要买玩具而你认为不该买时,跟他说“家里已经有18辆小汽车了”或“你的娃娃都多得没有地方放了”经常是无效的,这时坚定地把孩子抱离现场,也许很快就能够解决问题;你不想让孩子看太多的电视,反复讲道理有时不如态度坚决地关掉电视。
(4)真正用心和孩子在一起,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表现,关注和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孩子的生活内容和生活环境,但切忌过分敏感和反应过度。
(5)避免使用威胁和压制的办法教育孩子,过分压制只能带来一时的痛快,但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愤怒和抑郁情绪。有的时候,孩子的问题并不需要解决,孩子能够讲出来就完了,就过去了。对于孩子来说,想说的时候有人听,需要关注的时候有人看着他,他就有了一个良性的成长环境,实际上就是最好的教育。总之,我们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特别是孩子的不愉快情绪,这是建立亲情和信任的重要时机,也是亲子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而有效的沟通是了解和尊重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现在请读者朋友再回过头去看看我们前面提出的几个自测题,您是否又有了新答案?
相反,父母和孩子之间还是需要角色明确、界线分明、规则清楚。为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必须了解和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情绪、能力、愿望、烦恼等等,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例如,为什么孩子不善于或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做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为什么“三令五申”还是不管用?为什么孩子经常说谎?为什么孩子的情绪突然变得很糟糕?为什么孩子会感到无聊?只有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孩子,才能做到尊重孩子,也才可能做到赏识孩子。
否则“赏识”也可能成为孩子的负担和压力。但是,孩子不同于成人,不善于也不会主动通过语言与成人进行沟通,而且聪明的孩子往往用更大的错误来掩饰小小的过错。虽然有时候孩子也愿意和家长交流,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这种交流常常给自己带来不利:如果是坏消息,父母可能批评和说教,甚至责骂,非但不能分担忧愁,而且增加烦恼;如果是好消息,父母就说“不能骄傲”、“继续努力”等,不能分享快乐。那么,亲子之间如何进行良好的沟通呢?下面几点建议供参考:
(1)积极创设机会(如入睡前),让孩子有机会并学会表达和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无论愉快与否)。对孩子来说,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感觉,也是一种放松,因为有人与他分享、与他分担。
(2)积极倾听,去掉评价、去掉说服,让孩子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对孩子来说,有人听就足够了。家长要接受和认可而不是否认或拒绝孩子的情绪,特别是对待那些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家长需要静观等待,以后再适时指导。有的时候,听完孩子的话,抱抱他或拍拍他,给孩子带来的安慰大于你再给他讲什么道理。积极地倾听,有时候还需要一定的策略,需要你通过询问帮助孩子组织想说的问题,把事情具体化。比如当孩子的表述有困难的时候,你可以偶尔地插问:“那是什么时候呀?”“他怎么说?”“还有别人吗?”“他怎么这样?”“是吗?”“然后呢?”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把想说的话说出来。许多孩子都有交流的愿望,但当孩子说出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之后,家长往往急于指导、批评或评价,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而孩子一旦发现不利,就会立刻中断交流,缩回来。对于孩子来说,这不见得是他的性格内向的问题,而很可能是“醒悟”,“说,不如不说好”。
(3)将孩子的情绪与行为区分开来。同一种情绪可以有多种行为表现,应当接受孩子的任何情绪,但不接受孩子的不合理行为。平时,要对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情绪)提出要求和建议,等待适当的时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指导。有时候对孩子“讲道理”可能不如你的行动更为有效。比如,当学步儿走向危险时,对他讲“不许动”也许还不如过去把他抱开有效,因为他的语言理解还不是很好;当幼儿在店里要买玩具而你认为不该买时,跟他说“家里已经有18辆小汽车了”或“你的娃娃都多得没有地方放了”经常是无效的,这时坚定地把孩子抱离现场,也许很快就能够解决问题;你不想让孩子看太多的电视,反复讲道理有时不如态度坚决地关掉电视。
(4)真正用心和孩子在一起,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表现,关注和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孩子的生活内容和生活环境,但切忌过分敏感和反应过度。
(5)避免使用威胁和压制的办法教育孩子,过分压制只能带来一时的痛快,但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愤怒和抑郁情绪。有的时候,孩子的问题并不需要解决,孩子能够讲出来就完了,就过去了。对于孩子来说,想说的时候有人听,需要关注的时候有人看着他,他就有了一个良性的成长环境,实际上就是最好的教育。总之,我们家长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特别是孩子的不愉快情绪,这是建立亲情和信任的重要时机,也是亲子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而有效的沟通是了解和尊重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现在请读者朋友再回过头去看看我们前面提出的几个自测题,您是否又有了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