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整合的意义,从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价值、开启思政教育的新视野、开拓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提升教师积极素质四个方面探讨了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思潮,它主张心理学要研究人本身固有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与美德,以促进人自身积极力量和潜能的开发,使人生活得更幸福。积极心理学拓展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视野,其影响在社会各领域中日益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价值取向、教育诉求等方面与积极心理学有内在的契合性和相互促进作用,因此,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整合是极为有益和非常必要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整合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本质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觉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问题学生和学生的不良倾向上,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和发展潜能,压制了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使他们产生抵制情绪和逆反心理,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积极心理学主张以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强调要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这是对教育进行的重新定位,是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新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发展,是对我国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回归。积极心理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要启示,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
二、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集中体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不再是学生的错误和问题,这不是对学生不良品行的视而不见,而是强调在教育中应首先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要从他们身上的积极方面出发,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自身的力量与潜能,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育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改善自身的品质,并在积极品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克服不良品行。这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反思和发展,也是对教育本身价值的回归。
2.以积极心理学内容为切入点,开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和理想人格的形成,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了政治性,淡化了学生的个性需求。积极心理学启发教育工作者,只有发掘人固有的积极特性,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不仅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还为教育者开拓了新视野,是教育者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为了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更应该注重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行为习惯。
3.以多元化的方法为手段,开拓大学生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方法与手段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以灌输为主。而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机制可以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和体现,进而促进积极主观体验的产生。学校应当通过创设环境、提供机会并加以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发现自我成长的需要,完成自我教育。学校要重视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形成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认知着手,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还要运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等多元化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育活动过程,增进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积极体验,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感悟情感、升华品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4.以创建积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动因,提升教师的积极素质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在创建积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责无旁贷。首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让自身保持积极心态,去带动和影响学生。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和潜力,引导学生的积极倾向,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最后,教师应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升育人的综合素养。
总之,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两者的整合不仅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还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人格,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玉梅.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7).
[2]周炎根,仲云香.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与改革,2010(1).
[3]才忠喜.论积极心理学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21).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思潮,它主张心理学要研究人本身固有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与美德,以促进人自身积极力量和潜能的开发,使人生活得更幸福。积极心理学拓展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视野,其影响在社会各领域中日益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价值取向、教育诉求等方面与积极心理学有内在的契合性和相互促进作用,因此,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整合是极为有益和非常必要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整合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本质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觉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问题学生和学生的不良倾向上,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和发展潜能,压制了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使他们产生抵制情绪和逆反心理,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积极心理学主张以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强调要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这是对教育进行的重新定位,是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新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发展,是对我国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回归。积极心理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要启示,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
二、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集中体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不再是学生的错误和问题,这不是对学生不良品行的视而不见,而是强调在教育中应首先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要从他们身上的积极方面出发,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自身的力量与潜能,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育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改善自身的品质,并在积极品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克服不良品行。这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反思和发展,也是对教育本身价值的回归。
2.以积极心理学内容为切入点,开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和理想人格的形成,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了政治性,淡化了学生的个性需求。积极心理学启发教育工作者,只有发掘人固有的积极特性,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不仅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还为教育者开拓了新视野,是教育者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为了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更应该注重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行为习惯。
3.以多元化的方法为手段,开拓大学生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方法与手段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以灌输为主。而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机制可以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和体现,进而促进积极主观体验的产生。学校应当通过创设环境、提供机会并加以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发现自我成长的需要,完成自我教育。学校要重视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形成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认知着手,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还要运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等多元化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育活动过程,增进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积极体验,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促进学生内化知识、感悟情感、升华品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4.以创建积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动因,提升教师的积极素质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在创建积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责无旁贷。首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让自身保持积极心态,去带动和影响学生。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和潜力,引导学生的积极倾向,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培育积极的人格特质。最后,教师应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升育人的综合素养。
总之,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两者的整合不仅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还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人格,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玉梅.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7).
[2]周炎根,仲云香.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与改革,2010(1).
[3]才忠喜.论积极心理学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