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深入研究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文章提出结合数学素养内涵,提出通过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学生以往经验、引导学生进入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注重师生交流,把握意外契机等方面来培养数学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期为培养数学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更加深入探讨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也是后期开发数学课程以及學生素质培养方面的基础理论依据。所以对于数学,学生核心素养现状以及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当前多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较低,认为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数学知识无趣,对学习数学并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反感现象。基于数学学科的基础上,数学核心素养具有以下内涵:其一,深入对数学学习能力的研究层次;其二,对于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其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都需要以数学素养为目的;其四,扩展数学知识视野。基于此,亟待需要提高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改善以上现象的发生,结合数学素养内涵提出通过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学生以往经验、引导学生进入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注重师生交流,把握意外契机的策略。
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学生以往经验
数学素养包括学生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当以上两项转变成数学素养后,最终呈现的是数学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使用。所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过程中,需要在教学内容中有效结合实际情境,重点显示出社会生活中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而将课程内容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效结合到一起,利用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使学生可以真实体会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使之在数学思想和思维方面的素养得以表现出来。例如,教授《观察物体(二)》这一课程时,教师利用实际生活中与课程相类似的情境来进行创建,比如说奥运会跳水比赛录像,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录像进行回放,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认识物体的形状,利用交流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数学语言,为第三学段中图形投影中的视图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进入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数学学生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正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推导能力的一个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推导能力,在教师引领的基础上,更多的还是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过程,当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对比之后,进而推导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问题结果,进而积累更加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推导能力也得到了更深一层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探究分式是否有意义”课程时: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领,把x=-1,x=0,x=1,x=2等一系列数值代入分式\* MERGEFORMAT计算,当这个活动过程中完成后,学生自己就会得出x=2代入分式无解,进而引出下面更加深入的探讨。
注重师生交流,把握意外契机
“交流”是教育过程产生的最有效的路径。教师与学生在进行交流过程中进行了交流活动,知识传递、情感交流等信息。如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可以将以往的学习经验与新信息有效融合在一起成为新的信息,这同时也是核心素养养成的一个发展过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预先设置好教学活动,还需要在师生交流过程中产生新的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以交流为中心进行课堂建设,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给学生,例如,通过小组交流方式,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从中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交流信息提取重点,巧妙地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推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动态生成与发展。
例如,教学“百僧分馍”这一问题,在进行深入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根据以往学习经验,其中一个学生说“能不能把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组成一组,这样得出100=4=25(组),所以,就会出现25×1=25(个)大和尚,有25×3 = 75(个)小和尚。”然后学生们展开了热闹的议论“这样分组的原因是什么?100=4=25代表什么?”此时,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小组的依据是什么?数学算式100=4=25中的4代表什么?”在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不但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还理清了分组的依据。一个普通的解题方法给课堂带来了非常大的触动,影响了课程的进程,这种突然制造的惊喜开创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教师的引领下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学的内涵。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更加深入探讨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也是后期开发数学课程以及學生素质培养方面的基础理论依据。所以对于数学,学生核心素养现状以及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当前多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较低,认为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数学知识无趣,对学习数学并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反感现象。基于数学学科的基础上,数学核心素养具有以下内涵:其一,深入对数学学习能力的研究层次;其二,对于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其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都需要以数学素养为目的;其四,扩展数学知识视野。基于此,亟待需要提高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改善以上现象的发生,结合数学素养内涵提出通过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学生以往经验、引导学生进入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注重师生交流,把握意外契机的策略。
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学生以往经验
数学素养包括学生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术,当以上两项转变成数学素养后,最终呈现的是数学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使用。所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过程中,需要在教学内容中有效结合实际情境,重点显示出社会生活中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而将课程内容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效结合到一起,利用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使学生可以真实体会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使之在数学思想和思维方面的素养得以表现出来。例如,教授《观察物体(二)》这一课程时,教师利用实际生活中与课程相类似的情境来进行创建,比如说奥运会跳水比赛录像,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跳水运动员的动作录像进行回放,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认识物体的形状,利用交流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数学语言,为第三学段中图形投影中的视图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进入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数学学生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正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推导能力的一个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推导能力,在教师引领的基础上,更多的还是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过程,当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对比之后,进而推导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问题结果,进而积累更加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推导能力也得到了更深一层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探究分式是否有意义”课程时: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领,把x=-1,x=0,x=1,x=2等一系列数值代入分式\* MERGEFORMAT计算,当这个活动过程中完成后,学生自己就会得出x=2代入分式无解,进而引出下面更加深入的探讨。
注重师生交流,把握意外契机
“交流”是教育过程产生的最有效的路径。教师与学生在进行交流过程中进行了交流活动,知识传递、情感交流等信息。如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可以将以往的学习经验与新信息有效融合在一起成为新的信息,这同时也是核心素养养成的一个发展过程。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预先设置好教学活动,还需要在师生交流过程中产生新的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以交流为中心进行课堂建设,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给学生,例如,通过小组交流方式,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从中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交流信息提取重点,巧妙地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推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动态生成与发展。
例如,教学“百僧分馍”这一问题,在进行深入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根据以往学习经验,其中一个学生说“能不能把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组成一组,这样得出100=4=25(组),所以,就会出现25×1=25(个)大和尚,有25×3 = 75(个)小和尚。”然后学生们展开了热闹的议论“这样分组的原因是什么?100=4=25代表什么?”此时,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小组的依据是什么?数学算式100=4=25中的4代表什么?”在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不但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还理清了分组的依据。一个普通的解题方法给课堂带来了非常大的触动,影响了课程的进程,这种突然制造的惊喜开创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教师的引领下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学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