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律动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时,尽量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从而将体验转化为情感的认知。在律动的过程中,学生将听、动、情、思结合在一起,建立紧密地联系。小学生可以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达音乐情感,因此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也会随之加深。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如何应用律动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律动;音乐情感;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192
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方式过于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盲目被动地接受知识,自然和活跃和小学的学生,往往没有耐心,很难避免坐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分心免费,长期学习会使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因此将节奏引入小学音乐教学是必要的。
一、用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充分地设计和准备好音乐的鉴赏环节,音乐的鉴赏环节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在欣赏相应的音乐作品时,可以通过肢体的律动表现出自己当下内心的感受与体会,从而在律动中提高音乐的欣赏与理解能力。在音乐作品的高音之处,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将身体往上舒展来表现;在音乐作品的中音之处,教师可以教导学生齐放双手在胸前;在音乐作品的低音之处,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将身体下倾,放松下垂自己的双臂,学生通过不同的律动方式能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节奏变化以及音调的转换。如在《种太阳》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在开头两句“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是较为平缓的节奏,学生可以将手平缓放在胸前,而在后面的“啦啦啦,啊种太阳”这几句比较高昂的歌词当中,学生可以抬起头挺起胸,充分感受歌曲情绪的高涨,而在最后“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则音调放缓,学生可以放松身体,下垂手臂,感受其中的欣慰、成就感。
二、展开游戏活动,调动节奏感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了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引导其参与到和节奏有关的游戏中。这样能让学生尝试深入辨析各种不同的节奏,他们的肢体动作也能更符合节奏性。在这些有趣的节奏游戏中,学生能更好地挖掘音乐的旋律美,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在欣赏《好一个土娃子》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节奏游戏的律动中。在“身体节拍器”的游戏中,学生要结合音乐的节奏按照一定的方位摇晃身体,若大家都能很好地控制身体的律动,那么就能保持体位的一致性,反之就会撞在一起。這时教师就引导他们思考是谁没有控制好节奏。此外在此游戏中,教师还通过调节作品旋律的快慢来引导学生律动,当弹奏乐曲的声音变快,那么学生的动作也要快起来,反之则变慢,看看哪一组学生能始终和伴奏的速度保持一致。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最后教师又引导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如有学生提出:“在律动中,我感觉《好一个土娃子》是一首欢快的作品,旋律变得越快,我越能感受到喜悦的心情。”不少学生认为单纯地倾听、欣赏音乐较为枯燥,对此兴趣不大,若能将有趣的节奏游戏和赏析结合在一起,那么学生的感受就会更真切,他们对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三、在律动中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传统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为学生传授音乐技巧常常只是通过亲自演唱或者播放歌曲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思维天马行空,这种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他们,所以要将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尽可能自主地融入到音乐的世界中,通过律动和音乐相结合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更深层地理解音乐作品。如在歌曲《风车依呀呀》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课前找舞蹈视频资源或者自己根据歌词内容设计舞蹈动作,然后在歌曲教学时一边教授演唱方式,一边教授舞蹈动作,学生不会因为长时间坐在座位上面而出现走神开小差的状况,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来,在学习律动时,学生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律动与歌词内容结合起来,如歌词在唱到“爸爸妈妈在田里把秧插”时配上的弯腰插的秧舞蹈动作,学生在全身心投入学习时还会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创造力,创造出各种各样自己觉得好看舒服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而且教师的教学的效果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由此能够看出将律动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四、借助舞蹈动作,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按照词曲演唱,而且还要引导他们尝试自主创作音乐作品。由于词曲创作的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舞蹈创作做起。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随着节奏自由律动起来,然后思考如何在律动的基础上添加更丰富的动作,展现出曲调的风格,表达出歌词的内容。这样就促使学生逐步提升了舞蹈能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也随之发展。在欣赏《草原赞歌》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身体律动,并思考这首作品构筑了一个怎样的氛围。此后教师又安排学生尝试展开独舞创作,大家在律动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有学生将蒙古舞结合到了其中,在速度舒缓的地方设计了扭腰、摆臂等动作,在节奏较快的地方安插了抖动肩膀的动作。此后教师又安排学生和小组同伴一起合作,将好的动作整合起来,并加入队形的变化,看看哪一个小组编出来的动作最富有草原风情。如有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草原上驰骋的牧民,在舞蹈中加入了不少骑马、挥鞭的动作,此外还加入了挤牛奶等具有草原风情的动作。
结束语:总的来说,小学的音乐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性和认知心态,科学合理地将律动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这是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好处的,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律动与音乐的结合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应用律动进行音乐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创新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内增添更多让小学生感兴趣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徐蒙华.借助体态律动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J].新智慧,2021(10):75-76.
[2]刘莉莹.小学音乐课堂上声势律动教学的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2021(10):91-92.
关键词:律动;音乐情感;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192
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方式过于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盲目被动地接受知识,自然和活跃和小学的学生,往往没有耐心,很难避免坐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分心免费,长期学习会使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因此将节奏引入小学音乐教学是必要的。
一、用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充分地设计和准备好音乐的鉴赏环节,音乐的鉴赏环节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在欣赏相应的音乐作品时,可以通过肢体的律动表现出自己当下内心的感受与体会,从而在律动中提高音乐的欣赏与理解能力。在音乐作品的高音之处,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将身体往上舒展来表现;在音乐作品的中音之处,教师可以教导学生齐放双手在胸前;在音乐作品的低音之处,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将身体下倾,放松下垂自己的双臂,学生通过不同的律动方式能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节奏变化以及音调的转换。如在《种太阳》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在开头两句“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是较为平缓的节奏,学生可以将手平缓放在胸前,而在后面的“啦啦啦,啊种太阳”这几句比较高昂的歌词当中,学生可以抬起头挺起胸,充分感受歌曲情绪的高涨,而在最后“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则音调放缓,学生可以放松身体,下垂手臂,感受其中的欣慰、成就感。
二、展开游戏活动,调动节奏感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了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引导其参与到和节奏有关的游戏中。这样能让学生尝试深入辨析各种不同的节奏,他们的肢体动作也能更符合节奏性。在这些有趣的节奏游戏中,学生能更好地挖掘音乐的旋律美,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在欣赏《好一个土娃子》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节奏游戏的律动中。在“身体节拍器”的游戏中,学生要结合音乐的节奏按照一定的方位摇晃身体,若大家都能很好地控制身体的律动,那么就能保持体位的一致性,反之就会撞在一起。這时教师就引导他们思考是谁没有控制好节奏。此外在此游戏中,教师还通过调节作品旋律的快慢来引导学生律动,当弹奏乐曲的声音变快,那么学生的动作也要快起来,反之则变慢,看看哪一组学生能始终和伴奏的速度保持一致。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最后教师又引导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如有学生提出:“在律动中,我感觉《好一个土娃子》是一首欢快的作品,旋律变得越快,我越能感受到喜悦的心情。”不少学生认为单纯地倾听、欣赏音乐较为枯燥,对此兴趣不大,若能将有趣的节奏游戏和赏析结合在一起,那么学生的感受就会更真切,他们对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三、在律动中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传统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为学生传授音乐技巧常常只是通过亲自演唱或者播放歌曲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调动不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思维天马行空,这种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他们,所以要将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尽可能自主地融入到音乐的世界中,通过律动和音乐相结合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更深层地理解音乐作品。如在歌曲《风车依呀呀》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课前找舞蹈视频资源或者自己根据歌词内容设计舞蹈动作,然后在歌曲教学时一边教授演唱方式,一边教授舞蹈动作,学生不会因为长时间坐在座位上面而出现走神开小差的状况,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来,在学习律动时,学生会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律动与歌词内容结合起来,如歌词在唱到“爸爸妈妈在田里把秧插”时配上的弯腰插的秧舞蹈动作,学生在全身心投入学习时还会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创造力,创造出各种各样自己觉得好看舒服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而且教师的教学的效果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由此能够看出将律动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四、借助舞蹈动作,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按照词曲演唱,而且还要引导他们尝试自主创作音乐作品。由于词曲创作的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舞蹈创作做起。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随着节奏自由律动起来,然后思考如何在律动的基础上添加更丰富的动作,展现出曲调的风格,表达出歌词的内容。这样就促使学生逐步提升了舞蹈能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也随之发展。在欣赏《草原赞歌》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身体律动,并思考这首作品构筑了一个怎样的氛围。此后教师又安排学生尝试展开独舞创作,大家在律动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有学生将蒙古舞结合到了其中,在速度舒缓的地方设计了扭腰、摆臂等动作,在节奏较快的地方安插了抖动肩膀的动作。此后教师又安排学生和小组同伴一起合作,将好的动作整合起来,并加入队形的变化,看看哪一个小组编出来的动作最富有草原风情。如有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草原上驰骋的牧民,在舞蹈中加入了不少骑马、挥鞭的动作,此外还加入了挤牛奶等具有草原风情的动作。
结束语:总的来说,小学的音乐教学要根据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性和认知心态,科学合理地将律动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这是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好处的,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律动与音乐的结合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应用律动进行音乐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创新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内增添更多让小学生感兴趣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徐蒙华.借助体态律动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J].新智慧,2021(10):75-76.
[2]刘莉莹.小学音乐课堂上声势律动教学的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2021(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