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71-01
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堂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大家往往习以为常,但研究表明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地思考过课堂提问的内涵,也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小学课堂提问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在数学课堂中起着纽带作用,是师生之间一个沟通、了解和创新的过程。
1.提问能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恰当的提问能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重难点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观设计一个出一个好问题,如一条纽带架起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提问能引发思考,训练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知识重难点,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重难点。当学生头脑中有了解不开的问题时,就会使其在认知上产生矛盾,从而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
3.提问时及时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在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是十分重要的。提问比其他形式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和及时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提问,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差异程度,及时地调控教學程度,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向度策略
1.课堂提问的对象要明确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提出的问题尽量放宽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问题的难易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来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跳一跳,摘下那个桃”。
2.课堂提问要注重度
问题太过简单,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会不似考就作答。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会使学生不能作答,时间久了学生会看到难题直接放弃思考。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勇于探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在提问的效果与提问的时机有关。在教学的知识关键和本质之处及时提问,可引导启发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使学生能快速的进入学习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顺利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1.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来进行。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当”指的是得当。
2.易适当,吸引学生参与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基础来设计问题,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应是学生在没有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后能回答的。要力戒那些“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过于简单的提问。例如:教“长方体的体积”时,先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几个不同形状的大长方体,然后提问:“大家边观察边思考,看看大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大都会说出长方体的体积恰好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不要机械地提问:“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这样的提问难度太低,无法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3.握时机,当问则问
什么时候该问,什么地方该问,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好。在授课前的复习提问,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掌握新知识铺路架桥,但不能停留在对旧知识的重复上,要加深、拓宽,达到温故知新;预习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情况,使学生对新知识早知,找出疑点,课上解决;授课中的疏导提问,要注意学生思维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偏差,及时疏导,排除思维定式障碍;结束时的总结提问要注意对新授知识的归纳和总合。
4.面向全班,因人施问,正确评价
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作出正确的评价。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了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还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的提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5.深入反思,提高自我评价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反思习惯,提高对自身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自我评价能力。这种自我评价,主要是教师对自己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数量、问题的展开序列、呈现方式、层次的清晰性、发问时机的选择、答问对象的确定、候答过程的调控、态度和方法是否恰当等方面的评估。教师对课堂提问行为的详细、客观、有效评价是提高教师提问技能、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在我们实际操作中,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知识提出问题,从而引起、思考和探究。教学中老师是引导着,学生的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堂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大家往往习以为常,但研究表明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地思考过课堂提问的内涵,也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小学课堂提问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在数学课堂中起着纽带作用,是师生之间一个沟通、了解和创新的过程。
1.提问能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恰当的提问能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重难点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观设计一个出一个好问题,如一条纽带架起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提问能引发思考,训练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知识重难点,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重难点。当学生头脑中有了解不开的问题时,就会使其在认知上产生矛盾,从而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
3.提问时及时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在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是十分重要的。提问比其他形式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和及时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提问,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差异程度,及时地调控教學程度,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向度策略
1.课堂提问的对象要明确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提出的问题尽量放宽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问题的难易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来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跳一跳,摘下那个桃”。
2.课堂提问要注重度
问题太过简单,没有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会不似考就作答。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会使学生不能作答,时间久了学生会看到难题直接放弃思考。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勇于探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教师在提问的效果与提问的时机有关。在教学的知识关键和本质之处及时提问,可引导启发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实质,使学生能快速的进入学习情境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顺利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1.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来进行。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当”指的是得当。
2.易适当,吸引学生参与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知识基础来设计问题,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应是学生在没有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后能回答的。要力戒那些“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过于简单的提问。例如:教“长方体的体积”时,先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几个不同形状的大长方体,然后提问:“大家边观察边思考,看看大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大都会说出长方体的体积恰好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不要机械地提问:“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这样的提问难度太低,无法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3.握时机,当问则问
什么时候该问,什么地方该问,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好。在授课前的复习提问,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掌握新知识铺路架桥,但不能停留在对旧知识的重复上,要加深、拓宽,达到温故知新;预习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情况,使学生对新知识早知,找出疑点,课上解决;授课中的疏导提问,要注意学生思维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偏差,及时疏导,排除思维定式障碍;结束时的总结提问要注意对新授知识的归纳和总合。
4.面向全班,因人施问,正确评价
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作出正确的评价。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了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还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的提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5.深入反思,提高自我评价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反思习惯,提高对自身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自我评价能力。这种自我评价,主要是教师对自己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数量、问题的展开序列、呈现方式、层次的清晰性、发问时机的选择、答问对象的确定、候答过程的调控、态度和方法是否恰当等方面的评估。教师对课堂提问行为的详细、客观、有效评价是提高教师提问技能、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在我们实际操作中,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知识提出问题,从而引起、思考和探究。教学中老师是引导着,学生的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