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办法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措施,经常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体会成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动机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信心,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成就动机 学有所用 课堂实效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两个问题非常突出:一是厌学问题,而是后劲不足问题。厌学问题: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是非常好学的,在小学的时候也还是比较好学的,但到了初中他们觉得学数学无用或只是剩下功利的追求而失去了对学习数学本身的兴趣。后劲不足问题:尽管我们有很多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摘金夺银,却没有人在成年以后能摘取诺贝尔奖等世界科学高峰上的明珠。
因此,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堂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一直研究的课题。若单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探索,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此,笔者从学生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美国的奥苏泊尔认为,尽管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动机,但几乎所有的学习动机都是与学生的学业成就相关联,因此成就动机是学习动机的核心。
有成就的学习活动,学生便会对她感兴趣。只要学生感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措施经常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体会成就,这是我们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所在。
心理学指出,成就动机是人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因此,笔者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成就动机去探索。
二、问题的解决
课堂是培养成就动机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表现发掘发光点,为培养成就动机提供事实“源泉”。
1.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事实,并且应用于数学。数学不是简单的符号游戏,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总结。离开生活数学是乏味的。因此,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具体,恰当的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和兴趣。
例如,在《中心对称》这节课中,笔者创设了以下几个情景:1. 用脸来作为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在复习轴对称图形时,我说:“轴对称图形是一种美丽的、大家都喜欢的图形。比方说老师的脸那就是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有些同学在笑,不承认吗?想一想,从七年级到现在,这么多天,每天看几次,那不是百看不厌,那是千看不厌啊。”课堂气氛大大活跃,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 2.展示生活中的美。在“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环节,我给同学讲到:“我们的世界是如此美丽,主要是有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存在。让我们用心去观察,发现世界之美、生活之美吧。第二组的同学搜集到了一些美,下面让2组5号同学来为大家展示一下吧。”通过图片的展示,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和生活联系的是如此紧密,马上产生了好奇心,变被动求知为主动求知,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3. 扑克魔术表演。 在这节课进行到一半时,学生可能会有点懈怠,此时,我说道:“刚才的小组竞赛好紧张激烈,大家也累了吧。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会,第三组同学就扑克牌进行了研究,派出5号来为大家表演扑克魔术。”其实这还是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比直接说“我们来看扑克牌中的中心对称图形”要有意思的多。通过寓教于乐,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将此转化为新的学习动机,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持久,才能挖掘潜力,才能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做到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对数学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强烈的兴趣。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善于摄取开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来设计和组织教学,适时把它們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动机,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学有所用。
2、让学生喜欢你的上课方式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进行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应该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例如,笔者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把问题情境设置如下:快到圣诞节了,本班同学小丽要制作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正方形礼品盒,你说应该怎么选择,才能使其对面图案相同()
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马上产生兴趣,课堂很快活跃起来。首先笔者让学生先猜想,接着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体验由猜想到验证的“活生生”的“做数学”的过程。因为有了很好的课堂启发,教学实效明显提高,学生在后来一遇到类似的一些操作性的问题都会如此处理,一改以往的“空想”思维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利用动手操作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结束语
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是好的课堂教学?这个探索是无止境的,探索在教育实践中开始,在新的实践中又产生新的问题,新的困惑以及新的疑点。总之,课堂是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它把我们带入更为具体和现实情境中的复杂现象中去。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当实现“数学化”、“再创造”,从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并把得到的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体会成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动机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信心,提高课堂实效。
【关键词】成就动机 学有所用 课堂实效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两个问题非常突出:一是厌学问题,而是后劲不足问题。厌学问题: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是非常好学的,在小学的时候也还是比较好学的,但到了初中他们觉得学数学无用或只是剩下功利的追求而失去了对学习数学本身的兴趣。后劲不足问题:尽管我们有很多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摘金夺银,却没有人在成年以后能摘取诺贝尔奖等世界科学高峰上的明珠。
因此,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堂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一直研究的课题。若单从教师、教材的角度去探索,难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此,笔者从学生的角度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美国的奥苏泊尔认为,尽管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动机,但几乎所有的学习动机都是与学生的学业成就相关联,因此成就动机是学习动机的核心。
有成就的学习活动,学生便会对她感兴趣。只要学生感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措施经常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体会成就,这是我们提高课堂实效的关键所在。
心理学指出,成就动机是人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因此,笔者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的成就动机去探索。
二、问题的解决
课堂是培养成就动机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教师才能从学生的表现发掘发光点,为培养成就动机提供事实“源泉”。
1.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事实,并且应用于数学。数学不是简单的符号游戏,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总结。离开生活数学是乏味的。因此,有的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有的学生说数学奥妙无穷。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具体,恰当的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和兴趣。
例如,在《中心对称》这节课中,笔者创设了以下几个情景:1. 用脸来作为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在复习轴对称图形时,我说:“轴对称图形是一种美丽的、大家都喜欢的图形。比方说老师的脸那就是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有些同学在笑,不承认吗?想一想,从七年级到现在,这么多天,每天看几次,那不是百看不厌,那是千看不厌啊。”课堂气氛大大活跃,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出来。 2.展示生活中的美。在“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环节,我给同学讲到:“我们的世界是如此美丽,主要是有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存在。让我们用心去观察,发现世界之美、生活之美吧。第二组的同学搜集到了一些美,下面让2组5号同学来为大家展示一下吧。”通过图片的展示,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和生活联系的是如此紧密,马上产生了好奇心,变被动求知为主动求知,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3. 扑克魔术表演。 在这节课进行到一半时,学生可能会有点懈怠,此时,我说道:“刚才的小组竞赛好紧张激烈,大家也累了吧。现在让我们休息一会,第三组同学就扑克牌进行了研究,派出5号来为大家表演扑克魔术。”其实这还是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比直接说“我们来看扑克牌中的中心对称图形”要有意思的多。通过寓教于乐,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将此转化为新的学习动机,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持久,才能挖掘潜力,才能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做到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对数学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强烈的兴趣。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善于摄取开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来设计和组织教学,适时把它們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动机,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学有所用。
2、让学生喜欢你的上课方式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进行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应该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例如,笔者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把问题情境设置如下:快到圣诞节了,本班同学小丽要制作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正方形礼品盒,你说应该怎么选择,才能使其对面图案相同()
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马上产生兴趣,课堂很快活跃起来。首先笔者让学生先猜想,接着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体验由猜想到验证的“活生生”的“做数学”的过程。因为有了很好的课堂启发,教学实效明显提高,学生在后来一遇到类似的一些操作性的问题都会如此处理,一改以往的“空想”思维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利用动手操作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结束语
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是好的课堂教学?这个探索是无止境的,探索在教育实践中开始,在新的实践中又产生新的问题,新的困惑以及新的疑点。总之,课堂是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它把我们带入更为具体和现实情境中的复杂现象中去。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当实现“数学化”、“再创造”,从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并把得到的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体会成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动机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信心,提高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