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来源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enl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异常活跃、值得高度警惕的错误社会思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论调的批判,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包涵坚持唯物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史观本质;坚持整体性历史观,反对割裂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坚持人民史观,反对英雄史观;坚持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批判和抵制“全盘西化”;坚持挖掘历史价值,反对“历史虚无论”等五个方面.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有理有力地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其他文献
《马拉喀什条约》本身没有对制作和提供无障碍格式电影做出规定,相反还将该条约适用的作品形式限定在“文字、符号和(或)相关图示”.但条约第12条“其他限制和例外”允许缔约方在遵循“三步检验标准”的条件下,自行增加新的权利限制.我国应允许利用这一规定,允许“被授权实体”不经中外著作权人许可制作无障碍格式电影并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使他们也能欣赏电影,丰富其文化生活.
法学的实践性实际上是与法学的科学性联系在一起的.在历史上,有学者(比如冯·基尔希曼)认为,法学作为"科学"从理论上说是无价值的,它并非"科学".应当看到,法学是一门以"问题-决定"为中心、以某个特定的在历史上形成的实在法秩序为基础、采取诠释-评价的论证方式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解决法律问题)的(实践)规范性诠释科学,它有自己的知识与真理的鉴别标准,法学"真理"的获得是从"意见"不断向"知识"或"真理"的梯度上升过程.在此过程中,法学(法教义学)必须具备一些学科规准和条件,从而确立其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