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难点。当前,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面临窘境:例如,外出务工的父母一味地“补偿”孩子,爷爷奶奶疼爱孩子,家庭教育上出现许多误区。笔者以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家长“以孩子为圆心”,孩子想要的尽力满足,孩子不喜欢的绝不强求,缺乏教育、引导和纠错意识。而孩子一旦在学校教育中失去“中心”地位,容易产生失衡感,甚至会因“中心”地位的丧失而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
二是偏袒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意识。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家长缺乏理性,习惯于首先为自己孩子开脱,甚至从对方孩子和教师身上找原因、找借口,而不是引导和教育孩子。家长的这种“强势心态”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人格成长,使他们难以正视自己的错误,往往遇事首先推脱责任、说谎等,缺乏理解、包容他人等良好品质。
三是忽视孩子,导致孩子缺乏“上进心”。部分农村家长认为,他们的职责就是给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保障和生命安全保障,而他们的学习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考试结果,平时对家庭作业缺少监督和辅导,甚至以简单的斥责或者打骂了事。
关爱留守儿童,學校责无旁贷,且是教育的题中之义。但是,孩子的衣食住行、情感发展、价值观建构、人际交往、成人成才等,都离不开亲情的呵护,家长也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主体责任”。
作为乡村教育的一名管理者,面对乡村教育的这些现状,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为每一个孩子打造适合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家庭环境,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
成立家校合作组织。家校合作组织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常规组织。家长可通过家校合作组织向学校反映问题,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学校则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组织了解家长需求,为家长们反映的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学校可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家校沟通,使家校间的气氛更加融洽,减少学校与家长的心理距离,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
开设好“家长课堂”。学校应该主动把培训和提升家长素养纳入学校教育日常工作的议程中来。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搭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平台。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引导、教育家长,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强化家长教育的责任意识;针对学校教育中的典型问题,分期、分类做好各个专题的家长培训讲座,并通过阶段性的跟踪、评价,结合及时的反馈、交流来提升教育的效果。
举办家校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学习进步大的家长”“善教家长”“孩子和家长共成长的优秀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家庭教育的榜样,让“重教育,会教育”成为家长当前成长的重要内容。开展“家庭共读一本书”活动,学校定期向家长推荐有关通俗易懂的教育书目,鼓励孩子和家长共同阅读,并通过多种形式来督促、落实,提高家庭教育力。这样,通过多种方式,让家长教育力的提升既有目标可攀,又有路径可循,还有压力助推,更有榜样引领。
教育目标是通过良好的成长环境转变的,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则会增强学校教育的效果;反之,则会削弱。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联系,对儿童成长共同发挥整体作用的今天,学校要主动出击,担负起把三种不同的教育机制有机结合的责任,争取政府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乡、村等方面的支持,就师资队伍、活动场所、教学计划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开启社会多元参与的家庭教育新格局,助推乡村教育发展。
(作者单位:南漳县肖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徐世兵)
一是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家长“以孩子为圆心”,孩子想要的尽力满足,孩子不喜欢的绝不强求,缺乏教育、引导和纠错意识。而孩子一旦在学校教育中失去“中心”地位,容易产生失衡感,甚至会因“中心”地位的丧失而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
二是偏袒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意识。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家长缺乏理性,习惯于首先为自己孩子开脱,甚至从对方孩子和教师身上找原因、找借口,而不是引导和教育孩子。家长的这种“强势心态”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人格成长,使他们难以正视自己的错误,往往遇事首先推脱责任、说谎等,缺乏理解、包容他人等良好品质。
三是忽视孩子,导致孩子缺乏“上进心”。部分农村家长认为,他们的职责就是给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保障和生命安全保障,而他们的学习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考试结果,平时对家庭作业缺少监督和辅导,甚至以简单的斥责或者打骂了事。
关爱留守儿童,學校责无旁贷,且是教育的题中之义。但是,孩子的衣食住行、情感发展、价值观建构、人际交往、成人成才等,都离不开亲情的呵护,家长也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主体责任”。
作为乡村教育的一名管理者,面对乡村教育的这些现状,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水平,为每一个孩子打造适合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家庭环境,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
成立家校合作组织。家校合作组织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常规组织。家长可通过家校合作组织向学校反映问题,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学校则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组织了解家长需求,为家长们反映的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学校可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家校沟通,使家校间的气氛更加融洽,减少学校与家长的心理距离,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
开设好“家长课堂”。学校应该主动把培训和提升家长素养纳入学校教育日常工作的议程中来。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搭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平台。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引导、教育家长,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强化家长教育的责任意识;针对学校教育中的典型问题,分期、分类做好各个专题的家长培训讲座,并通过阶段性的跟踪、评价,结合及时的反馈、交流来提升教育的效果。
举办家校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学习进步大的家长”“善教家长”“孩子和家长共成长的优秀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家庭教育的榜样,让“重教育,会教育”成为家长当前成长的重要内容。开展“家庭共读一本书”活动,学校定期向家长推荐有关通俗易懂的教育书目,鼓励孩子和家长共同阅读,并通过多种形式来督促、落实,提高家庭教育力。这样,通过多种方式,让家长教育力的提升既有目标可攀,又有路径可循,还有压力助推,更有榜样引领。
教育目标是通过良好的成长环境转变的,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则会增强学校教育的效果;反之,则会削弱。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联系,对儿童成长共同发挥整体作用的今天,学校要主动出击,担负起把三种不同的教育机制有机结合的责任,争取政府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乡、村等方面的支持,就师资队伍、活动场所、教学计划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开启社会多元参与的家庭教育新格局,助推乡村教育发展。
(作者单位:南漳县肖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徐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