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经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的疗效及意义。
方法: 对25例(26只眼)经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行常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浅前房及其它并发症。
结果: 手术12月后,视力增进2/26只眼(7.7%),不变22/26只眼(84.6%),下降2/26只眼(7.7%)。功能性滤过泡20/26只眼(76.9%),眼压≤21mmHg者22/26只眼(84.6%),术后早期并发症有浅前房3只眼(11.5%),前房出血2只眼(7.7%),低眼压性黄斑病变1只眼(3.8%),脉络膜脱离1只眼(3.8%)。
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经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继发青光眼;透明角膜切口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00-01
自2010年至2013年我们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25例26只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5例(26只眼),所有患者既往均行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均排除原发性青光眼的存在。青光眼发生时间为术后11-48个月。平均21个月。透明角膜切口部位:10~11点位22例,7~8点位2例,2~3点位1例;入院时视力0.08~0.5,眼压28~54㎜Hg,平均(38.2±7.0)㎜Hg。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球周麻醉下进行,在角膜缘上方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彻底止血后做1/2巩膜厚度5㎜×4㎜的长方形巩膜瓣,瓣下及筋膜下置入含丝裂霉素C0.2㎎/ml的棉片3分钟,彻底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及角膜、结膜囊;在鼻上方或颞上方角膜缘内1㎜前房穿刺减压,完成小梁及虹膜周边切除,巩膜瓣两侧中央各缝合一针,其中一针打活结,经前房穿刺口形成前房,调整缝线松紧程度后打死结。再在巩膜瓣一侧缝线前与角膜缘之间加缝松紧适度调整线一针,活结线头固定在角膜缘内。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内及第1、3、6、12月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式眼压计、检眼镜检查。可调整缝线在术后5~14天开始根据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情况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调整或拆除,以术后不适用任何药物,眼压在21㎜Hg以下为有效标准。
2 结果
2.1 观察标准:
视力测定采用对数视力表。患者增进2行或以上为进步;下降2行或以上为减退;术后和术前视力相同或变化小于2行为视力不变。滤过泡分为4型:Ⅰ型:微小囊状型;Ⅱ型:弥漫扁平型;Ⅲ型:缺血型;Ⅳ型:包裹型[1]。浅前房标准按周文炳[2]分类。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随访观察,术后1周、1月、3月、6月、12月的视力、滤过泡形态、眼压,浅前房及其并发症。随访时间12个月。
2.2 视力:手术12个月后视力增进2只眼(7.7%),不变22只眼(84.6%),下降2只眼(7.7%)。
2.3 术后眼压、滤过泡情况,手术后6个月眼压平稳,92.3%分布在10~21㎜Hg之间,12个月后84.6%眼压控制平稳;12个月后,Ⅰ、Ⅱ型功能性滤过泡20只眼,Ⅲ、Ⅳ型滤过泡经结膜下注射抗代谢药物后亦趋于稳定。
2.4 术后并发症情况: 术后早期并发症有:
Ⅰ度浅前房,1周时3只眼,1个月时2只眼,3个月时1只眼,6个月后前房稳定,无浅前房发生。
术后1周时前房出血2只眼,脉络膜脱离1只眼,低眼压性黄斑病变1只眼。
术后晚期并发症主要是滤过泡包裹、纤维化。
滤过泡包裹:术后3个月1只眼,6个月时2只眼,12个月时3只眼。
3 讨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多采用角巩膜切开或巩膜缘隧道切口,其损伤形成的瘢痕组织增加了再次青光眼手术的风险,影响滤过手术的功能。自1992年透明角膜切开的方法被提出后,越来越多的人工晶状体是经过透明角膜切开植入的,此切口既不影响结膜、巩膜的组织结构,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又为今后治疗青光眼提供了选择的部位。
人工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以往多采用睫状体光凝,青光眼阀门植入等术式,小梁切除术在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成功率33~39%。一般不主张采用小梁切除术。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已成为经典的抗青光眼滤过术式,其手术效果日臻完善,其手术成功率已达到70~90%,本组资料显示,随访1年后,眼压成功率达84.6%,其功能性滤过泡达76.9%,术后并发症低,与以往的人工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效果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
基于透明角膜切口的优点,我们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发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优势,但是滤过泡包裹纤维化为晚期主要的并发症,可能与白内障术后房水成分的改变有关。
参考文献
[1]唐忻,刘磊,关怡等.丝裂霉素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J].眼科,1995,4:32.
[2]周文炳.临床青光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9-470.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经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的疗效及意义。
方法: 对25例(26只眼)经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行常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浅前房及其它并发症。
结果: 手术12月后,视力增进2/26只眼(7.7%),不变22/26只眼(84.6%),下降2/26只眼(7.7%)。功能性滤过泡20/26只眼(76.9%),眼压≤21mmHg者22/26只眼(84.6%),术后早期并发症有浅前房3只眼(11.5%),前房出血2只眼(7.7%),低眼压性黄斑病变1只眼(3.8%),脉络膜脱离1只眼(3.8%)。
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经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继发青光眼;透明角膜切口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00-01
自2010年至2013年我们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25例26只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5例(26只眼),所有患者既往均行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均排除原发性青光眼的存在。青光眼发生时间为术后11-48个月。平均21个月。透明角膜切口部位:10~11点位22例,7~8点位2例,2~3点位1例;入院时视力0.08~0.5,眼压28~54㎜Hg,平均(38.2±7.0)㎜Hg。
1.2 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球周麻醉下进行,在角膜缘上方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彻底止血后做1/2巩膜厚度5㎜×4㎜的长方形巩膜瓣,瓣下及筋膜下置入含丝裂霉素C0.2㎎/ml的棉片3分钟,彻底用生理盐水冲洗术野及角膜、结膜囊;在鼻上方或颞上方角膜缘内1㎜前房穿刺减压,完成小梁及虹膜周边切除,巩膜瓣两侧中央各缝合一针,其中一针打活结,经前房穿刺口形成前房,调整缝线松紧程度后打死结。再在巩膜瓣一侧缝线前与角膜缘之间加缝松紧适度调整线一针,活结线头固定在角膜缘内。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内及第1、3、6、12月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非接触式眼压计、检眼镜检查。可调整缝线在术后5~14天开始根据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情况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调整或拆除,以术后不适用任何药物,眼压在21㎜Hg以下为有效标准。
2 结果
2.1 观察标准:
视力测定采用对数视力表。患者增进2行或以上为进步;下降2行或以上为减退;术后和术前视力相同或变化小于2行为视力不变。滤过泡分为4型:Ⅰ型:微小囊状型;Ⅱ型:弥漫扁平型;Ⅲ型:缺血型;Ⅳ型:包裹型[1]。浅前房标准按周文炳[2]分类。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随访观察,术后1周、1月、3月、6月、12月的视力、滤过泡形态、眼压,浅前房及其并发症。随访时间12个月。
2.2 视力:手术12个月后视力增进2只眼(7.7%),不变22只眼(84.6%),下降2只眼(7.7%)。
2.3 术后眼压、滤过泡情况,手术后6个月眼压平稳,92.3%分布在10~21㎜Hg之间,12个月后84.6%眼压控制平稳;12个月后,Ⅰ、Ⅱ型功能性滤过泡20只眼,Ⅲ、Ⅳ型滤过泡经结膜下注射抗代谢药物后亦趋于稳定。
2.4 术后并发症情况: 术后早期并发症有:
Ⅰ度浅前房,1周时3只眼,1个月时2只眼,3个月时1只眼,6个月后前房稳定,无浅前房发生。
术后1周时前房出血2只眼,脉络膜脱离1只眼,低眼压性黄斑病变1只眼。
术后晚期并发症主要是滤过泡包裹、纤维化。
滤过泡包裹:术后3个月1只眼,6个月时2只眼,12个月时3只眼。
3 讨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多采用角巩膜切开或巩膜缘隧道切口,其损伤形成的瘢痕组织增加了再次青光眼手术的风险,影响滤过手术的功能。自1992年透明角膜切开的方法被提出后,越来越多的人工晶状体是经过透明角膜切开植入的,此切口既不影响结膜、巩膜的组织结构,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又为今后治疗青光眼提供了选择的部位。
人工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以往多采用睫状体光凝,青光眼阀门植入等术式,小梁切除术在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成功率33~39%。一般不主张采用小梁切除术。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已成为经典的抗青光眼滤过术式,其手术效果日臻完善,其手术成功率已达到70~90%,本组资料显示,随访1年后,眼压成功率达84.6%,其功能性滤过泡达76.9%,术后并发症低,与以往的人工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效果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
基于透明角膜切口的优点,我们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透明角膜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青光眼,发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优势,但是滤过泡包裹纤维化为晚期主要的并发症,可能与白内障术后房水成分的改变有关。
参考文献
[1]唐忻,刘磊,关怡等.丝裂霉素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J].眼科,1995,4:32.
[2]周文炳.临床青光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9-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