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难点,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历史教学实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sha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如何把握历史教学难点
  1.历史教学难点的含义。
  教学难点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过程太复杂、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2.确定难点的意义非常重要。
  难点确定了,可以增强教学针对性。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行为,只有了解教学难点,才能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
  3.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
  确定教学难点的主要依据是学生,通过分析学情确定教学难点,要求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确定教学难点,必须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等。
  4.怎样解决教学难点。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辅助者,教师的工作是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的最好办法之一是让历史贴近学生生活。
  二、历史教学怎样贴近学生生活
  1.真实地再现历史。
  所谓教学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类似史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思维,引起联想。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历史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就应当让历史“重演”。
  如讲二战时,我播放了有关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诺曼底登陆这些重要事件的历史影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印象非常深刻。
  2.以社会热点、焦点为媒介进行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历史。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记住历史、反省历史,其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地“面向未来”。正是学习、研究历史的真谛。学生喜欢“历史”,但是不喜欢上历史课,不喜欢学习历史课本知识。中学历史教学的“源头活水”应该是关注社会现实,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才能抓住历史教学的切入点,搞好历史教学,发挥其应有作用。
  李大钊说:“历史是死的,但解喻是活的,与时俱化。”因此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人生、贴近学生,这样才有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如《美国南北战争》一课,对林肯评价可出示材料“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林肯名列榜首,富兰克林·罗斯福次之,‘美国之父’华盛顿名列第三”。
  林肯为什么如此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林肯有哪些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值得你学习?他的人生经历对你有何启示?
  3.方式多样,不要简单说教。
  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注意联系现实,但要恰当,不能牵强附会,不能把话讲得太满,应当给学生留下思考和研究的余地,在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与学生探讨的姿态,不应使用教训口气,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
  历史学科是一门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充满智慧与情感的学科。正确把握历史教学难点,灵活解决难点。让历史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亲近历史,觉得学习历史有趣又有用,进而喜欢历史、学好历史,提高教学实效。
  总之,注重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才能激发历史教学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但是,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联系现实要恰当,不能牵强附会,不能把话讲得太满,应当给学生留下思考和研究的余地。
  功利因素也许会推动学生一段时间,但兴趣才是最好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留住中国文化的精神脉络,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很多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教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同时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新课改 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课改力度的加大,信息技术教育逐步受到国家的重视,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成为人们必备的技能。不过现在很多小学虽然都建设了微机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死板的教学
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素质教育这个大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必须立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进行教学和研究。教学是一项双向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形成一个双向的完整活动,只有单方面的活动都不能称之为教学。高中政治教学质量要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必须从心理上对学生和老师进行必要研究和科学认知。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心理化研究 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中学习阶段,正是青少年初步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教育引导、社会的影响和家庭的示范都将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而课堂,正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本文就高中政治课情境
摘 要: 科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高中政治教学发展的灵魂。高中政治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高中政治教育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是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着力探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高中政治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  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当代社会的主旋律,是国家兴旺发达不歇的动力。新一届政府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
摘 要: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束缚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最主要原因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学过程被误认为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由于教师过少地关心学生,导致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求教师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尊重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分层导学对高中政治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
摘 要: 走进新课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贯彻新课程理念,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生活化教学和课后反思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思政教学 情境教学 自主反思  《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教师讲课要明确哪些知识该讲,哪些不该讲,不要随意拓展教学内容,加深教学难度。为了更好地通俗易懂地讲授思想政治课理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政治课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实际效果 科学性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