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L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教育处于不断地变革时期。过去的教育变革主要集中于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集中于现代教育制度和现代课程体系。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发现学校教育中,一些固有的顽疾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被祛除,因为许多教育问题并不是(或者主要不是)学校造成的。于是,近些年教育反思开始向家庭转向,改变家庭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共同呼声。笔者同意这种判断并认为,我国家庭教育根本问题在于它偏离了其根本的属性——生活性,基于美好生活而设计家庭教育才是必然道路。
  家庭是生活的“天堂”
  所谓生活,简而言之就是生命体从出生到死亡之间 的各种活动。任何生命体都有生命周期,但生活的意义不是为了死亡,而是在“向死而生”的过程中找到生的价值,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找到幸福。这样看来,生活就是为了生存、生长、探求生命价值而开展的各种活动。
  家庭是基于血缘、姻缘、亲缘或收养关系而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社会组织,家庭因生活而存在、为生活而存在,家庭的根本属性是生活性。首先,家庭是生命诞生和成长的地方,是心灵滋养、精神发育的地方,是生命得以存在的空间 维度和关系维度,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是孩子宝贵的资源。其次,家庭是为生活服务的,家庭是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生活的组织者、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没有任何生活能力,而家庭为他(她)营造了一个最佳的港湾,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家庭更适合孩子成长,孩子在家庭中,在父母家人的帮助下,慢慢长大、独立成人。第三,家庭还是一个人需要追求的同标。成家和立业是人生的两件大事,也可以说是两个奋斗目标,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人生就有了两个最基本的保障。一个孩子在原生家庭获得了足够的“能量”之后,随着时间 的推移,原有的家庭已经不再适合他,建立新家庭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也是一个原生家庭的重要责任。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教育是基于人已有的经验而不断完善人性,从而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教育与生活具有浑然一体的关系,生活是大课堂,是无尽的教育源泉。
  首先,生活是教育的丰厚土壤。生活就是过日子,但过日子的内容非常丰富,首先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获取物质条件就需要去创造。但只有物质条件还不够,还需要明白如何生活(即活法)。物质条件固然重要,但活法同样重要,同样的物质条件,有的人能够过得有滋有味,有的人则过得索然无味。人们正是在美好生活的感召下,在创造生活财富、寻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生活经验,明白了许多生活道理。也正是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育才明确了自身的方向。也正是追求美好生活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才能形成教育的“前认知”,也才能找到检验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径。所以,生活是教育的土壤,离开了这个丰厚土壤,教育便成了无本之木,也无从谈起了。
  其次,教育是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早期,教育与生产生活浑然一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从日常生产生活中逐步剥离出来而成为独立形态。教育逐步从日常生活、家庭生活中剥离的过程,也是教育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过程。但是,教育越是走出日常生活越是要回答教育与生活到底是什么关系,因为许多人以教育重要为名将教育与生活对立起来了。事实上,无论教育多么重要,都不能代替其他生活;无论教育从生活中如何剥离,都不能否定它自身就是生活有机组成这个事实,教育应该与其他生活一起,共同组成和谐的生活图谱。把教育完全从生活中剥离出来是可怕的。有这样一则典型案例,有一个名叫魏永康的“东方神童”,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时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8岁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时考入重点大学,17岁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但是,后来因为生活不能自理和缺乏沟通能力而被迫退学。
  最后,生活需要理想的教育,教育需要理想的生活。生活是为了生存发展而开展的各種活动,教育也是其中的有机构成,但生活也需要通过教育不断提升其层次和质量。教育是通过改变人的素质实现对生活的改造的。教育引领生活是指,教育不是回到简单的日常生活,而是为了改造现实生活,引领“可能生活”,追求自然生活,从而构建美好生活。但理想的教育也需要重构理想的生活,需要从生活中获得真正的体验和智慧,需要从生活中寻找目标和动力,需要回到生活中检验其质量和效果,需要在构建美好生活中体现其意义和价值。
  美好生活是家庭教育的“秘诀”
  家庭是生活的场所,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教育,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家庭教育问题从根上说是家庭生活的异化。重构家庭教育,说白了就是重构家庭生活,让儿童在美好生活中享受美好的教育,过上美好的教育生活。
  1.家庭生活与家庭教育双重的异化。
  基于生活与教育关系,当下家庭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家庭生活的异化,从而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异化。
  一方面,家庭生活的异化。在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影响下,家庭生活远离生活真谛而变得单调起来:忽视了精神生活,忽视了共同生活,忽视了全体生活,忽视了生活本身。有的家长过度关注物质生活,忽视精神成长;过度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了与孩子共同成长;有的家长过度关注孩子,忽视了自身,更忽视了老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七成以上的家长认同“白己孝敬老人不足,关心孩子有余”。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可以说是家庭生活异化的写照:“没有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成孙子;不见孙子想孙子,见了孙子怕孙子。”
  另一方面,家庭生活的异化自然导致家庭教育的异化。在功利主义教育影响下,家庭教育不是为了生活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生活能力的教育,而是为了单纯获取知识、升入更好学校进而为了获取社会竞争优势的教育。家庭教育不是基于生活、围绕家庭生活而开展的教育,而是围绕学校学习内容、不断开辟各种知识学习场所,把丰富生活变成一个个校外“课堂”的教育。在许多家庭,其实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家庭已经沦为学校的附庸,学校已经沦为升学的附庸,生活已经被升学所奴役。   2.重构家庭教育生活的原则。
  其一,改进家庭教育,其实就是改进家庭生活。基于教育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好的教育需要好的生活,好的生活需要好的教育;反之,不好的生活会导致不好的教育,不好的教育也会导致不好的生活。因此,改进家庭教育需要从反思和改进家庭生活开始,父母要学会引领孩子一起过合理的生活。
  其二,儿童教育生活具有优先性,但不具有替代性。儿童教育生活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儿童受教育权的体现。但家庭生活是多元的生活,是所有人的共同生活,是为了所有人的生活。儿童教育生活固然重要,但不能代替其他生活,更不能以牺牲家庭中其他人的生活为代价。妻子(丈夫)打着为了孩子的名义,忽视老人、丈夫(妻子)的存在,是一種极不明智的做法,不仅破坏了家庭和谐,损害家人的利益,还会助长孩子自私,不利孩子成长。
  其三,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是多彩的教育。生活本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每一种生活都有着自身的魅力,都具有教育的意义。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提升境界,旅行可以扩大视野、丰富阅历,交往可以密切情感、提升适应性,劳动可以锻炼意志、提高责任感,艺术可以陶冶情操、改善品位,闲暇可以闲情逸致、修养身心……家庭教育应该与家庭其他生活方式构成和谐关系,儿童受教育生活不能代替和排斥其他生活类型。
  其四,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构建和谐关系。家庭教育的特点是生活教育,其优势在于情感的发育、智慧的启迪、德性的养成和人格的培育,丰富的生活是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学校教育是专业而正规的教育,其优势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公民素质的教育,是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家庭教育应该保持其独立性和优势,不能沦为学校教育形态的附庸。同时,家庭教育在最终目标上要与学校教育保持高度一致,要以家庭直接知识丰富学校间接知识,家庭生活需要检验学校教育的效果。
  其五,家庭教育是培养生活主人的教育。教育说来说去就是培养人的活动,接受教育说到底还是为了美好生活,家庭教育是生活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能够创设理想生活的主人,其要义是通过生活学会更好地生活。儿童早期生活能力低下,主体性处于起步阶段,在父母和家人的照顾、抚养中开始了受教育的过程,儿童的许多生活体验是被“替代”的而必须被“替代”的。但是,随着儿童主体意识的增长,家长需要不断地放手,从“替代”成长变成自我成长,最终变成具有明确生活目标、具备生活能力的生活主人。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家长引导孩子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思家庭已有生活,遵循生活逻辑,设计理想生活并在生活中把握教育契机,不断提升生活能力的过程。
其他文献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不礼让父母和他人,好东西白己要先吃或多吃,很霸道。与小朋友间有冲突更是不礼让,不是争抢就是哭,或是扭打。我们常说一个人不能得理不让人,可现在的小孩很多时候是无理也不让人,还要别人让他。俨然一个小霸王、小皇帝。  不少教育专家讲“现在孩子的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是独生子女的因素造成的”,如此说法未免显得有些肤浅和偏颇,也是在为教育推卸责任。为何别人家也是独生子女却不霸道,懂得礼让他人呢?
期刊
那天,同事小陈临时接到采访任务,把刚从学校接回来的孩子拜托给我照看。小陈前脚刚走,她的儿子磊磊就把正看着的世界名著注音本扔到一边,拿出本子和铅笔画了起来。开始我还没怎么留意,后来我打水回来,看到磊磊聚精会神地画着,连我走动都没有察觉。我不禁好奇地凑过去看,虽然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卡通人物,但看那画面里的人物棱角分明,眼睛炯炯有神。我暗白感叹,一个10岁孩子能画出这么好的画,实在不简单,就情不自禁地夸
期刊
人们常以“天真无邪”来形容儿童的幼小心灵纯洁无瑕。但是,许多父母却又发现,孩子有时会“睁着眼睛说瞎话”,这让父母感到迷惑不解。特别是孩子当着他们的面说谎话,更让他们感到有一股发白心底、难以遏制的愤怒。  为了制止孩子“撒谎”,有的父母规劝孩子,而有的父母则实施威吓或体罚,然而大都收效甚微。在这里我想应提醒父母们:孩子“撒谎”,也有真伪之别。  真诚的“谎话”  所谓撒谎,是指有意编造与事实不符的话
期刊
“来,让我来帮您!”这句话,越来越频繁地从儿子口中说出来。  他是真诚的。例如,早晨上班前换鞋子时,他会抢先一步蹲到我跟前,抓过鞋架上那双属于我的鞋子,一边往我脚上套一边说:“来,让我来帮您!”  尽管他套得很认真,很努力,但速度始终差强人意。最终,他还是帮我穿好了鞋子,满意地站起来说:“好了,我帮您穿好鞋子了,现在,让我送您上班吧!”牵着我的手,一直送我到院子里的班车前,才挥挥手说声再见,然后回
期刊
游乐场里的“战争”  那天在游乐场,我目睹了一场孩子之间的战争。  一个5岁多的孩子,一会儿抢走这个孩子的玩具,一会儿把那个小孩从梯子上拽下来……简直是无法无天。  因为害怕女儿被捉弄,所以我守在女儿身边,也一直盯着那个“熊”孩子。只见他一路“杀”到积木区,直接把别人搭好的房子踢得七零八落,转身打了边上小男孩一巴掌。但没想到,这个有些文弱还矮一些的小男孩,没有犹豫,也没有怯懦,马上反击,反把“熊”
期刊
李顺瑶,毕业于天津耀华中学,以671分考入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以下是其学习经验介绍。  学习习惯:要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安排  上了高一,步人惟诚楼。我怀着些许敬畏与期待开始了高中生活。  高中的课表令人生畏,繁重的課业常使很多同学将唯一的副科体育课也当作自习课对待。但我一直觉得体育课的本意就是让学生锻炼身体,因此多数情况下,体育课的时候,我仍坚持锻炼身体。  课上要专心,全神贯注,排除外界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