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标志。但中学教育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健康心理培养。文章从团学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团学工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同影响,提出应根据学生特点,正确发挥团学工作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字:心理健康;团学工作;作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不时有媒体报出大学生、中学生自杀事件,还有诸如海南开房事件等诸多性侵案件,性侵案件虽然主要原因是无良的成年人,但也暴露出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必要的防卫意识等,这些问题向教育者警示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在高考指挥棒下,中学教育大都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教育偏差问题。我们都知道,现代意义上“人”的构成包括多方面要素,其要者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为身,一为心。《管子·权修》中说道:“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终身之计,莫于树人”。树人与树木,皆以立根为本。人之外在在于其身,其内在在于其心,心智开明是立人之根本的首要,亦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中学是人一生发展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其内在品德的重要阶段,奠定健康心理的重要时期。
二、正确认识团学工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专家指出,健康的心理一般应具备六个要素:稳定的情绪、合群、诚实、自尊、自信、有一定的与年龄相适应的独立性。台湾学者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有能力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智能成熟,情绪也是成熟的;另外在社会和道德方面也相对比较成熟,有明确的自我概念;身体健康,没有什么疾病;能够接受现实,有满意的心理效能。”从其观点中可以看出,个人心理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稳定的情绪、明确的对自我的认识、健康的身体、明确的对客观条件的认识。因此下面这些因素,是普遍认为健康心理应有的指标:稳定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我和其他人的正确认识、相对的独立性。
团学工作对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影响呢,这是我们团学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团学工作在目的上,是在全人教育的基础上,追求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在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之外,通过各种活动,从不同方面启迪学生心智,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品质,提升学生能力。但在团学工作中,如果不了解学生心理,不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技巧,团学工作对于学生健康心理可能也是双刃剑。
在稳定学生情绪上,团学工作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舒缓学生因紧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可以通过有别由班级的团体,让学生在团学圈中弥补在班级圈中的失落,转移消极情绪。但团学工作,因有不同于课堂学习的目标,还组织一些活动,如果让学生有了任务感,而这种目标的达到、任务的完成对其有一定的难度的话,又有可能对其造成新的焦虑,从而影响情绪。如果团学工作、团学活动组织不当,变成学生任务,又会让学生在厌学之外厌恶学校,进一步恶化其消极心理。
在促进人际关系上,团学工作通过各处活动,为学生创造条件与他人交往,合作,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感受友谊、关爱,感受团体力量,从而培育学生健康心理。但对一些学生来说,团学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可能对本已难于很好融入团体的学生一个更加复杂的局面,更增加其心理负担,对人际交往越发恐惧,从而更将自己包裹起来,越难融入集体,情绪更显低落,对心理健康构成威胁。
在自我认识与对他人认识上,团学工作举办一些适宜学生特点的活动,可以展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自己,尤其是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团学活动中展示出自己的特长,认识到他人也有短处,有利于其自信心的树立,从而对学习上保持一定的毅力。通过积极心理的培养激发学生潜能,推动学生成长。但是如果团学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特点,在学习之外,给予以学生更多目标,让他觉得难以涉及,更多任务,让他难以完成,或者举办一些活动,让他难以参与,只是让一部分学生得到展现,而让别一部分学生难以展现自我,打击信心,让这部分人认为自己确实不如别人,增加心理负担,不仅无法培养积极心理,反而影响心理健康。
在相对独立性上,团学活动在知识学习之外,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我负责,训练学生自我控制情绪,逐渐锻炼学生独立性。虽然对学生要事事关心,但不一定要事事让学生感觉到他在老师、在有关组织的注视之下,如果任何问题、任何困难我们都伸手帮学生解决了,要么让学生感觉到能力有限,他还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影响自信;要么让其产生依赖心理,任何事情等着别人帮忙解决,不利于其自主性、独立性的培养。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团学工作在学生健康心理培养上可能带来的不同作用,在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成长的团学活动。
三、积极发挥团学工作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作用
中学团学工作以“团结一致,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指导思想,其本质是通过思想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其设立初步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并引领青少年向更高层次进步和发展。我们认为,团学工作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正向作用,培养健康心理:
首先,为学生设定行为模式和准则,使学生在团学活动中树立自尊和自信。知识的学习有一定固定的要求,学生到不同的年级,需要掌握不同知识,且有不同的考核标准。但是团学活动,我们可以自主设定目标,而且这些目标往往没有年级、年龄差别,也可以没有性别差别。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团学活动,既可结合课本知识,也可结合常识,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信心。通过既定行为模式的设定,锻炼学生思维方式,心理品质,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其次,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发展个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的学生知识性识记好,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有的学生有表演天赋。团学工作,既可通过组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各展所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大展身手,大长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在自我表现的基础上,欣赏他人的长处,并向他人学习,在互相学习中全面发展。
再次,刺激学生的竞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和挫折。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其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在社会上生存并做出贡献。由此,竞争、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但社会中的竞争是方方面面的,不同于学校中单纯的成绩上的竞争,为了避免学生在初踏入社会时无所适从,团学工作组织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有相对的侧重性: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区分和辨别各类竞争的来源,教会其如何正确处理各类竞争以及如何竞争,培养创新意识。另外一方面,在学生面对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下,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疏导压力,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
最后,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动向。除以上所述的团学工作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的作用之外。团学工作的另一重要作用则在于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密切关注,倾听、调查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在团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心理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团学活动,舒缓奋力,放松身心,培养积极心理,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责任编校:青凤)
关键字:心理健康;团学工作;作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不时有媒体报出大学生、中学生自杀事件,还有诸如海南开房事件等诸多性侵案件,性侵案件虽然主要原因是无良的成年人,但也暴露出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必要的防卫意识等,这些问题向教育者警示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在高考指挥棒下,中学教育大都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教育偏差问题。我们都知道,现代意义上“人”的构成包括多方面要素,其要者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为身,一为心。《管子·权修》中说道:“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终身之计,莫于树人”。树人与树木,皆以立根为本。人之外在在于其身,其内在在于其心,心智开明是立人之根本的首要,亦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中学是人一生发展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其内在品德的重要阶段,奠定健康心理的重要时期。
二、正确认识团学工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专家指出,健康的心理一般应具备六个要素:稳定的情绪、合群、诚实、自尊、自信、有一定的与年龄相适应的独立性。台湾学者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有能力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智能成熟,情绪也是成熟的;另外在社会和道德方面也相对比较成熟,有明确的自我概念;身体健康,没有什么疾病;能够接受现实,有满意的心理效能。”从其观点中可以看出,个人心理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稳定的情绪、明确的对自我的认识、健康的身体、明确的对客观条件的认识。因此下面这些因素,是普遍认为健康心理应有的指标:稳定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我和其他人的正确认识、相对的独立性。
团学工作对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影响呢,这是我们团学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团学工作在目的上,是在全人教育的基础上,追求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在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之外,通过各种活动,从不同方面启迪学生心智,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品质,提升学生能力。但在团学工作中,如果不了解学生心理,不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辅导技巧,团学工作对于学生健康心理可能也是双刃剑。
在稳定学生情绪上,团学工作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舒缓学生因紧张学习而紧绷的神经。可以通过有别由班级的团体,让学生在团学圈中弥补在班级圈中的失落,转移消极情绪。但团学工作,因有不同于课堂学习的目标,还组织一些活动,如果让学生有了任务感,而这种目标的达到、任务的完成对其有一定的难度的话,又有可能对其造成新的焦虑,从而影响情绪。如果团学工作、团学活动组织不当,变成学生任务,又会让学生在厌学之外厌恶学校,进一步恶化其消极心理。
在促进人际关系上,团学工作通过各处活动,为学生创造条件与他人交往,合作,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感受友谊、关爱,感受团体力量,从而培育学生健康心理。但对一些学生来说,团学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可能对本已难于很好融入团体的学生一个更加复杂的局面,更增加其心理负担,对人际交往越发恐惧,从而更将自己包裹起来,越难融入集体,情绪更显低落,对心理健康构成威胁。
在自我认识与对他人认识上,团学工作举办一些适宜学生特点的活动,可以展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自己,尤其是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团学活动中展示出自己的特长,认识到他人也有短处,有利于其自信心的树立,从而对学习上保持一定的毅力。通过积极心理的培养激发学生潜能,推动学生成长。但是如果团学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特点,在学习之外,给予以学生更多目标,让他觉得难以涉及,更多任务,让他难以完成,或者举办一些活动,让他难以参与,只是让一部分学生得到展现,而让别一部分学生难以展现自我,打击信心,让这部分人认为自己确实不如别人,增加心理负担,不仅无法培养积极心理,反而影响心理健康。
在相对独立性上,团学活动在知识学习之外,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我负责,训练学生自我控制情绪,逐渐锻炼学生独立性。虽然对学生要事事关心,但不一定要事事让学生感觉到他在老师、在有关组织的注视之下,如果任何问题、任何困难我们都伸手帮学生解决了,要么让学生感觉到能力有限,他还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影响自信;要么让其产生依赖心理,任何事情等着别人帮忙解决,不利于其自主性、独立性的培养。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团学工作在学生健康心理培养上可能带来的不同作用,在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成长的团学活动。
三、积极发挥团学工作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作用
中学团学工作以“团结一致,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指导思想,其本质是通过思想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其设立初步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并引领青少年向更高层次进步和发展。我们认为,团学工作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正向作用,培养健康心理:
首先,为学生设定行为模式和准则,使学生在团学活动中树立自尊和自信。知识的学习有一定固定的要求,学生到不同的年级,需要掌握不同知识,且有不同的考核标准。但是团学活动,我们可以自主设定目标,而且这些目标往往没有年级、年龄差别,也可以没有性别差别。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团学活动,既可结合课本知识,也可结合常识,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信心。通过既定行为模式的设定,锻炼学生思维方式,心理品质,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其次,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发展个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的学生知识性识记好,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有的学生有表演天赋。团学工作,既可通过组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各展所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大展身手,大长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在自我表现的基础上,欣赏他人的长处,并向他人学习,在互相学习中全面发展。
再次,刺激学生的竞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正视失败和挫折。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其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在社会上生存并做出贡献。由此,竞争、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但社会中的竞争是方方面面的,不同于学校中单纯的成绩上的竞争,为了避免学生在初踏入社会时无所适从,团学工作组织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有相对的侧重性: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区分和辨别各类竞争的来源,教会其如何正确处理各类竞争以及如何竞争,培养创新意识。另外一方面,在学生面对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下,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疏导压力,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
最后,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动向。除以上所述的团学工作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的作用之外。团学工作的另一重要作用则在于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密切关注,倾听、调查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在团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心理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团学活动,舒缓奋力,放松身心,培养积极心理,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责任编校:青凤)